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利己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6 06:30:32

大学生利己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其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是其行动的指南,因而对其自身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当代大学生所处时代的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的新特征必然对青年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大学生在人己关系上的价值观又是如何的一种状况呢?下面我们就这一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敢于面对和承认当代青年的利己价值观

为了弄清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利己价值观状况,我们就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1]。现阶段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利己价值观:同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利己不损人”这三种利己价值观的大学生在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人都是自私的”这种个人主义观点的大学生有三分之一;甚至同意“自私自立,损人利己”、“宁愿我负人,不愿人负我”这两种极端个人主义观点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为什么我国目前在大学生中会存在利己价值观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人对利益追求的本性是大学生利己价值观得已凸现的根本原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2]这是对人们追求利益的实践活动的生动描述。人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追求各种利益;人们改造自然,开展生产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索,是为了谋取物质利益;因此,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和他们的利益有关”[3]。这充分说明了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人的一种本性。

为什么对自身利益追求是人的本性呢?这是利益在人们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要求得其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解决日益增长的吃穿住用等问题,这就有一个物质利益的追求;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有安全归属、社会承认、尊严、友谊等需要,于是就有政治利益的追求;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有认识的欲望和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于是就有了精神利益的需要。[4]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是大学生利己价值观得已凸现的经济根源。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利益被忽视,甚至被当“资本主义尾巴”强制割掉。改革开放以后,个人利益的合理性逐渐被承认,并开始作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手段使用[5]。人们逐步摆脱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开始正视并追求自身利益。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个人利益被明显地凸现出来。市场经济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是利益驱动原则。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以自身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通过实践活动寻求自身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作为时代最活跃的群体,其利己价值观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3、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滞后是青年利己价值观得以凸现的契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人们逐步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很多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出来,思想领域特别活跃。特别是新闻、出版、言论等的放开,更是对思想解放起着很重要的摧化作用[6]。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必然根据实际情况去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青年一代,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思想受传统价值观念影响较小,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大学生利己价值观的凸现正是这种思想解放的反映。

4、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利益格局的新变化是青年利己价值观得以凸现的现实基础。从目前来看,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物质生活还不丰富,还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私营、个体、三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组织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在有些地方和部门已经占据优势。这些社会组织的迅速发展必然促使不同利益群体逐步形成。特别是“大款”、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雇佣劳动者等群体,十分引人注目。

其次,物质利益分配差距扩大。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存在较大的差距,各地区间物质利益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再次,政治利益分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各种新兴利益群体在其经济地位发生变化时,必然要求其政治地位也有所改变,这必然会引起政治利益的重新整合。另一方面,腐败现象日趋严重,既扰乱了人们正常政治利益的获取,又干扰了政治利益的合理整合。利益格局的这些变化会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各利益主体必然从自身角度出发来追求利益。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必然存在利己倾向,并以此来指导行为方式。

5、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是大学生利己价值观得以凸现的催化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其全球战略,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及其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不少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吸收和利用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出来。在此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产生动摇、迷茫,有不少人接受了西方国家所宣传的思想价值观念。大学生的思想历来是最激进的,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再加上现代社会信息的高度发达,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国外的价值观念,特别是更容易接受利己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利己价值观有其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因此,我们必须敢于面对和承认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实际存在的利己价值观。

二、用德育和法治引导和规范青年的利己价值观

我们必须敢于面对和承认大学生的利己价值观,并不等于我们要在大学生中提倡利己价值观。当利己价值观发展成为个人主义时,其消极作用就会显示出来,会对青年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个人主义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个人主义会危及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个人主义会使社会成员各自为政,使社会、集体缺乏凝聚力,从而使社会、集体成为一盘散沙,不利于社会整体的向前发展。

其次,个人主义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会加剧社会矛盾。个人主义会使人们只注意自身需要的满足,在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只是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的满足,将自身利益放在首要地位,而忽视甚至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从而加剧各种社会矛盾。

再次,极端个人主义会滋生违法乱纪的社会现象。在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少数人私欲膨胀,不顾一切地采取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近年来,偷盗抢劫、贪污受贿等丑恶现象急剧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用德育和法治的手段去正确地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利己价值观;将其控制在合理的界限之内。(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1]该调研时间是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以长沙、湘潭两城市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发出调查问卷2500份,收回答卷2256份,其中合格答卷2232份

[2]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M]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

[4]马绪伟,加强学生生活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227.

[5]郭海鹰,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功效

[6]张杰,浅谈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J].大众科技,2005,(12)

上一篇:烹饪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大专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查分析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