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时间:2022-09-26 01:46:10

当前小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摘 要:小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未来中华民族兴旺、国家强大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国防教育工作者,应当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开展好小学生国防教育,并从理论和实际层面,认真清当前小学国防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并努力探索解决办法,进而提升小学生国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 国防教育 误区 对策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青少年儿童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对其实施有效的国防教育是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小学生国防教育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在国家、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下,小学生国防教育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一、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首先,是对国防教育内容的理解上有一定误区。根据2006年11月颁发的《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包含: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技能。小学国防教育的内容重点是:国家领土及知识;国旗、国徽、国歌知识;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光辉事迹。可见,小学国防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国防基本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而当前,有的小学开展国防教育时,要么直接进行军训活动,认为“站站队,唱唱歌”就是国防教育,这只是将国防军事技能训练等同于了国防教育;要么就是觉得开个爱国主义讲座,办个“红色文化”参观活动,认为这样就能把小学国防教育进行彻底,这也只是将简单的国防知识和国防历史等同于了国防教育。

其次,没有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小学国防教育。当前,很多学校包括很多理论研究论文中,经常讲中小学国防教育相提并论,没有针对小学生的专门国防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同时在小学国防教育读本及教材上不分年级,没有像其他学科那样有递进式地教育。

对策:国防教育应随着儿童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变化,内容和形式要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从浅入深,由易至难,因材施教,开发与少年儿童心理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学校,应当知道国防教育应该是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锻炼,而国防意识、国防观念、爱国主义精神就更加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去坚持、长期的去培养、长期的去教育学生们[1],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二、教育观念上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重视的只有考试涉及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国防教育由于没有列人毕业或升学的必考科目.则是说时重视、做时轻视、实际忽视[2]。部分学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时,忙于应付检查,国防教育走走形式,写写报告,重点则放在升学考试科目教学上。部分老师认为国防教育没有列入学生的必修课和考试范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对策:小学阶段是人生的成长阶段,是道德、心理和接人待物基本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民族意识、爱国情操和国防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国防教育能够使其在将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其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更好的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同时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小学阶段应当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课程,同时,将国防知识融入学校其他课程和活动中去,改进现有的小学国防教育内容和模式[3]。相关部门也可制定相应的制度,将小学生国防教育课程常态化、正规化。

三、实施主体上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社会压力逐步加大,部分家庭的家长则只能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当前小学生教育在外以学校教育为主,在家以老年人为主。小学生国防教育更是基本只能依托学校,家庭和社会发挥的作用则很小。有的家庭认为国防教育是政府、学校的事,家长只注重孩子成绩的好坏,个人能力的培养。新闻、媒体、网络等宣传团体完全忽视了小学生国防教育的舆论引导和社会氛围的营造,甚至无视小学生基本的德育教育,、传播一些不适宜小学生道德成长进步的言论,使得孩子的国防观念淡薄,爱国情感扭曲。

对策:根据《国防法》规定,国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随着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其是小学生国防教育的强度和力度。切实发挥以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军队、群众团体为主的“六位一体”国防教育组织体系的效能。在这个组织体系中,国家是主导,家庭和学校是基础,社会和群众团体是引导,军队是骨干。尤其是广大家长应当从自身角度提升国防观念和意识,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接人待物的态度,对待国家、民族的情绪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同时,家庭环境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孩子国防观念、爱国情感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全社会阶层的都要认真履行好自己在小学生国防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和任务,相互补充,不能在国防教育实施主体上“偷工减料”。从而切实提升小学国防教育的效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思想上、政治上优秀的后备人才。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形成初步价值评价、道德认知和批判能力的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对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全民国防教育开展都有奠基作用。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既带来了富足的人民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作为国防教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我党在国防教育方面的创新理论和成果,努力探索,深入研究,有效地开展好国防教育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浦卫忠,李素菊,张金涛,袁曦,王斌.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北京[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张春笋,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及有效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2,(10).

[3]念克俊.对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2010,(25)

作者简介:

杨涛,男,1986年出生,重庆通信学院学生军训教研室助教。

张静,女,1984年出生,重庆通信学院学生军训教研室讲师。

上一篇:初中语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初中藏文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