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OTT技术应用状况讨论

时间:2022-09-26 04:57:29

有线电视OTT技术应用状况讨论

摘 要 文章首先针对OTT电视的发展以及现状做出了必要分析,而后从技术层面上对OTT电视系统做出了必要的剖析,对于深入了解OTT系统以及概念有着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 OTT;电视;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082-01

OTT(Over The Top)概念目前在通信领域十分流行,而今的OTT概念专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并且延续了其最早在篮球领域的内涵,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层的无关性。而OTT电视,更是借由电视本身在生活以及工作中一贯以来的稳固地位,迅速被人们所接受。

1 OTT电视的发展以及现状

OTT电视最早产生于2007年,当时Apple、Google等公司相继推出了基于OTT模式的概念性产品以及业务,终于将OTT电视的概念与以往的Internet电视概念区分开来,明确泛指通过公共的广域互联网,面向用户传输IP视频和互联网服务相互融合的电视业务。

纵观OTT电视发展的整个历程,由于此类OTT业务对于互联网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在其诞生之后,也呈现出一定的与互联网发展相互同步的趋势。但是也必须明确到一个问题,就是OTT电视和互联网本身处于相对平行的发展空间,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互联网发展力量的推动,但还是呈现出其自身的发展特征。

最初的OTT电视业务模式被定义为“频道内容+广播技术”,从根本上看与传统的电视数据传输网络所提供的服务并不存在太大差异,信息流动仍然保持单向,用户只能被动接受信息,唯一能够实现互动的环节在于用户能够在不同频道中间切换选择,但是这种互动方式和传统电视业务没有区别。在这个阶段而言,OTT电视最大的特点仅仅在于能够传输比传统电视数据网更大的信息容量,让用户有更多的频道选择。随着OTT电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该业务在互动方面有了良好的改进。在所谓的“TV2.0”时代中,OTT电视业务能够实现节目和内容两个层面的信息交互,即能够实现电视节目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两个维度上的整合,呈现出更为良好的控制特征,并且以“内容整合+Web2.0网络技术”特征著称。这个阶段的OTT电视服务于之前第一个发展阶段的服务,其主要区别在于电视的内容结构很没接的传播方式上。

当前的OTT电视正在朝着“TV3.0”的未来电视时代迈进。未来的OTT电视服务,应当是能够将用户对于电视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进行满足,并且能够有效服从用户控制的电视信号传输。这是一种强调在海量电视信息中,依据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来进行电视内容的构建,交互式地对诸多电视节目信息进行重组和传输,最终实现屏幕展示。这个阶段的OTT电视业务应当以“多元内容智能聚合+Web3.0网络技术”作为突出特征,从业务逻辑上看,这种电视业务模式是将频道信息和空间信息按照用户需求实现碎片化,而后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建立起视频元数据检索的重组模型,并据此展开智能化聚合,为不同用户生成具有需求特征的视听服务。

就我国目前的OTT电视发展状况看,自2011年10月28日,广电总局了181号文件,即《关于印发“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通知》,我国的OTT电视业务就正式迈入了合法化的轨道,虽然经营权限仍然局限在相对而言并不多的几家媒体,但是就长期角度看仍然不能阻挡OTT电视发展的步伐。

2 OTT电视技术层结构分析

想要深入了解OTT电视业务的未来走向,首先需要对其内部技术结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技术角度看,OTT解决方案的运行是基于奔流(Rolling Stream)流媒体核心平台并构建起来的,该技术平台从逻辑层面可以分为四层,从网络核心到用户的顺序分别为内容服务层、运营播控层、内容分发层以及终端接入层。

内容服务层的职能在于实现对整个网络中媒体资源的统一管理,包括素材、节目以及用户信息三个主要方面,同时需要兼顾到历史积累等档案数据。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当前用户需求个性化的不断突出,这个层面的数据会逐步增加用户消费数据追踪职能,并且对用户数据展开分析,承担起营销的职能。内容服务层处于整个奔流OTT网络的核心位置,也是数据存放的基础位置,负责存放和处理多种格式的相关数据,并且为其上的几个层面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诸多构件,比如APP(Accelerated Parallel Processing)、SP(Service Provider)等都存在于该层面。

运营播控层则负责为OTT电视提供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对内容服务层的逻辑管理。这一层面更多倾向于为相应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可控的接口和手柄,并且支持分层部署,随着当前云计算的不断发达,分布式操作也出现在这个层面并且逐渐成熟。处于这一层面的主要业务包括业务播控、增值业务以及常规业务管理、用户信息管理以及认证计费等功能,是整个OTT电视网络的数据逻辑展示和控制平台。常规而言,这一层面在OTT电视系统中应当包括有运营支撑平台、内容播控平台、增值业务平台以及网络管理平台,并且依据实际的发展需要衍生出对应的控制平台。目前这四大平台呈现出相对的独立特征,并且实现了有效合作和互通。

内容分发层顾名思义,承担OTT电视系统中的内容分发职责,负责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视频分发职能,并且承担为视频分发加速的工作。在这一层面中,应用层组播技术和HLS等技术得到普遍关注,这使得这一层面能够在保证业务加速透明度的同时,降低对于互联网接入带宽的要求。在这个层面,众多虚拟设备网络(VDN,Virtual Machine Image Distribution Network)分布其中,构成了一个由众多VSN节点的网络。

而对于终端接入层,其主要职责在于提供多种类型的用户终端接口,负责为不同型号的用户终端提供客户端软件以及适用的数据格式。在这个层面,以OTT电视机顶盒、一体机、移动终端、平板等众多第三方终端软件构成该层面的主要骨架,并且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满足包括电视在内的其他众多用户移动终端,以及电脑等对于OTT电视的数据需求。

3 结论

电视作为一直以来在众多消费者眼中不必可少的重要传媒工具,其在家庭甚至企业中的地位不可动摇,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电视也必然收到相应的冲击呈现出相应的数字化特征。OTT电视体系的出现,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融合的必然,在未来必将继承电视和互联网二者的优势,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信息消费者实现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马骁,马立铭,曹三省.面向OTT业务的智能电视系统架构设计[J].电视技术,2012,36(12).

[2]刘洋.三网融合下电信运营商TV屏业务发展策略建议[J].电信科学,2011(10).

上一篇:基于STC89C52RC单片机的GPS与电子温度计的系统... 下一篇:基于Matlab和地球高程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弹道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