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型”模式下的英语教学

时间:2022-09-26 02:25:52

基于“任务型”模式下的英语教学

摘 要: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设计任务实施活动所遵循的原则应该是让学生动手,在做中学,在做中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任务;动手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38-03

一、引言

笔者曾在《读者》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在韩国遭遇的几个意外”:其中一个意外就是“请你动手”, 大意是无论在博物馆、寺庙,还是电视台等我们认为可以竖起“请勿动手”的牌子的地方都欢迎你来动手。在兴德寺你可以信手拈一张毛头纸到操作台上去亲手实践金属活字印刷;参观博物馆时,参观者可随意操起一件物品来把玩、使用。

还有一篇文章是介绍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师桑卓,她是一个西班牙语、英语双语教师。为了促进双语学习,她制定了一日活动时间表,以帮助学生了解每天的课堂是怎样组织的,有哪些活动。在上课之前,她让学生提前知道一日活动表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背景与生活经历围绕主题安排活动,创造一个使每个学生都能被接受,受尊重,人人平等的集体,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很高的期望,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机会,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对活动产生兴趣。

这两篇文章让笔者深切的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学生基本上还是围着老师,机械地问答,呆板地操练,解释文章的一些问题,学生虽说能掌握文章,了解内容,可是总激不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兴趣,不能使他们体会到学语言的那种乐趣。近年来,有些学校开始提倡并试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它的动机就如前两篇文章中提到的观点——“请你动手”,笔者十分赞同这个观点。那么,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模式呢?

二、“任务型”语言学习方式

“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是20 世纪80 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影响广泛的学习理论,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ist hypothesis) (ELLIS,1999)。任务型学习就是通过设计语言学习任务,让学生用语言来完成任务,即用语言来做事,以达到掌握语言、学会运用语言的目的。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任务参与者而言,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量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语言习得(acquisition)和內化(internalized)的最佳环境。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形式具备以下特点:

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重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是否成功的标志。

Nunan (1989) 认为,任务具有结构性、教学目标输入活动、教师与学生角色和环境五大部分组成:

(1)教学目标(goals):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正确的说、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socialinguistic competence)、语域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2) 输入(input):是指“设计任务的资料”(data)(Nunan,1989)。输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报刊、小说,学生的作品、课本、歌曲等。

(3)活动(activity):是指任务,而不是单指练习。

(4)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传送与接收)信息。学生具有学习自主性,可进行两人或多人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助学者(facititator)、任务的组织者(organizer)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monitor),有时也可加入到活动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parter)”。

(5)环境(setting):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完成任务的方式(是个人操作还是两人或小组合作)和任务时间的分配,也包括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等。任务型教学通常采用小班制,或采用两人(pair)或小组(group)活动的形式。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形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使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 ,从而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任务型教学观认为,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因此它们最多只能称为“准交际”(quasi-Communication)活动。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各种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把任务型教学模式引入了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主要采用了课堂讨论、辩论会、课本剧表演、小品、采访、英语角、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各种体现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除了课堂内的知识学习合作、分组活动合作外,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面向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的小组课外合作学习。

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所尝试的一个实例:

1.任务:制作一张关于环保的卡片;

2.目标:激发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3.教科书、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实际调查的资料;

4.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5.操作过程:

(1)首先把全班分组,要求各小组以环保为主题,制作卡片,并将在课堂上集中进行汇报展示。各卡片要有相应的英文讲解,并确定集中汇报的日期(一般在1~2个星期以后);

(2)小组讨论,选择或明确各自的卡片内容;

(3)小组内进行分工,明确各个成员的任务;

(4)各小组内的成员分头行动,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访谈、问卷调查、阅读教科书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判断、整理、筛选、归纳、翻译等);

(5)各成员就自己所获取的材料和想法、观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出制定各自卡片的基本思路并完成任务;

(6)集中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作出评价;

(7)挑出其中精彩部分,配以关键文字说明,作为纪念品发给教师和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发现把“任务型”教学模式引入中小学英语教学是可取的,而且是有实效的。总的来说,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充分体现了英语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彻底改变了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真实、有趣、有意义的任务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2.任务型学习可激发学生把全部语言资源调动起来,把他们的语言知识发挥到极点,以至于忘记了他们是在学习英语。

3.给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和应用英语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自然地进行语言习得。

4.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用英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能使其产生成就感,转化为学习的后续动力。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学习化的社会,只有学会学习,做到持续发展,才能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际、合作、探究、遵循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加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这种“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学生真正参与、完成各种真实的任务。他们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这就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时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去做,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知识,从而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他们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成为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情感态度的过程。这种教学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也正是《英语课程标准》的根本宗旨(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和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体现。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能真正学会英语。

参考文献:

[1]张正东.谈运用任务型教学的三个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04,(6).

[2]韩 刚,王 蓉.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准备[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04,(1).

上一篇:建立“慎独”廉洁文化,推进廉洁工作开展 下一篇:分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