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车名的翻译

时间:2022-09-26 05:14:48

浅议车名的翻译

摘 要: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涌进千家万户,汽车品牌名称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通过研究车名的由来,以及在车名翻译中所遵循的等效原则,总结出车名的翻译方法,以及在车名翻译中所体现的本土化趋势。

关键词: 汽车名 翻译方法 本土化趋势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涌进千家万户,汽车品牌名称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国人对汽车的满腔热情,客观上为中外汽车文化交流提供了大好时机。然而面对众多的国外汽车品牌,消费者除了能说出汽车生产厂家外,对车名意义知之甚少,因此车名的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车名翻译的好坏对汽车生产商和销售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车名的由来

1.根据汽车品牌公司及创始人姓名命名

“奔驰”源自该汽车及该公司的创始人卡尔・本茨的谐音。“福特”之名来自该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BMW来自Bavarian Motor Works(巴伐尼亚汽车制造厂)的首字母缩写。类似的车名还有“雷诺”、“标致”、“法拉利”、“克莱斯勒”、“保时捷”、“本田”等。

2.根据名人之名命名

Lincoln是以美国第16任总统Abraham Lincoln的名字命名的;Cadillac是以底特律市的创建者Anthony Cadillac的名字命名的;“奥迪”则是由其发明人、工程师奥古斯特・霍拉的拉丁文名字转译的。

3.根据神话、历史和传统命名

Mazda――拜火教中的光神,丰田公司采用这一名称,希望能效法这位光神,为汽车工业带来光明;Fiesta是福特汽车旗下的家用轿车,Fiesta是西班牙一个古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尽情欢乐,以欢歌、舞蹈、美食等方式来共同庆祝丰收,庆祝成功,展望美好。

4.根据地名或部落名命名

德国大众公司的“桑塔纳”(Santanna)是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座常刮旋风的山谷――桑塔纳而命名的;Elysee取自法国富丽堂皇的Elysee宫;克莱斯勒公司的“切诺基”原本是印地安人一个部落之名;还有美国“庞帝克”车名是该国的城市之名。

5.根据爵位、职位和其他身份命名

如日产公司有“总统”、“公爵”;克莱斯勒公司有“君主”、“男爵”;凯迪拉克公司则有“元首”。

6.根据名作或动物名称命名

日本日产公司的“蓝鸟”(Blue Bird)取自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名作《蓝鸟》;而福特公司的“雷鸟”、“捷豹”,以及意大利名车“雷豹”等均为动物之名。

7.具有象征性的命名

如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现代”车名,用来比喻该产品的现代意识;车名“大宇”在韩文中的意思为“空中的大屋”,比喻该车的神圣浩大。

二、车名翻译的原则

国外汽车的中文译名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类:

(1)汽车的品牌名。如德国的“大众”、“奔驰”,美国的“通用”、“福特”,法国的“雪铁龙”,日本的“本田”、“丰田”等。

(2)汽车品牌所属的各种汽车型号的名字。如德国大众的“速腾”、“波罗”,美国福特的“蒙迪欧”、“福克斯”,法国雪铁龙的“富康”、“爱丽舍”,日本本田的“雅阁”。另外还有如下几类:1)品牌名称加字母,如“本田CRV”、“奥迪TT”;2)品牌名称或已有车型名称+数字,如“标致307”、“荣威750”;3)品牌名称或已有车型名称+字母+数字,如“奥迪A6”、“比亚迪F3”;4)已有车型名称加“王”或“新”等字,如“捷达王”、“新赛欧”。

从语言上看,品牌名翻译即通过商标反映产品的信息、品类并激发消费欲望。品牌名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复杂的现象,需要运用一定的翻译理论和原则加以指导。在品牌名翻译的实践中,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ce)应用最为广泛和贴切。在《翻译科学探索》(1964)一书中,奈达就明确指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翻译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在《翻译理论与实践》(1969)一书中,奈达又进一步定义动态对等为:“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可见,奈达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是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追求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按照等效原则的理论观点,品牌的译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译名本身应具有品牌名的形式;(2)译名必须能够产生与原品牌名近似的功能。也就是说,译名在语言上应该好读、好听、好看,做到音、形、义的完美统一。与此同时,还要跨越译入语的文化障碍,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心理,便于在消费者心中定位。

三、常见的车名翻译方法

随着国外品牌的汽车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如何将车名翻译得让消费者喜闻乐见成为广大生产商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下面笔者就常见的几种车名翻译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1.音译法

所谓的音译即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音译可以较好地保留车名的异国特色,也是车名翻译的一种惯用手法。例如德国大众旗下的轿车“Polo”(波罗),其名称原是一项在英格兰非常有名的体育活动,称为“马球”,Polo运动在欧洲也非常有名,与高尔夫一样是社会高层人物的运动。音译“波罗”能体现出汽车活力运动与高品质的特点。美国名车“Cadillac”之所以如此命名,是为了纪念勇于开拓新世界的法国皇家贵族军官、探险家安东尼・门斯・凯迪拉克,是为了向这位在1101年建立了被誉为“汽车之都”的底特律的英雄表示敬意。其它类似的通过音译翻译过来的车名还有:英国名车“Rolls Royce”,音译为“劳斯・莱斯”;德国名车“Audi”音译为“奥迪”;美国著名越野车“Jeep”直接音译为“吉普”;著名赛车“Ferrari”音译为“法拉力”;“Mazda”音译为“马自达”。

2.直译法

直译是在不违背汉语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在翻译中保留源语言的意义、形象,可以更加忠实地传达原意,保留风格。如丰田出品的轿车“Crown”被直译为“皇冠”,因为皇冠在中西方文化中都体现了王者风范,意为汽车中的极品;高尔夫在全球都代表着一种时尚、尊贵的休闲运动,德国大众的“Golf”家庭轿车直译为“高尔夫”;还有德国大众旗下的“Beetle”被译为“甲壳虫”,形象且生动;这些车名的翻译都在文化上符合等效原则,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均带有较好的寓意,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亲睐。

3.音译加意译法

所谓意音结合法,就是不宜或不能使用汉语文字将汽车英文名字所包涵的英文意思直接进行翻译,而采取了一种择其意义美好、与原名发音相似的汉语,既能表达其英文含义,又不拘泥于其形式的一种方法。福特汽车“Focus”(意为“焦点”),中文名为“福克斯”,寓意“幸福美满”;本田汽车“Fit”(意为“合适的、健康的”),中文名为“飞度”,寓意“活泼、轻快”,传达了汽车省油、环保的理念。有些汽车名称原本属于英语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其传达的也是产品的质量等方面的间接信息,在翻译过程中,采用音译加意译法,即在我国除了保留原意外,还根据中国汉语习惯给予“粉饰”,以创造一个美好的印象,例如,欢呼、激励、无畏、梦幻等。另外一种情况是:有些汽车以公司名称的缩写加上序号作名称,其文字部分在翻译过程中大多使用了音译加意译法,创造了一些著名的公司译名,例如“宝马”、“大众”、“通用”、“雪铁龙”和“标致”等。

四、车名翻译中的本土化趋势

近几年名车的改名事件,引起许多消费者的不理解。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车名翻译的本土化趋势。“陆虎”是英国著名越野车品牌“LAND ROVER”在中国叫得很响的一个车名,现在中国注册名称为“路虎”,车名的读音没变,只是把“陆”改为“路”。丰田公司的豪华轿车品牌“LEXUS”在国内市场一直叫“凌志”,但是几年前丰田汽车公司宣布改名叫“雷克萨斯”,丰田公司的人说这个中文译音能够帮助中国消费者更容易地联想到LEXUS品牌。

跨国公司给自己的汽车产品命名,一般都是采用国际通行的拼音文字,大多用字母组成。但是到了中国市场,只有给这些车起一个恰当的中文名字,才可以让广大的中国消费者接受。宝马汽车中国公司的马庆生先生回忆起当年他把“LAND ROVER”翻译成中文名“陆虎”时说:虎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好的象征。用“陆虎”给一款越野车命名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非常容易接受。但是公司内的外国人开始并不理解:“ROVER”这个词并没有“虎”的意思啊!

“宝马”一词在中文中也有很好的意思,宋词中有“宝马雕车香满路”这样的名句。用“宝马”作为德国BMW汽车品牌的中文名字,堪称绝配。BMW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只有一个名字,就是“BMW”这3个字母的英文发音,BMW是德文“巴伐利亚的发动机工厂”三个词的缩写。宝马汽车中国公司的官员说,他们十分珍视“宝马”这个中国名字。

五、结语

大量国外品牌的汽车带来了国外丰富的文化,翻译作为跨语言文化交际的桥梁,在这种中外汽车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希望本文有助于汽车车名的翻译,有助于中外汽车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陈友新.试论汽车品牌设计的心理原则[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21-24.

[2]梁志坚.中文商标英译探微[J].宁夏大学学报,2001,(5):126.

[3]孔令翠.品牌商标翻译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5,(10):79.

[4]肖辉.等效原则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与文化联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

[5]杨岩勇.国外汽车车名探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11):218-220.

[6]肖辉,陶玉康.等效原则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与文化联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1):51.

[7]Nida,Eugene A.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1964:156-255.

上一篇: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联性研究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英语本科学生笔译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