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烟肼致2例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时间:2022-09-26 06:01:00

异烟肼致2例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摘要] 广泛使用异烟肼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耐药菌株有所增加,过敏反应时有出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抢救,死亡率非常高。笔者通过对应用异烟肼导致过敏性休克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机制,制订治疗计划,并积极预防该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 异烟肼;过敏性休克;结核分枝杆菌

[中图分类号] R593.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b)-105-01

异烟肼(Isoniazid)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特异性抗菌活性,是一种细胞内外结核杆菌全效杀菌药,其细胞内的抗结核杆菌作用是链霉素的500倍。本品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适合全身各类型结核病的治疗,笔者在工作中发现2例应用该药后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并就其过敏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43岁。发热、咳嗽、胸闷、胸痛半月于2009年12月16日就诊。X线胸片诊断为Ⅲ型肺结核进展期。医生给予利福平胶囊0.45 g,1次/d,空腹口服,吡嗪酰胺胶囊1.5 g,1次/d,口服,乙胺丁醇胶囊0.75 g,1次/d,口服,异烟肼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107)0.3 g,1次/d,口服,5 d后,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立即给予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 ml,半小时后症状缓解。该患者为新发肺结核病例,既往无其他药物过敏史,为证实该症状为何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次日在医生的面视督导下,晨起空腹顿服利福平胶囊2粒(0.45 g),服药后经1 d观察无任何不良反应,在当日22:00时顿服吡嗪酰胺6粒(1.5 g),乙胺丁醇3粒(0.75 g),在护士的密切观察下,无任何不良反应。第2日晨起空腹顿服利福平2粒,饭后9:00点给予异烟肼3粒(0.3 g),约20 min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同时测其血压为57/37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121次/min。立即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30 min后症状开始缓解,证实为异烟肼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此后治疗中未加用异烟肼,也未再发生类似症状。

病例2,女,40岁。因咳嗽、咳血伴持续低热于2000年3月25日就诊。经检查诊断为:两肺浸润型结核伴空洞涂(-)进展期。既往体质差,过敏性体质,采用利福平0.45 g/d、吡嗪酰胺1.5 g/d、异烟肼(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1021)0.3 g/d三联治疗。由于考虑患者为过敏体质,故采用抗结核药物分次顿服。患者清晨起床即空腹顿服利福平0.45 g,约2 h后饭后顿服吡嗪酰胺1.5 g,晚饭后半小时顿服异烟肼0.3 g,约20 min后,出现心悸、头昏、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细弱,心率130次/min,率齐,血压67.5/37.5 mm Hg,随后意识丧失,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肌注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同时给予吸氧、镇静等对症治疗,约10 min后意识恢复,各种症状逐渐缓解,呼吸心率恢复正常,血压110/70 mm Hg,继续观察30 min,过敏症状消失。考虑患者对异烟肼过敏,即改抗结核化疗方案为利福平0.45 g/d、吡嗪酰胺1.5 g/d、乙胺丁醇0.75 g/d三药顿服,链霉素0.75 g/d,肌注。抗结核治疗45 d后,好转出院,随访无异常。

2 讨论

异烟肼又名雷米封(Rimifon),迄今为止,是最强的抗结核化学药物之一,是治疗结核病一个主要的基本药物[1],亦用于药物预防。据异烟肼片药品说明书介绍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炎、肝毒性、视神经炎、发热、皮疹、血细胞减少及男性发育等,偶可因神经毒性引起抽搐。只在“注意事项”下描述对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烟酸或其他化学结构有关药物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有交叉过敏反应,但病例1无既往其他药物过敏史,服用吡嗪酰胺也没有过敏现象发生。检索2000~2010年相关文献,已有5例异烟肼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报道[2-6]。笔者通过查找资料认为:异烟肼作为抗结核的一线药物,广泛用于临床,且服用时间长。它最常见毒副作用是周围神经炎、肝功能损害等,但引起过敏性休克则十分少见,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探讨,但应在临床引起重视。药物过敏反应(亦称变态反应)在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中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有易感性的个体,在用药过程中,被某种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致敏,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学反应[2-6]。任笃等[7]认为异烟肼进入机体后,形成特异的免疫球蛋白(IgE)抗体而被吸附于组织中肥大细胞和血液中嗜酸粒细胞的表面,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的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同时变应原与抗体结合,兴奋胆碱能神经放出乙酰胆碱,上述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相应的效应器管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敏反应。另外,任笃等[7]也考虑异烟肼是否与氨苄青霉素一样,由于产品的杂质致用药后产生过敏性休克。异烟肼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临床少见,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今报道2例,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焦国安,肖长生,滑东方.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及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2]周杰露.口服异烟肼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2):764.

[3]严志刚,张林基,刘建锋,等.异烟肼致过敏性休克1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27(3):175.

[4]林丙崇,黄少华.异烟肼片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防痨杂志,2006, 28(5):284.

[5]伊利华.异烟肼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15(6):393.

[6]阿衣古丽・玉努斯,方保民,杨翼萌,等.异烟肼与乙胺丁醇合用引起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6):440.

[7]任笃,汨罗.异烟肼致过敏性休克1例[J].内科急危重杂志,2002,8(2):127.

(收稿日期:2010-06-18)

上一篇:辽阳地区瘤型麻风1例 下一篇:2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