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9-25 11:47:51

桐梓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1月25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桐梓县人民政府县长冉贤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全力以赴守底线,脚踏实地走新路,凝心聚力奔小康,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过去五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6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5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锚点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亿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是2011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9%;财政总收入11.5亿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亿元,是2011年的1.4倍,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亿元,是2011年的2倍,年均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00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0元,是2011年的2倍,年均增长14.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93%。改革发展的势头持续向好,和谐稳定的局面持续向好,干事创业的氛围持续向好,迈进了后发赶超、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

——过去五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工业加速转型。娄山关高新区、经开区加快发展,全球第二大软件企业甲骨文、世界500强企业伍尔特、全国百强企业中国华唐、大数据领军企业中科曙光等152家企业相继入驻;火电厂、白马山风电场等一批大项目建成运营;煤化工、铝厂等重点企业逆势前行;完成煤炭产量2000万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46家,形成了工业引领经济发展新格局。农业加力增效。建成3个省级农业园区、7个农旅一体化园区。方竹、蔬菜、经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壮大,粮经比由6∶4调整为4∶6。引进龙头企业6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15个。认证“三品一标”[1]农产品45个,“桐梓方竹笋”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旅游加快升级。建成1个3A级景区,开工建设2个3A级、2个4A级景区。柏芷山、小西湖等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娄山关万亩花海获“部级创意农业园区”品牌。成功举办5届乡村旅游节和“乐趣村跑”系列推介活动,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2016年,预计接待游客9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

——过去五年,发展瓶颈加快突破、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建成蟠龙大道、桐楚大道,燎原、楚米基本实现同城化,县城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形成承载20万人的城市骨架。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协议拆迁8820户。老城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全面完成门户提升和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建成荣德山、堰塘湾等5个公园,打造西流水、世纪广场等7个广场,新建公厕21间。新站、九坝、花秋、松坎等示范小城镇加快建设,城镇化率从36%提升到45.08%。纵深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市级小康示范镇3个、示范村7个,官仓镇红旗村被评为贵州“十佳美丽乡村”。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部级卫生镇3个,省市级卫生镇8个、卫生村36个,“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通过综合技术评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黔渝快铁、习正高速加快推进,全面完成G210改造工程,建成环城、桐茅、楚九、新黄等骨干公路,新增油路(水泥路)1206公里,15个乡镇通二级公路,基本实现行政村通硬化路。新桥水库建成投用,坛子口、槐子水库开工建设;治理病险水库13座、中小河流8条;实施农村安饮工程1123个,切实解决了5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网升级改造4580公里,建成变电站15座、通讯基站439个,城乡用电、通讯质量大幅提升。生态底线更加筑牢。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石漠化70平方公里、地灾点7个,新增造林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3%。建成县城二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12个乡镇污水处理工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5家。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市级生态村205个。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动力活力叠加释放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优化政务服务,压缩审批时限,创业创新热情高涨,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房地产去库存、直供电降成本成效显著。教育、医疗、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5个乡撤乡设镇、娄山关镇撤镇设办。桐渝合作持续升温,主动承接广州、深圳等地产业转移,引进项目217个,到位资金460亿元。

——过去五年,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制定实施“54321”帮扶机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92个。发放“特惠贷”1.6亿元。争取市政府帮扶资金7.4亿元、上海普陀区帮扶资金1700万元。实现9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5.99万,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5.6%。创造了整村脱贫的“杉坪样板”、易地扶贫的“花园典型”、结构调整的“官仓经验”。民生事业突飞猛进。投入23亿元,完成教育“9+3”计划[3]和“4+2”教育突破工程[4];新建蟠龙高中,改扩建一中,迁建二中和中职校,高中阶段教育瓶颈全面突破,荣获“贵州省实施‘9+3’计划先进单位”。招聘教师1620名。办学特色逐步彰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投入3亿元,迁建县医院,建成县急救指挥中心、卫生监督所、计生服务站,开工建设县中医院,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9所、村卫生室49间。招聘医务人员664名。县医院成功创建省级“二级甲等”医院,县中医院成功创建部级“二级甲等”中医院。我县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疾病防控有力,未发生重大疫情。人口计生实现“双降”,妇幼保健水平明显提升。投入4亿元,新建市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150个镇村文化广场、20个镇村文化站,实施村村通、户户通工程5万余套。编撰发行《桐梓县志(1993-2006)》。文化体育成果丰硕,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县”,何君君两次勇夺全国49公斤级拳击冠军,森航球队获全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亚军。社会保障长足进步。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投入1.5亿元,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9所。城乡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三关爱”[5]工作不断加强。建成保障性住房8567套,改造农村危房2.2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全面完成“六五”普法,扎实推进“法治桐梓”建设,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集中化解一批突出问题,总量大幅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平安桐梓”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1年的86.3%提升到2016年的97.5%。

——过去五年,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6]学习教育和“五梳理三带头”[7]解放思想大讨论,锲而不舍反“”,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并联审批,政务服务更加便民利民。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495件、政协委员提案472件。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县监察部门立案537件,结案484件,崇廉尚洁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统计、气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人民武装、国教(人防)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绩。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得益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为桐梓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驻桐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桐梓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令人鼓舞,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足,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艰巨;投资增长乏力、财政增收困难,稳增长、扩总量的任务艰巨;少数干部作风不实、服务发展能力不强,转作风、提效能的任务艰巨。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殷切重托!

未来五年工作部署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更是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看到,贫穷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本县情没有变;处于负重爬坡、后发赶超的发展阶段没有变;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没有变。更要看到,我们拥有中央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支撑;拥有贵州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遵义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等机遇支撑;拥有贵州北大门交通枢纽的区位支撑;拥有干部群众思发展、盼跨越、奔小康的动力支撑。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打破才能得生机的勇气、取直自然出新路的智慧、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跨越!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工作总纲,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交通三大战略行动,打造新型工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养生度假基地、重庆卫星城市“三基地一城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贵州最美北大门,争当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以上,突破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以上,累计完成23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2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突破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以上,达到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408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18800元。确保2016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全面建成贵州最美北大门。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三大战略”,补短板抢先机,全力增创后发赶超新优势

(一)全面推进大扶贫战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向贫困决战,彻底撕掉贫困标签。全力抓好“五个一批”[8]工程。建成蟠龙新区、芭蕉等16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确保3360户13231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完善脱贫产业投入机制,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加强生态补偿脱贫,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护林员;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全学段帮扶机制,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切实兜牢社会保障网底,决不允许冲击道德底线的事情发生。统筹抓好扶贫资源整合。推进脱贫政策与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等政策无缝对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突破基础设施瓶颈,攻克产业脱贫难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用好对口帮扶资源,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突出抓好扶贫机制创新。推广“三变”[9]改革经验,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新型扶贫模式,建立贫困户动态管理和脱贫户后续帮扶机制,确保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不返贫、能致富。强化县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的“三包”责任制,进一步筑牢脱贫攻坚责任链,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二)深入推进大交通战略。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未来五年,我们将投入100亿元,构建外通内联、畅乡通村、安全便捷的“五纵四横一环十联线”[10]公路运输网络体系。打通“主动脉”。建成黔渝快铁、习正高速、G75复线,开工建设金沙至桐梓高速公路。建成桐梓至官仓、松坎至狮溪、花秋至风水、酒店至天坪、安山至小湾、黄莲至水坝塘、杨公岩至容光集镇、木瓜大田坝至龙塘等二级公路291公里,实现乡乡通二级路;建成羊磴至石林、夜郎至石壕等一批出境路,实现与周边县区互联互通;建成桐梓客运站和一批零距离换乘交通站点,打造黔北渝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疏通“小循环”。打通马鬃同良至新站四兴等一批乡镇间断头路,新建尧龙山至花坝等一批旅游路。建成撤并建制村硬化路1540公里,全面实现“村村硬化路、寨寨联户路”。融通“管养护”。健全农村公路“管养护”工作机制,提高养护水平,确保农村公路“畅、安、舒、美”,持续高效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三)加快推进大数据战略。坚持把大数据作为我县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完成产业规划编制。依托国家智慧水务云计算中心(娄山云),以打造“中国水谷”为目标,加快编制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高端人才培养、产业配套升级规划,构建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及运营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形成数据收集能力大、分析挖掘应用广、开放共享程度高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成“中国水谷”技术研发、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深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三年会战,加快光纤局域网扩容升级、农村宽带延伸、广播电视网络改造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宽带”、城乡“三网融合”[11]、公共服务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到2021年,县城50兆、农村20兆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70%以上。发展核心关联业态。大力发展涉水智能终端、智水生活等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打造“中国水谷”。推进娄山关大学生创业园、渝遵大数据服务外包基地、甲骨文人才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电商物流等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5家以上,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企业10家以上。到2021年,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突破100亿元。

二、打造“三大基地”,调结构促转型,全面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基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盘活存量和招引增量双管齐下,培育主导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双轮驱动,加快构建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新兴产业为引领、优势产业为重点、民营企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按照“园城共建、产城一体、同城管理”要求,重新规划建设以打造“中国水谷”为引领的高新区和承接产业转移为主导的经开区,完善生产性设施,配套生活性设施。加强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园区规划、融资、建设封闭运行。提升园区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到2021年,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突破280亿元。提升新兴产业引领力。深入推进“百企引进”工程,加快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风能、太阳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铝、钛为原材料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现代物流为主体的生产业。到2021年,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0家,产值占工业经济比重提高到20%以上。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深入推进“千企改造”工程,加快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煤及煤电化企业升级改造。支持铝厂发展深加工,拓展产业幅;支持钛厂做大做强,打造“西南钛都”;支持煤化工、电厂发展补链产业,实现集约集群发展;持续推进煤矿兼并重组,释放煤炭产能,完成原煤产量1500万吨以上。提升民营企业支撑力。大力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倍增计划”,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成本,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使民营经济成为支撑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引进市场主体发展农副产品、旅游商品、特色食品等加工业。确保到2021年,民营经济主体突破3万户,新增微型企业1800家,培育上市企业10家,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60%以上。

(二)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基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快完善农业设施。根据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发展定位,围绕生产环节,加快推进水电路、喷滴灌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坛子口、槐子、岩门子、和平、楠木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围绕流通环节,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动物防疫、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20个产地交易市场、10个专业批发市场、5个农产品商贸集散中心,建成黔北农产品批发冷链物流园,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按照“盯重庆、兴农旅、强畜牧、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以“重庆·桐梓果蔬保供基地”为平台,围绕退耕还林还草项目,重点发展笋用竹、茶叶、生态畜牧等产业。发展竹45万亩,打造高端茶园10万亩,建成外销型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基地5万亩,种植经果25万亩。稳定粮烟生产。加快发展观光农业,建成马鬃、花秋、尧龙山等12个省级农业园区,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经营能力。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加快发展加工储藏、冷链物流等产业,新增省市龙头企业30家以上,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所有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三品一标”面积40万亩、农产品100个以上,促进农业品牌化发展。全面完成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深化农村供销综合改革,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以“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等模式,推进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打造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强县。

(三)全力打造养生度假基地。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目标,推动发展全域旅游,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做精做靓旅游品牌。加快建设柏芷山等10个旅游度假项目,倾力打造红军长征勇攀大金山体验园,建成4个3A、4个4A级景区。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旅游地产向康体养生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转型。挖掘“旅游+”无穷潜力,加快推进城旅、农旅、商旅、体旅融合发展,构建南部红色文化、中部人文景观、北部自然生态三条旅游精品线。推动乡村旅游扩容提质,突出打造特色民宿,新增乡村旅馆1000家、床位2万张以上,创建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做实做优旅游服务。完善“快旅慢游”体系,加快推进宾馆酒店、停车场等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特色购物街、美食街,建成县城游客接待中心和4个乡镇旅游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快推进智能导游、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服务。采取委托管理、经营承包等方式,引进知名品牌经营管理公司,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做大做新旅游市场。创新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推介的“三位一体”营销机制,加强与旅游企业、社会团体合作,打造旅游宣传推介平台,提升桐梓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高标准办好乡村旅游节和系列推介活动,巩固提升省内、川渝传统市场,大力拓展珠三角、长三角等新兴市场,实现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三、构筑“三大体系”,优环境美生态,加快建设绿色宜居新家园

(一)构筑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文明体系。按照“五个绿色”[12]要求,抓好建、治、管、产“四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植被恢复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等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培育生态文化,践行生态文明,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打好生态治理歼灭战。大力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流域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0%以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创新环保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全面建成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4%、95%以上。打好生态监管持久战。深入实施《环境保护法》,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划定生态红线,落实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机制。建立环境监管定责、履责、问责工作机制,对重大环境污染项目实行“挂牌”督办,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打好生态产业突围战。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茶叶、经果、林下养殖等生态利用型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应用,重点实施一批清洁生产、清洁能源项目,实现循环低碳发展,让生态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新亮点。

(二)构筑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镇体系。发挥“多规合一”[13]引领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打造和谐宜居的山水县城。围绕“一轴两区三组团”[14]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交通、能源、信息、供排水、园林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路网一体化引领同城化。按照“十山环绕、七水汇城”[15]空间布局,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建成高铁新城、蟠龙新城。加快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完成县城区河道治理;新建天门河、南溪河等7个湿地公园,打造东山、南郊等30个城市公园,建成狮子山、马鞍山等6个文化公园;建成龙凤大道、西门出口通道、人民路经营盘山到县医院等市政路网系统。新增2万个城市停车位。到2021年,县城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建成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重庆卫星城市”,力争撤县设市。打造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实施小城镇整体提升工程,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充分发挥新站、花秋、水坝塘等区域中心和“九坝中英绿色低碳示范合作小城镇”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全县小城镇建设水平。到2021年,城镇化率达50%以上。打造各具魅力的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加强农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治污治水·洁净家园”攻坚行动,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成小康寨505个,到2018年实现集中居住村寨创建全覆盖。

(三)构筑便捷高效实用的智慧管理体系。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为抓手,着力在建设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智慧桐梓”,以管理方式智慧化促进社会治理精准化,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化。依托“娄山云”,加快推进行政事务“一张网”建设,整合各部门各行业数据资源,打造政务服务“聚通用”信息平台,突出抓好“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移动协同办公、电子公文传输等业务应用,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实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自然灾害等领域信息化工程,拓展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加快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可视化、扁平化、集成化、智能化城市管控中心,建成突发性公共事件预警系统、防汛防旱防涝应急处置系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构建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处置机制。推进社区管理智慧化。依托“三网融合”工程,建设统一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打造“网上居委会”。大力推进智慧楼宇建设,推广使用水、电、气等远程智能控制终端,扩大智能安防、智能物业等智能应用系统使用范围,构建户户联网的全新社区形态,实现大数据强政、大数据惠民。

四、激发“三大动力”,强改革促创新,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

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坚持以改革激发内生源动力,以开放引进先进生产力,以创新激发社会创造力。坚持改革推动。聚焦经济发展,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理顺县乡事财关系,激发内生动力;全面落实简政放权、商事制度、资源配置、财税金融等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县级融资平台建设,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引进更多社会资本、银行资本参与经济建设,激发资本潜力。聚焦民生改善,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抓好省级农村土地流转试验试点,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化、司法、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让群众分享更多改革红利。坚持开放带动。抢抓黔渝快铁通车机遇,围绕“重庆所需、桐梓所能”“重庆所能、桐梓所需”,全面深化与重庆电子信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业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实现产业互补、市场互通、政策互动、资源共享。主动融入“一带一路”[16]、长江经济带[17]、黔中经济区发展战略,深化与上海普陀区合作交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省外到位资金450亿元以上。坚持创新驱动。按照“中部崛起、南部跨越、西部突破、北部攻坚”的发展定位,完善推动“四大区域”差异化发展保障机制,形成区域竞相发展、协调并进新格局。加强“四众”[18]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强化科普设施建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人才专项发展基金,实施科技人才“555”工程[19],确保人才总量占常住人口的15%以上。

五、聚焦“四大民生”,谋民利促和谐,不断满足人民生活新期待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抓好文化教育长远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进“新两基”[20],建成公办幼儿园110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0所,有效缓解城区“大班额”,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深入实施教育“三名工程”[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确保一中、二中成功创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力争蟠龙高中创建省级三类示范性高中。扩大中职招生规模。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重视家庭教育。确保教育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前20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成县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展览馆和红色教育基地,打造23个乡镇文化公园、223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构建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史前文化、夜郎文化、抗战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鼓励创作更多有传统底蕴、地域特色、时代风骨的文艺精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好历史名人故居修缮工作。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抓好卫生健康普惠民生。迁建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新建、改扩建卫生院8所、卫生室25间。深入推进卫生“四名工程”[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医养一体化发展。构建“三重医疗保障”[23]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抓好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疾病防控等工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县游泳馆和17公里城市慢道;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五彩桐梓”动起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支持森航篮球队进军CBA。抓好社会保障网底民生。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城市贫困人口帮扶工作。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加快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实现住有所居。加大对公益性公墓建设扶持力度,实现农村公益性墓地全覆盖。抓好安全稳定基本民生。夯实安全基层基础,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认真组织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法治桐梓”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强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最大限度控减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坚决遏制问题蔓延势头。深化“平安桐梓”建设,构建立体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争创省级平安县。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五年,我们充满必胜信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将更加美好,贵州最美北大门必将展现更加令人向往的无穷魅力!

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县十六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要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全力抓好各项工作,奋力实现新一届政府工作“开门红”。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达到1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达到34.5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左右,达到19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2%以上,达到12.8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达到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达到3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达到284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达到11630元。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全面小康,在推动跨越发展上开新局、求突破

(一)坚决补齐全面小康短板。没有贫困人口的小康,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小康。我们将以更大决心、更大投入、更大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同步小康中掉队。加快推进扶贫项目。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一仗,建成木瓜等5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突出抓好7000万元世行贷款项目、50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2000万元公益金和上海对口帮扶项目,确保早达产、早见效。用足用好扶贫政策。坚持“六个精准”[24],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就业、生态移民、教育、医疗健康、财政金融、社会保障兜底等“十项行动”。用足“特惠贷”政策,实现应贷尽贷;抢抓省政府设立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机遇,确保争取落地投资基金40亿元以上。强化产业项目跟踪管理,发挥产业脱贫关键作用,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扎实巩固脱贫成果。深入开展“回访”工作,加强对脱贫对象的跟踪监测和后续帮扶,坚决防止脱贫户返贫。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让脱贫户持续分享扶贫政策红利。扎实开展“百企帮村、万户结对”活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二)坚决突破全面小康瓶颈。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我县全面小康的最大瓶颈,我们将以背水一战的决心、砸锅卖铁的姿态,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黔渝快铁,加快建设习正高速,做好G75复线、金沙至桐梓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花秋至风水、水坝塘至狮溪、杨公岩至容光集镇、白羊寺至尧龙山集镇等公路;加快建设松坎至羊磴、桐梓至官仓等公路;建成G352岩子头至煤化工、上天池至新田湾、夜郎高铁连接线、羊磴至石林公路;完成改造茶店至黄莲、土地垭口至狩猎场等旅游公路。建成县汽车客运站,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村村通客运。加快建设坛子口、槐子水库,开工建设岩门子、和平、楠木水库和夜郎、小水河治理工程。加快农村电力、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乡镇天然气管道建设,建成变电站5个、加油站3个、加气站1个,新增通讯基站100个、光缆1500公里,实现村村通宽带和重点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

(三)坚决攻克全面小康难点。紧盯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围绕人均GDP、资源环境等短板指标,突出抓好项目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稳增长;围绕科技进步、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等重要指标,突出抓好农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指标支撑力;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把群众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确保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全面小康社会。

二、聚力转型升级,在加快工业发展上开新局、求突破

突出园区引领。编制完成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国家智慧水务云&端产业基地、云计算中心(娄山云)项目;建成高新区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桐楚大道变更工程5.1公里,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升级编制经开区布局规划,推动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加强园区融资平台建设,深化政银企合作,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探索“政府委托、园区办理、部门备案”运作模式,切实提高办事效率。突出产业支撑。支持铝厂发展深加工;促进钛厂复工复产;确保永福贵水泥厂建成投产;建立煤电化合作共赢长效机制,推动煤炭企业技改升级,完成原煤产量300万吨以上。开工建设白马山二期、黄莲坝、大顶山、天生桥风电项目,确保花坝、坡渡风电场建成营运。突出服务保障。出台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领导挂帮企业机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全面落实民营企业扶持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市场主体300家以上。抢抓资本市场助推脱贫攻坚机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确保引进3家以上拟上市企业落户桐梓。

三、聚力结构调整,在加快农业发展上开新局、求突破

壮大经营主体。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深化与重庆双福农贸市场合作,大力引进农产品储藏保鲜、精深加工企业,建成金诚牛肉干厂配套项目。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60家。扩大产业规模。发展竹5万亩,打造高端茶园1.5万亩,创建外销型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基地1万亩,新增经果2万亩,肉类产量达6万吨。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建成马鬃省级农业园区和容光、小水等农旅一体化园区。做大农业品牌。开展国家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品牌认证,新增“三品一标”面积10万亩以上、农产品25个以上,打造2个省级名优品牌。深化与“贵农网”等企业合作,加快农村电商网点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四、聚力全域旅游,在加快旅游发展上开新局、求突破

加快建设重点景区。开工建设娄山关军训拓展学校、九坝全域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柏芷山、小西湖和红军勇攀大金山体验园等11个重点旅游项目,建成娄山关杉坪、木瓜水银河2个4A级景区,确保完成旅游投资13亿元以上。加快升级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民宿型乡村旅游,建成茅石中关、九坝山堡等3个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新增乡村旅馆200家、宾馆酒店5家,旅游接待床位数达7.2万张。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加大旅游推介力度。树立大宣传、大营销、大推介理念,高标准办好第十届乡村旅游节,高水平策划一批旅游推介活动,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实现旅游持续井喷。确保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2亿元。

五、聚力融合并进,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开新局、求突破

着力提升县城品质。大力推进高铁片区、蟠龙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加快推进高铁片区酒店综合体及路网工程,建成桐梓东站和站前广场;开工建设蟠龙北路,加快推进娄山关汽车博览城、蟠龙南路、蟠龙首府、骏逸天下、龙城国际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桐梓党校;开工建设龙凤大道、西门进出口通道、人民路经营盘山到县医院等市政路网工程;着力推动溱水半岛、尚河城、世纪新城、一品龙腾、南都花园、紫金名门等老城改造项目。突出抓好棚户区改造,加快建设蟠龙、贺家湾、西门水井村片区和马鞍山三期等棚户区改造还房工程;全面完成县城一期、二期和六五一、楚米片区棚户区改造拆迁协议签订工作;启动官渡河、陈家湾等棚户区改造还房工程。规划建设2个农超市场,搬迁正华市场,改造城郊村农贸市场。新建公厕5间。启动南山公园和南溪河、贯城河、军民桥湿地公园建设,全面提升县城宜居度。着力打造示范小镇。按照“一片一中心、一镇一亮点”的要求,以实施5100户集镇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集镇路网配套设施。提升新站、花秋、水坝塘区域中心和“九坝中英绿色低碳示范合作小城镇”的示范带动力,加快推进马鬃、芭蕉等特色集镇建设,将官仓打造成市级示范小城镇。着力构筑美丽乡村。全面编制完成村庄规划。整合扶贫生态移民、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等项目,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打造马鬃龙台、小水同盟等100个特色村寨,建成小康房1600户。着力强化城乡管理。推进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和划行归市,坚决取缔和平路等3个马路市场,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全面推进“治污治水·洁净家园”行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全覆盖。持续抓好爱国卫生工作,创建2个部级、3个省级、3个市级卫生镇和10个省市级卫生村,摘取“国家卫生县城”金字招牌。

六、聚力生态建设,在推进绿色发展上开新局、求突破

大力度抓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修复工程,建成景观林1万亩,封山育林2.8万亩,培育花卉苗木2000亩;治理石漠化16平方公里。完成第四次森林资源普查和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创建14个部级、9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高标准抓治理。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坚决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取缔经营性燃煤炉灶等管控措施,抓好火电厂、煤化工超净排放试点工作;启动建设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全县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溱溪河、南溪河、天门河、贯城河河道治理及污水收集管网工程,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0%、95%以上。严要求抓监管。加大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力度,强化重点污染源管理,零容忍打击破坏环境、渔业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抓好向重点企业派驻环境监督员工作,加大企业排污监控力度,以最严厉的措施守住生态红线。确保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七、聚力项目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开新局、求突破

全力抓好项目招商。研究制定新形势下招商引资的措施办法,对接市场,结合优势,科学包装工业、农业、旅游等招商项目;搭建招商平台,精准推介,招引落地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蓄能增势,确保全年引进项目30个以上。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组建“大项目办”,设立专项经费,实行集中并联审批,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模式,对重点项目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过集中开工、现场观摩和督查督办等方式倒逼进度、倒追责任,让抓项目、稳增长、增后劲成为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全力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解决好项目建设中资金、用地、用工等要素需求。加大征拆力度,有效化解群工矛盾,净化施工环境,严厉打击强包强揽、阻工阻路、抢栽抢种等违规违法行为,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八、聚力改革开放,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开新局、求突破

强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改革和创新政府供给。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突出抓好“一城一公交”、供销“三位一体”、水务一体化和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娄山关杉坪、官仓羊复“三变”改革试点,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突出对外开放合作。用好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加大融资力度,突破发展资金瓶颈。深化桐渝合作,在战略规划对接、基础设施互通、经济文化共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与发达地区和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发展外向型经济。

九、聚力共建共享,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开新局、求突破

坚持教育慧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5间。加快建设虎峰小学,改建堰塘湾党校为逸夫小学分校,确保将军希望小学分校、海校街道中心学校扩建项目建成投用。招聘教师400名。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县中职校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校。坚持文体强民。新建乡村文化广场30个、综合文化站5个,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乡镇14个。加强马鬃苗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抓好文物修缮管理工作。完成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工程。办好桐梓首届综合运动会。坚持卫计康民。开工建设县医院传染病区,加快建设县中医院、保健院、黔北医院和精神病院二期。招聘医务人员100名。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确保县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扎实推进计生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增长,争创“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坚持保障安民。落实“3个15万元”[25]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以内。突出抓好城乡低保、养老、困难救助和“三关爱”等工作。扎实推进公益性殡葬服务,完成县殡仪馆搬迁。坚持治理护民。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深入推进“七五”普法,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狠抓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社会平安稳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坚决守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底线。完成第十届村居换届工作。统筹抓好统计、审计、应急管理、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残疾人、人民武装、国教(人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等各项工作。办好民生实事。1.实施县城区和21个集镇供水改扩建工程;2.建成撤并建制村硬化路800公里;3.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80户3000人;4.实施棚户区改造1.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6000户;5.建成东山公园和天门河湿地公园;6.新建县城停车位3000个;7.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5间;8.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0万亩;9.安装公共安全高清视频探头400个;10.建成农村电商网点200个。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重任千钧惟担当!面对异常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始终铸牢信仰之魂、提振攻坚之气、永葆为民之风,不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依法履职。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绝不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廉洁履职。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严格遵守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加强行政监察,扎实开展民生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创新监管方式,压缩寻租空间,铲除腐败土壤,严查不正之风,让不敢腐成为责任、不能腐成为常态、不想腐成为自觉。坚持勤勉履职。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全面提升发展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决策执行能力,以“钉钉子”的精神、“马上就办”的作风,狠抓各项部署落细落小、落地落实。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办惠民之事,努力让全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肩负“两个全面建成”的光荣使命,我们将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在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型上主动作为;始终激发改革创新的动力,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破瓶颈、走新路、创一流上敢做善为;始终凝聚同心同向的合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上聚力共为。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奋力谱写全县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崭新篇章!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使命,组织委以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风正海阔,自当扬帆破浪、一往无前;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奋勇争先。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提速发展、后发赶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贵州最美北大门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武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