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现自主化教学

时间:2022-09-26 05:22:38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现自主化教学

数学课堂需要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也需要教师善于设计有效问题,创造出质疑的机会,找到错误资源,进而促进有效生成和学生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给学生精神成长的力量。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无从入手。有时教师虽然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原因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用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情感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开放、有趣、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学生在主动而积极的探索中,就很容易生成富有智慧性的东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

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灵活地驾驭课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主宰着教学活动的方法、内容、进度和质量,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发展的限制,他们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教师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首先表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师必须用素质教育思想,统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把教材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顺序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使用上要自主,做到以教材为依据。教材是我们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据,展现的是知识的逻辑发展的顺序,与学生认知顺序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同时教材本身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仅仅局限于教材、照本宣读,势必会造成因教材提供感性材料有限,使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掌握;造成迁移困难,增大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为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处处为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创造条件。

二、重视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素质提高的指标是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思维力是核心,也成了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与策略;第三要创设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第四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需要老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多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参与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间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设计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劳。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教育,我们要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我们教学的自主化,才有落脚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要热爱每一个学生,通过表情、态度、行为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会就受到鼓舞,学生就会信任老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具有祈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天性,学生对成功的事情最容易发生兴趣,所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恐怕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最好的策略。

作为数学教师,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其推导方法的共同点是将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引导学生自觉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然后激情谈话,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生就会探究出好多创造性的方法。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要在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定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抓好“两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有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学的更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成功的机会,真正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教学的自主化。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提问,组织讨论,板演练习的时候,要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评价同样又应有不同的标准,对学生的表达、操作等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分层教学就形式而言一般可分两类,一类可归纳为显性分层设计,指教师预先将内容与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组,明确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规定哪些必修内容?哪些为选修内容?使学生达到不同的水平。特别增强了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信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卑感,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多用在同一内容的探索活动中。

分层教学在讲究层次性同时,不要局限于一种方法、思路、的探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水平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确实做到了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是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有力保证。

课堂教学自主化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其实质是教师、学生在教学中充分自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的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提供服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化的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总结。

上一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论小学数学课程建设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