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管见

时间:2022-09-26 03:51:13

小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管见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3―0079―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教育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源泉。随着学校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不断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在课件和课案中都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这些资源由于学校缺少良好的有效管理措施,往往由于教师的退休等不同原因而逐渐流失。本文笔者通过对当前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从而为更好地完善小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不注重质量。目前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过于强调量的积累,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收集人员大多不了解,盲目地收集教学资源,而不注重教学资源的具体用途,既浪费了时间,也占用了教学资源库的空间。所以,目前开发的许多教学资源库尽管有海量的资源,但对于教学资源可用于课程的哪一个环节,进行什么样的知识教学,解决教师的什么教学问题仍不够明确。

2.对教学设计技术不够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需要教学设计的技术,这两者相互联系。具体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一是建设者需要通过教学设计的技术将建设理念表现出来,再通过信息的编码进行和传播。许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忽略了教学设计技术,往往把原有的资源进行新的开发之后出来,就当做达到了目标。这就导致资源库的建设陈旧,不符合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满足不了新课标的要求。

3.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管理制度缺乏。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估体系,将教师的共享成果纳入考核部分,同时对积极参与共享的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只有加强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管理建设,才能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将资源库不断完善。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

1.资源库建设的选择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立足学校的教学实际,要以改善教育教学为目的,学校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有选择性,将需要的资源纳入建设的范畴,一些教学资源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用到,不需要对其进行建设,这样既提高了建设的效率,也提高了资源库建设的质量。

2.循序渐进,逐渐完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完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并将这些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共享出来。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每个人的能力及参与积极性不同,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资源的开发任务。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循序渐进,分段进行,依据实际需要开发资源,并及时对资源库进行建设和补充。

3.建立教学资源库建设制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体。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是需要技术水平。教学资源是否优良,要看教师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如何。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学校可以让教师进行培训,借助教学资源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通过专家评审来评价教学资源。二是教师需要积极总结教学资源,并共享资源。这需要学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教学资源库建设深入开展,教师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并运用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各项教学活动。

4.规范资源管理和评价机制。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多方面积极参与,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资源库的不足和缺点,并及时对资源库进行建设和补充。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评价体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适合学校的教学资源评价体系,对学校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规范。

5.发展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同时对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着更多的要求,资源库的建设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培训力度,可以采用经验交流式、研讨式等方法,从技术层面对师生进行培训,提高其技术能力,同时加强理论层面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应着重开好信息技术课,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导向,采取多种手段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z2013{GHBO540)

上一篇:培养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力初探 下一篇:高中英语选修模块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