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策略

时间:2022-09-26 06:56:31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策略

摘要: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把握好有效教学的策略。在教学中。要吃准课标,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纲”;要创设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有效利用并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要重视课堂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要适时检测和反馈。通过这样的实践并不断总结,才能逐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21-03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只有教师认识有效教学理念并掌握实施策略,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的有效I生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二)如何衡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衡量一节课是不是有效,就需要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去考查。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考查学习是不是有效必须综合考虑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这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提高学习效率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的效果。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间接促进则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的,教师不得要领,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吃准课标,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领航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目标得以体现并最终实现的一种重要资源。因此,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教材的功能,也就是说,教材必须体现出课程目标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这也就决定了新教材功能的基本方向。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先备课,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准备好适当的课堂练习,因此,准确把握课标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提出科学、优质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领会课标精神,准确把握各学段的目标,有效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课前精心预设,为实现动态、有效的课堂生成做好准备

课前准备即教师备课,备好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很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收集资料,一遍遍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重视预设,就要求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因为教师解读文本时体验、感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设和生成的质量。只有教师自己先“披文人情”,才能“情动而辞发”地进行预设,才能有效地、恰当地应对生成。教学的有效性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和教学的动态生成。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所以,有效的教学应当追求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树立弹性、动态的开放型设计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分析学生、教材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或在某些方面准备好多个教学方案,或在备课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作出两种甚至多种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预设。

(三)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有效的教学目标为根据。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如果教学目标编制得过高或过于笼统,既不能实现也无法测量,这种教学目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只有教师具备强烈的目标意识,才能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紧紧围绕目标来进行,才能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思索、去探究,学生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渴望实现的愿望才有可能达到。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认真思索、反复琢磨,究竟要通过教学活动达到怎样的目标,哪些目标是重要的需要保证实现的。这样制定出的目标就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更加主动、有序,也能更加自如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从容地选择教法学法、检查评定。使整个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学过程与目标之间和谐一致,进而达到预期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层次性,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不随意拔高和降低目标要求。在教学环节中要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活动,确保课堂任务的有效完成。

(四)创设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开放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和灵动。开放的课堂注重让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由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不拘泥于一般的教学形式,用“海纳百川”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的思维逐渐开放、闪耀智慧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有平等意识,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经历看做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理解、自我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气和乐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要改革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要积极创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要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地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读写写、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变“师说生听”为“自主探索”,变“师问生答”为“畅所欲言”,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

(五)有效利用并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杜绝教学时间流失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时间规定性。一堂课仅有40分钟,每一个教师都应无比珍惜、充分利用好这仅有的40分钟。在具有广泛影响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作者这样告诉我们:“在节约教育方面再没有比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更有成效的了”。实际上也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途径,那就是在教学时间上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让有限的教学时间为学生带来显著的学习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人总结出这样一个计算公式: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总教学时间。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有效教学时间越多,教学效率就越高,杜绝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流失,就是在创造教学效益。课堂的教学时间理应属于学生,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负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预习、思维、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地把握讲、思、练的时间分配,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训练的时间,切实减少教师烦琐的讲解和分析,减少无意义的提问,把思维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学生,

(六)重视课堂评价,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教学的有效性强调并重视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课堂评价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及时而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帮助教师评判和发现学生是否朝着预期的教学目标迈进,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帮助,还可以为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提供信息。同时,通过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评价中的表现来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决定是保留现行教学方案还是进行修订或者另起炉灶。可以说,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可以使学生重拾自信,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高潮迭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正视学生具有的多元智能,多角度地观察和接纳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发展学生潜能。除了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外,更应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明白结果产生的原因,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真正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的作用。在课堂评价中还要用心留意学生情感和心理的变化,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更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其重燃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教学中,利用有效的教学评价及时、恰当地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监控和调整课堂活动进程,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适时检测和反馈,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课堂练习作为有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讲、学、练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检验和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成效,达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统一。如果课堂在精彩的师生教学活动的同时,适时安排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层次的练习与巩固,教师及时地把握反馈信息,就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练习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内容与要求应当是有层次性的。可采取分散练习与集中检测相结合的形式,当堂训练,及时巩固,关注发展。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学习并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和创新。

上一篇:海砂吹填土在临海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 下一篇:出奇制胜 阿斯顿·马丁车队获WEC上海站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