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9-26 05:50:09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小儿肺炎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肺炎疾病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家长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心力衰竭;肺炎;小儿

小儿肺炎是临床儿科中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婴幼儿是小儿肺炎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目前在我国临床儿科中,全年由于该疾病住院的患儿中,婴幼儿的比例可以达到50%左右,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本次对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7例;患儿年龄1~7岁,平均年龄(2.3±0.4)岁;肺炎发病时间1~8d,平均发病时间(3.2±0.5)天;心力衰竭出现时间1~19h,平均发病时间(5.1±0.6)h;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例;患儿年龄1~9岁,平均年龄(2.2±0.5)岁;肺炎发病时间1~7d,平均发病时间(3.1±0.6)d;心力衰竭出现时间1~18h,平均发病时间(5.3±0.7)h。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小儿肺炎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如下。

1.2.1呼吸道护理 ①叩击:患儿取仰卧位,护理人员用右手将其腋窝部位夹住,并使其上身靠近自己的前臂,另外一只手的手指保持并拢状态,手掌背屈凹陷呈弓杯的形状,按照由下向上的顺序,由外部的周围对脊柱实施叩击,每2次叩击的间隔时间在5min左右,骨突部位不能叩击,对面色、口鼻分泌物、呼吸等情况进行观察;②雾化吸入治疗:氧气雾化吸入时雾化量应该保持适宜,氧气湿化瓶应该保持在干燥状态,无需向其中放水,以免氧流量减少;另外,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min以内;③吸痰:选择大小适宜吸痰管,负压水平也要保证适宜,通常控制在100~200mmHg,且每次吸入的时间应该严格控制在8s以内。

1.2.2吸入氧气的护理干预 吸氧管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阻塞、折叠、脱落。对氧气吸入效果进行观察,注意呼吸是否改善,血氧分压水平和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应该分别维持在80~100mmHg和35~45mmHg,并根据病情适当调节,以免氧中毒。

1.2.3静脉滴速控制 使用输液泵,每小时的静脉滴速控制在5ml/kg。

1.2.4高热护理 当体温达到38℃以上的时候,可实施物力降温,或给予药物退热。

1.2.5病房环境 保持光线充足,环境温馨,室温在18℃~20℃,湿度在55%左右。

1.2.6饮食护理 以少盐的清淡食物为主,多食用一些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食物,做到少食多餐[2、3]。

1.3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患儿出现的当天通过不记名打分的方法,调查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期间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分为满分。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其余者为不满意[4]。

1.4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儿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肺炎疾病住院治疗时间、家长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的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5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

2 结果

2.1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肺炎疾病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肺炎疾病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

2.2家长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儿家长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达到81.0%;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7.7%。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3 讨论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实施护理,可以切实做到从多个角度对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综合性护理。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可以使患儿在肺炎疾病治疗期间的氧气供给量得到充分性的保证,并使患儿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明显提高,从根本上增加了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过量的盐分摄入和过快的药物输注等问题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从而导致降低患儿心脏负担的目的。因此该项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对肺炎疾病患儿的心力衰竭进行及时的纠正,从根本上保证患儿的转归更加理想,切实提高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胡京梅.3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0):2713.

[2]沈晓红.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5(13):1839.

[3]王莉芬.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的护理[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3(2):59.

[4]陈秀燕.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93.

[5]杜军保,郭志良.关于支气管肺炎患儿心功能状态的一点看法[J].中华儿科杂志,2011,39(10):638-639.编辑/成森

上一篇:情志护理在颅内肿瘤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一篇:8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