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专业标准下的小学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现状调查

时间:2022-09-26 06:45:21

新教师专业标准下的小学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现状调查

摘要:教师个体知识管理能力是一名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它对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延吉地区320名在职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了小学教师知识管理能力及其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关系。结论表明:小学教师个体知识管理能力总体处于较好水平;教师的知识管理意识程度,对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有一定影响;学校建立良好的分享氛围,影响教师间知识信息的流动。

关键词:知识管理能力;教师专业能力;现状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 “关于印发《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结合小学教师特性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做出明确性规定,如何按照《教师专业标准》之专业能力基本要求,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我国教师专业化新形势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个体理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个人知识在教师知识结构中有着重要位置。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如何从品类繁多的信息中甄别出有价值的知识并创造性的加以使用,也体现了每位教师的专业素质。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理论来管理教师的个体知识,也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小学教师知识管理能力存在哪些群体差异,小学教师知识管理能力与教师专业能力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其中知识管理意识、知识分享交流能力等因素对教师专业能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1教师个体知识管理能力概述

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发端于英国剑桥大学哈格维斯(D.H.Hargreaves)1999年在英国教育研究集刊(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发表的《创造知识学校》(The knowledge-creating school)一文,这篇文章被认为是目前国外研究教育领域知识管理最直接而重要的一篇文献。而我国大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起始于刘毓1998年在 《教育评论》第6期上发表的《学校“知识管理”探微》一文,比国际上起步研究的时间还要稍微早一点,而后相关论述开始不断涌现。

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已渗透到教育领域中,教师是学校教学的工作者,就更要将知识管理延伸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教师知识管理具有知识管理的共性,又有教师群体的独特性。教师个体知识管理能力是存在于教师的内部,是教师在知识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为推进个人的经验教学与反思的知识管理过程。是教师主动的运用教师知识管理策略和方法,不断的对各类知识进行获取、组织、分享交流、应用、保护以及创新的能力。其本质是通过协调各种实践于知识管理的行为,整合存在于个人、团体和学校内部以及学校外部的各种知识以获取个人竞争优势的能力,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校的绩效和竞争力。教师个体知识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和实现教师本身以及学校的更好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调查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小学教师,为了了解小学教师个体知识管理能力,笔者采用自编的《小学教师知识管理能力与教师专业能力的调查问卷》,问卷共有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小学教师的个体知识管理能力,包括知识管理意识、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转换能力、知识分享交流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二是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编,包括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和反思与发展,量表采用五点计分制。拟随机选取汉族小学和朝族小学共计6所,包括乡镇、城市朝鲜小学各一所,乡镇、城市汉族小学各两所,于6月上旬发放问卷,有效问卷320份,所有数据通过 SPSS18.0 进行统计与分析。

3 调查结果

小学教师知识管理能力总体处于比较好的水平,320名老师的知识管理能力均值为3.9879分。在各个维度上知识获取能力得分最高,知识转换能力得分最低,知识管理意识、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分享交流能力三项处于获取、转换的中间位置,各个维度发展水平良好。有208名小学教师的总体知识管理能力水平均值高于3.5分,占64.68%。

知识获取能力最好(4.0426),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善于捕捉教育教学实践和个人生活实践中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信息。T21从自身已具备的教学经验获取知识得分最高,T26通过图书馆获得知识的均值为2.783分,T28参加培训、讲座获得知识的均值为3.209分,可以看出小学教师善于从自身挖掘已具备的隐性知识,但是向外部获取显性知识的技能有待加强。

知识管理意识较好(4.0131),教师自觉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原则去认识和分析知识管理遇到的问题,是在长期的知识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智慧。知识管理意识维度得分较低的几项有T4教师个体知识管理的实质均值为3.150分,T9教师个体知识管理的方法3.402分,T10教师个体知识管理的方法3.401分,说明教师对教师个体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较少。

知识创新能力较好(4.0093),教师基于已有知识和思维领域,开拓思路产生各类新知识的能力。在“我能够创新设计新练习题和试题”这一项得分最高,为4.63分,有州级以上名师或学科带头人称号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普通教师。73.21%的教师常有新的方法和学生沟通,64.1%的教师常有新方法培养学生做人。

知识分享交流能力一般(3.9982),教师愿意并能主动地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共同解决在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增加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的流通性与可分享性。该维度T66、T67学校有鼓励交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平均值为2.054分,得分最低。反应出学校没有为教师营造一个适于学术交流的良好氛围。

知识转换能力一般(3.8260),教师将已获得、选择、生成的知识通过分发、储存等方式进行整理,从而改变个体的知识资源状态。有4%的小学教师对如何整理已经收集的各类知识不太清楚。23.14%的教师有良好的反思行为习惯,能通过反思日记和教后记记录自己的知识。对于知识的应用,18%的教师能将吸收的知识用于教学过程,13.65%的老师能应用于教学研究,21.1%的教师能应用于学生管理中。说明教师对于收集到的知识不能高效的输出为教师的显性知识。

4 讨论与分析

4.1 小学教师个体知识管理能力的分析

小学教师的个体知识管理能力总体良好,但也有37%的小学教师还没有进入到较好的学习以及整合个体知识的状态,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1)知识管理意识。所调查的小学教师从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分布不等。教师不了解知识管理的价值,很多老师只是停留在听说过知识管理,但是却不清楚教师个体知识管理的内涵以及实质;还有的教师不能明确识别合格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分类,普遍学者比较赞同的分类是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教师不清楚自己缺乏的知识。教师对自己任教科目的权威观念致使很多教师缺乏对知识的更新,从而不能明确自己已掌握知识的储备量。这些都导致了教师知识管理意识不高的情况。(2)知识获取能力。学校是储存知识的大仓库,图书馆以及教育书籍是最有效的知识来源,但随着因特网的普及,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上网浏览需要的材料,通过复制或是下载进行保存;学校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其设置的教育培训、讲座、研讨会是教师获取知识的第二个主要渠道,教师通过良好的交流培养氛围更容易获得教育教学知识;很多老师不满足自己现有的文凭,通过进修来增加知识面的拓展。(3)知识转换能力。教师需要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这样能更好的明确收集到的是何种知识。很多教师采用反思日记和教育叙事的方法记录教学经验,经验系统化并可以随时调出供自己和别人分享。但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时候,调查数据普遍一般。一些教师不善于将存在于个体的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特别是和校本研究。(4)分享交流能力,大多数的教师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都能够很快建立自己的学习圈,同事之间彼此分享交流,老师愿意和同事分享教学观念、教学方案和教学困境;在学校营造的校园交流气氛中,很多老师表示学校没有适宜的鼓励交流的条文和政策,也没有激励老师间彼此学习的各种奖励。(5)知识创造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开发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新的练习题和试题;更多的教师常有新的方法和学生沟通。

4.2 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师个体知识管理能力的关系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本领。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①通过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教师不断地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在教学实践的检验中有很多因素阻碍了教师的个体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将教师个性化的实践性知识转变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性知识。通过教学反思和交流互动都能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熟练运用并且提高教学技能。当教师的专业能力向上提升的时候,也会进一步增进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所以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与教师专业能力为动态的循环关系。

虽然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也已经出台和实施,但目前绝大部分小学教师对此关注程度不高,对专业能力认识和了解状况不良,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有必要通过调查研究唤起教师的专业觉悟,提高教师专业标准认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结论与建议

(1)小学教师个体知识管理能力总体水平较好,其中知识获取能力最好,而知识转换能力一般。所以教师应该掌握系统的将收集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保存。青年教师对于网络的利用程度较好,学校应组织讲座,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发、设计、利用新的教学技术,增进教学效果。

(2)教师的知识管理意识程度,对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有一定影响。对于知识管理的内涵,大部分教师都不能给予恰当的解释,有个别教师甚至表现出一种茫然的状态。但是通过进一步了解后,很多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都在进行着知识的收集和管理,只不过大部分是无系统和无计划的。老师将个人知识管理视为手段、方法或策略,那么教师专业发展则为目的、结果或目标。当教师使用知识管理的策略愈佳,其专业成长也愈佳。

(3)学校建立良好的分享氛围,影响教师间知识信息的流动。

教师间知识的交流、分享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更是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交流共享环境,可以促进和实现教师间知识的有效交流和分享。学校环境下知识的流动过程实施需要学校机制和教师组织文化的保障,并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平台支持这一过程的具体实现。所以需要制定条例、政策来鼓励教师分享交流的行为,让教师做到自我规划与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奖惩措施,对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奖励。可以采取团队合作的激励,使老师形成团队配合的整体概念。

参考文献:

[1] 连榕 教师专业化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5页

[2] 赵金波.做好知识管理,让教师工作更高效[J].现代教育技术,2003(5)

[3] 周福盛.王嘉毅, 论教师个体知识观及其对教师知识管理的启示,2005(11)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上一篇:聋校美术多元化教学评价探微 下一篇:由近三年江苏高考试题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