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法的精神》中看政治道德

时间:2022-09-26 01:38:03

从《论法的精神》中看政治道德

【摘 要】政治道德是一个国家、社会不可或缺的品质,它不但能够有利于政治的健康发展,也能够作用于一个国家,凝聚人民的力量。孟德斯鸠在几个世纪前就在《论法精神》中强调了政治道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治道德;个人品德;法律;影响

一、政治与道德

“政治”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但一般都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各有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政”一般表示: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例如“大乱宋国之政”;一种统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礼乐刑政,其极一也”;符合礼仪的道德和修养,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朝廷中君主和大臣们的,如“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治”在中国古代则一般表示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如“天下交相爱则治”;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古代的这些“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和古希腊的“政治”含义不同,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一种君主和大臣们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现代政治有了更科学的含义,政治就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以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何个人的内心信念来传承,是以善恶为中心标准进行评价的社会规范和标准。社会道德的善恶标准能够影响政治权力的统治基础,同时也规范着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

二、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对政治道德的阐述

《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非常强调与政体性质相对应的原则,在讲到各种政体的原则时,他说:“如同共和国需要品德,君主国需要荣誉,专制政体需要恐怖一样。”“这种种制度或许适用于共和国,因为政治品德是共和国的原则。”强调了品德在共和国中的不可或缺。并且,在注释中说明这里提到的品德是政治道德,而非通常的个人品德、宗教道德。书中肯定了政治道德的民主国家中的地位,在他看来民主国家的政治道德是与君主政体中的法律位置相当,是国家运行的有力保障。在不同的政体中“君主政体具有法律的力量,专制政体有君王永远高悬的手臂,两者治理或支撑着一切。但是在平民政治的国家里,却需要一种更为强悍的原动力,这就是品德。”政治道德也是保证政府和社会风气的重要一环,“当品德丧失时,野心便占据了易于接受它的人们的心灵,并且贪婪地占据几乎所有人的心灵。”因此,政治道德的提高有助于对腐败现象的消除,对政治信仰的增强。

在《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并没有给出政治道德的确切含义, 也没有讲什么是私人品德,但纵观他的思想, 不难看出,第一, 他把政治道德与政体联系起来考察, 并把它作为推动共和政体的动力, 指出政治道德就是热爱法律与祖国, 是从公民与国家、政体的关系的角度界定政治道德的。第二, 政治道德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它要求人们不断地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孟德斯鸠强调个人的牺牲精神, 认为政治道德就是舍弃自己, 为国家、为公众牺牲自己。也就是说, 政治道德精神的实质就是为整体利益做出自我牺牲。第三, 政治道德高于私人品德,是一切私人的品德的根源, 而私人的品只是以公共利益为重而已。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政治上的邪恶并不都是道德上的邪恶,一切道德上的邪恶并不都是政治上的邪恶”。对于某些西方人来说,他的这个论断大概是至理名言,然而在中国人看来,只有惯于玩弄权术的奸雄才会这样想。在中国,道德是指导和判断政治行为的原则和标准,道德和政治在很多时候是无法区分的。其实,岂但惟有中国人这样看,某些法国思想家们也持同样的观点,例如,霍尔巴赫就曾说:“道德与政治显然是相互关联的,既不能让二者的利害分开,更不能听任二者分道扬镳,否则就会出现危险。道德若无政治的支持,便毫无力量,政治若无美德的支持和协助,便岌岌可危,迷失方向。”孟德斯鸠注意到了中国“德治”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道德的高度政治化。他指出,在中国,道德不但规范个人行为,也是指导政府行为的依据和准则,一个没有美德的国家是不可能长久存续的。

而且,《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十分重视教育对于政治道德的培养。他所指的教育不仅指社会、学校教育,更看重与家庭对于个人的培养。他讲到:“在共和国里.关键在于建立对法律和国家的爱。教育应该注重对这种爱的培养。然而,要使儿童具备这种爱,有一种妥善的办法,那就是父亲首先要具备这种爱。通常父亲就像师长一样,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孩子,而旦还需要将更多的感情给予孩子们。”

三、政治道德与个人品德的关系

《论法的精神》正文中谈到品德时, 孟德斯鸠用注释特别说明, 指出, 这里所说的品德指政治道德,而不是私人道德上的品德。可见, 他所谓的道德上的品德, 实际上就是私人道德上的品德。我们可将它简称为个人品德。其实, 对政治品德与个人品德进行区分并非始于孟德斯鸠。早在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就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性分析: 一方面, 政治美德与个人美德有着不同的道德目的, 个人美德关注的只是个人的善, 关注对个人、家庭等什么是好的;而政治美德则存在于管理、统治理想国家( 城邦) 的活动之中, 它追求城邦整体的善。另一方面, 政治美德高于私人美德, 真正的善乃是对整个城邦的美德, 只有在对整个城邦是善的前提下, 才有个人的善。

四、政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政治品德与法律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法律不是万能的,它往往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法律无能为力的地方,道德却往往可以奏效,它触及的地域可以更细致。孟德斯鸠在谈及此事时写道:“一个公民,因为丧失了道德的修养,以致违犯法律,刑罚可以把他从社会里清除出去。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丧失了道德观念的话,刑罚能把道德重新树立起来么? 刑罚可以防止一般邪恶的许多后果,但是不能铲除邪恶本身。”这就是说,要想铲除邪恶,还需借助道德的巨大威力。

五、政治道德的作用

政治道德的提高可以净化社会风俗,从小处讲,可以缓解甚至现象;从大处着眼,可以增强人们心中的信仰,凝聚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力量,使政治、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试想机关工作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政治道德,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就会思想混乱,政治迷惘,甚至是政治上的“墙头草”,一有风吹草动,便会随波逐流,没有了政治立场;没有良好的政治道德,就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会爱岗敬业,不会干一行爱一行,甚至会把所从事的职业可作是升官发财的“梯子”,往上爬便会成了职业追求,这样的干部不仅干不好工作,还会贻害一方。并且,缺乏政治道德的环境会成为适宜腐败滋长的土壤,因为,民主政体的腐化几乎总是从政治道德的腐化开始的。

结 语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对政治道德的论述闪烁的真理的光芒,对当代的社会很有借鉴意义。在政治日益社会化的今天,政治道德的培养、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一部分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2007.

[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春兵.孟德斯鸠论政治品德评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

[4]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J].世界历史,2002(5).

上一篇:以垫资实现虚假增资及其后签订大额合同不履行... 下一篇:我国农民工工作搜寻问题研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