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移民效果研究

时间:2022-09-26 06:50:30

宁夏生态移民效果研究

【摘 要】生态移民问题是近年国内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西部大开发至2011年已走过十年,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任务之一,实施多年的生态移民工程再次成为热点问题。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研究宁夏的生态移民问题有一定的总结意义。同时,2011年也是宁夏“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生态移民作为宁夏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宁夏生态移民问题的研究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由于生态移民工程在宁夏的广泛实施,针对生态移民及宁夏生态移民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理论界争相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宁夏;生态移民;贫困;反思

一、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地生态状况

宁夏生态移民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生活资源短缺,所造成的社会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社会深层矛盾,缓解了在西部大开发中政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扶贫工程的工作压力。在移民迁出之后,把迁出地的土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规划中,并按规定享受退耕还林的政策。同时,针对集中连片的迁出地,进行专项的生态建设规划,通过围栏保护、人工补植、良种繁育等方式有效地恢复了天然草原植被,促进了区域性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发挥六盘山在南部山区的生态主体平衡作用创造了条件。移民搬迁后,人为破坏环境的行为明显减少,大大减轻了迁出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基本实现了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双赢。更为重要的是,二十多年来,移民区已经成为生态屏障区。而且构建了以生态林、生态农业为优势种群的植物群落,并形成以人为本的生物圈,改造和提高了自然社会生态景观,并在一定地域内充分发挥着对农业生产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和生物资源的多次利用、多层利用以及综合利用的保障性作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逐渐改变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

至2010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27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8年的8.4%提高到11.4%。宁夏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27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71万亩,荒山造林737万亩,封山育林64万亩。截至2010年底,国家累计兑现宁夏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2.63亿元。

二、宁夏生态移民的社会效益

第一,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大提高。现在,全区生态移民安置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备,实现了政府部门所提出的“七通,七有,两转变”。所谓七通,是指生态移民安置区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公交,通广播电视,通邮政,通电话。七有是指,有学校,有活动场所,有医疗服务站,有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超市,有文化广场,有环保设施。两转变是指,安置区生产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生活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移民安置区青铜峡同心村,为移民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是村委政务公开的一部分,方便了移民办入户,结婚,计划生育等事宜的办理。月牙湖乡,增加了社会服务管理的配套设施建设,为将新移民的1.68万人提供社区服务设施,建成了一个4000平米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二,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农产效率大大提高。从原住地到安置区,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民到安置区后,通过政府引导,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发展了设施农业,设施养殖业,摆脱了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由于移民安置区土地规模的既定性,以及用水成本的逐年提高,在有限的土地上继续传统的种植方式不能帮助农民致富。优化产业结构,在保留口粮的基础上寻求耐旱,高产,高价值的作物进行种植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发展高效节水的特色种植业,对于安置区生态的保护,节约水资源都有明显的作用。同时,移民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粮食产量也大大提高了。同时,高效高产的农业生产把农民从低效低产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让农民可以去从事劳务、商贸、交通运输等其他副业,拓宽了农民的致富空间。

第三,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宁夏的生态移民工程是伴随着节水工程进行的,宁夏进行了四大扬黄工程及库井灌区等工程进行节水。目前,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大部分耕地采用的是节水灌溉的方式,主要是管道输水,低压管灌。引进了现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开展高效节水农业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三、宁夏生态移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宁夏的生态移民是宁夏“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夏自八十年代开始的最重要的扶贫方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的看来,迁出地生态环境得到了休养生息,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在迁入地,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许多农民都得以脱贫致富,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对振兴民族地区的经济,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移民工程的深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出来。

(一)迁入地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突出

在生态移民的过程中,人口与土地所产生的矛盾比比皆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迁移人口数量与迁入地安置能力的矛盾。随着生态移民工程20多年的实践和实施,南部山区需要移民的群众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从一开始的“不愿搬”,政府需要做大量的宣传教育和说服工作,到现在的“抢着搬”,现在群众都看到了移民给他们带来的确实的好处,提高了移民的积极性,导致出现了需要迁移和有意愿迁移人口数量众多,而安置地的承载力有限。如果移民大量毫无节制的涌入迁入地,势必造成新的生态破坏问题。政府根据群众要求已多次增加搬迁指标,仍不能满足部分群众的意愿。

(2)迁入地耕地的脆弱性。由于大部分生态移民的迁入地都是新开辟的农业区域,农田都属于新垦农田,土地耕种能力较差,需要一定的熟化过程,改造过程。如果耕种,影响收成,多度开垦甚至会造成耕地的破坏。同时,移民迁入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进行农业生产,土地是农民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如果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土地改造和熟化的过程,势必会造成新的贫困。

(二)无土移民的安置缺乏长久性的规划

回族青壮年劳务输出缺乏长久性。安置区的无土移民以及部分放弃土地的移民,由于原来生存环境差,受教育水平低,个人技能较缺乏,因此大部分人流入城镇成为劳务,做简单的苦力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一向被称之为农民的“铁杆庄稼”。然而,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移民外出务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近几年,就业形势随之严峻,对于只能出苦力干活的务工人员来说影响比较明显。外出务工的机会下降,许多农民选择返回安置区,而返回后出现了没地种,没活干的问题。

(2)许多年轻的移民早年离家务工,很多安置地只有妇女和老人在进行耕种,农田没有得到精心管理,生产能力较差。

(3)移民教育水平不高,拥有技能的人较少,在放弃务工后返回安置地难以生存,部分年轻人因多年在外务工早已不会干农活。无土安置又外出务工人员也存在类似问题。

(4)上述问题继而可能会影响移民区或移民区民族之间的安全稳定。

(三)、国家配套建设导致的移民纠纷问题

首先是国家进行配套建设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的招标,建设的质量等问题。宁夏的生态移民安置房建设中就出现了一定的质量问题。部分县市为了追赶进度,存在工程建筑材料把关不严,使用废旧木材,砂浆强度度达标等问题。部分安置房因此进行了返工和推到重建,严重影响了生态移民工程的进度。

其次是安置区的安置房建成之后产生的纠纷。主要包括移民对房屋大小、地点的纠纷,以及部分安置房被挪作他用而产生的移民纠纷。例如,在宁夏中卫市上游村就出现了部分安置住房被当做商品房出售的现象。移民因无力承担商品房高昂的放假而放弃搬迁。

上一篇: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下一篇:商代的太阳神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