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

时间:2022-09-26 12:57:50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

摘要:在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代民族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遵循的原则作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有着昨天的痕迹,同时还预测着今天的发展情况;从东西方的关系角度来看,新文化和传统文化并不是相互矛盾的,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一、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主要表现在几下几个方面: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渐倾向于物质化方向。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较多,这些城市一方面努力朝着国家级遗产名录行列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地方对这些文化遗产过渡开发。如:走婚、裸浴等一些特定的风俗本属于一些特定的地方,但是却被很多地方滥用申报。其中在一些旅游区,很多风俗的表演都只是为了满足游客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完全改变了一些特定地方的文化内涵。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一部分国家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常常是为了快速推动经济发展;其二是在市场经济不断渗透的背景下,政府干预态势过强。在近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打破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为了追求较高的政绩,而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存在的客观性。很多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导致保护工作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无法真正达到规范化的标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的整体性原则

(一)遵循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该坚持整体性的原则,不断将重要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联系起来。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自己客观存在的规律。其中文化遗产不仅有着传统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于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仅应该注意到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合理存在,还应该充分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在社会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存在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一些特定的时间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不可再生的,基本上属于一种静态的文化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要加强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而且还应该在维护过程中切实维持原有的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避免将一些有形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转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避免出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

(二)关注和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应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如:在一些藏区,很多寺庙里或者人们的家中都供奉着“唐卡”。这种艺术品在制作的过程中都应该严格要求,而且还需要进行开光。但是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地方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价值,快速简单的制作唐卡,然后将其推向市场,这样就导致唐卡失去了应有的文化内涵。很多非物质文化便主要承载这规范化的生活内涵,是民族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再例如:很多民族的文化都通过制作艺术品展现了出来,侗族的“款词”、“瑶族和苗族的“石牌话”都是最好的代表。这些非物质文化能够充分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同时也是这些人们的精神寄托。

(三)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该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同时将非物质文化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创新思想,开阔眼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将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有效联系起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也不乏出现破坏文化形式的现象,忽视了这些非物质文化自身存在的特有价值。因此,人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长久维持魅力。

根据全球化的发展形式,合理的整合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能够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至于出现片面化。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利用方面,就应该严格根据这种文化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措施,也就是说,应该创设一个合理的保护环境,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更加合理的发展。

三、总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管是站在商业的立场还是政府的角度,都应该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各个地方政府在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必须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避免因为立场不同导致保护工作无法真正发挥出效果。同时坚持将各项保护法规统一起来,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中专美术设计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