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的赡养人

时间:2022-09-26 02:29:58

1951 年,33 岁的李秀英从安徽来到北京,成为了一户干部家庭的保姆。

李秀英老伴儿死得早,她也不愿意再嫁人。除了女儿侯昌凤,还有一个儿子早年得病去世了。当年一手带大的雇主家的孩子,对李秀英照顾得很好。他们通过努力,给李秀英落了户口,还给她办了社保,对她照顾得尽心尽力。

和母亲的“幸福”相比,女儿侯昌凤可谓“老无所依”。30 年前,她由于手有残疾没法工作,几个儿女都不养她,想不出别的法子来,只有来投奔母亲。

李秀英每天在王府井大街拾荒,再加上70 岁后享受的低保,可以养活娘儿俩,攒钱给女儿治病。

2012 年5 月12 日,母亲节前一天,一组名为“那些年,感动过我们的妈妈”的图片,在网上流传开来。李秀英的照片,被放在第一张。

白色帽子,蓝色褂子,竖杠条纹围裙,右手蓝绿色手套,左手灰色手套,挽起的袖子,露出一段像松树皮一样干裂的手臂,行走支架的左边,挂着一个大大的红色塑料袋子,这样一个李秀英,站在王府井大街道中间,在周围富丽堂皇的商铺和灯光映衬下,显得格格不入。

每天傍晚,李秀英都要扶着行走辅助支架,出来捡瓶子和纸盒。她的腿脚不方便,半个小时才能走100 米。每走一步,她都抓住支架,一走一拖,身后像拖着一个“大尾巴”一样。

慢慢地,周围的商户、小卖部的老板和环卫工人,都认识了李秀英。大家看她可怜,都把废品给她留着,等她上门来取。

一位做服装生意的商户说:“这么大年纪了,不容易,没人管,我有时帮她攒几个瓶子。”李秀英年纪大,动作慢,抢不过别人。每捡一个瓶子,她都要俯下身子,弓着腰,头几乎探进垃圾箱里。其实,李秀英捡瓶子,一个月最多也卖不到100 块钱。

女儿侯昌凤的手有残疾,不能拎重物,不能帮母亲一起出去捡瓶子。她只能到商户那里,把一些轻便的废纸盒装在一个箱子里,用绳子拖回去。

在屋里昏暗的灯光下,李秀英用干瘦的手给女儿揉揉变形的手,一脸的心疼。这是一间不到7 平方米的屋子,屋里开着灯,可就跟没开一样。左边有张上下床,床边摆着一张木桌子,墙壁发黄,有的地方墙皮还掉了下来,弥散着一股霉味。整个屋里最值钱的是一台25 寸的电视机,还是别人送的。

她们母女俩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众多关注,为母女俩带来了更多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来到王府井大街,找到李秀英和侯昌凤,有的帮她们捡瓶子,有的则直接给她们钱。

面对绝大多数好心人,李秀英选择了“拒绝”。比如,别人要进屋里来看看,她死活不让进。周围的一些人慢慢理解李秀英的苦心,“她是想自食其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女儿”。

一天,王府井菜厂胡同,在一扇门牌号为“甲3”的朱漆木门前,骆成福按下了门铃。木门另一侧,他的母亲侯昌凤正在清扫地面上的垃圾。

“妈,我是你的儿子啊,来看你了。”侯昌凤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提着扫帚,似乎没听到这句话,别过头去,故意避开儿子的目光,一句话也不说。

骆成福想接外婆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养老,可遭到了两人的拒绝。“我不回去,你妈也要在这里陪我呢。”李秀英说。一起来的民警也想借机撮合母子团圆,劝她们回老家养老,侯昌凤同样拒绝了。“我要和我妈在一起,”侯昌凤坚定地说,“妈妈死了,我也跟着死了。”

5 月26 日,清晨,李秀英和侯昌凤起得很早。她们俩要赶去昌平一家医院做体检。医院负责人看到新闻后,希望免费为母女俩做次体检。

这是李秀英和侯昌凤10 年来第一次“出远门”。前一天晚上,侯昌凤特意洗了头,李秀英则脱掉平日拾荒的行头,换上了一顶干净的白布帽子。

做检查的时候,李秀英还不时向外张望,放心不下女儿。

母女俩居住的这间小屋,十分简陋。以李秀英的条件,她完全可以去条件更好的养老院,可她不愿意去。“我进去了,女儿怎么办?她没北京户口,进不去。”

现在,李秀英和女儿一起生活,仍然像过去10 多年一样,几乎没有改变。(摘自《中国周刊》)

上一篇:点燃一根爱情火柴 下一篇:单身是为了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