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居住区高层消防车道的景观处理

时间:2022-09-25 11:28:35

浅析居住区高层消防车道的景观处理

【摘 要】在居住区中,消防车道设置的过宽过硬都不利于居住区良好景观环境的营造。根据现行建筑规范中对消防车道设置的具体规定和其对小区道路规划的设计要求,分析了其对居住区环境的综合影响,结合在实践中出现的隐形消防车道构造做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隐形消防车道可识别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消防车道;隐形;居住区;环境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地日益紧张,高层住宅越来越多,消防通道的设置及使用变的愈加重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小区内道路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为保证消防(登高)车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到达失火现场靠近建筑物,国家先行建筑防火规范中对消防车道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规定。由于居住区中消防机动车道的设置,必然导致小区内硬质铺装面积增加,从而对小区的园林景观乃至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处理好消防车道与保证良好景观效果的形成为了设计师的一个挑战。

1.关于消防车道的相关规范

1.1消防车道的相关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通道,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场,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x18m。其中,消防车道距离建筑物不宜小于5米大于15米,消防通道本身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4.0m,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能有任何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同时供消防车停留的地方,坡度不大于3%。

1.2消防车道对小区道路规划的要求

除了通行宽度外规范还指出“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通常居住区内的道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路四个级别,其中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m-9m;组团路路面宽3m-5m;宅间路面宽不宜小于2.5m,可以看到居住区内的道路中只有组团路和宅间路宽度低于消防车道的要求,当它们不得不被利用作为消防车道时我们主要是通过路面承压和通行宽度两个方面来满足消防车的要求。高层建筑宅间路将根据规范要求被环形消防车道取代;同时进入组团的道路也必须满足消防车的通行。

2.消防车道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居住区内由于消防车道的设置使得原本不用过宽的组团路和宅间路可能因为要通行消防车而必须做到4m,同时对于尽头式消防车道还要设回车场,对于短边长度大于24m的封闭内庭院还要能够进消防车,这就势必从客观上对居住区环境效果形成造成影响。(图1)

2.1消防车道对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影响

居住区受消防车道影响最大的是宅间路,宅间路为进出住宅的最末一级道路,这一级道路主要供居民出入户需要,是与居民接触最多使用率最高的路。景观设计师经常会在建筑总图的基础上根据园林景观效果对消防通道设计进行微调。现住区中一般宅间路设置为2.5m宽,也有2.0米,这个宽度比4.0m宽的消防通道宽度少了1.5-2.0米,高层消防通道需设置成环形,再加上在消防车道上扩展设置的15x8m消防登高场地,如此大的场地很难恰到好处的安置在宅间空间中。

2.2消防车道对居住区环境生态的影响

消防通道的设置导致区内硬质面积增大,意味着不透水的面积增加,而不透水的路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缺乏对小区地表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当集中降雨时,大量的不透水路面使得雨水只能通过下水设施排走,大大增加了小区排水设施的负担,易出现积水导致内涝,绿化覆盖率降低,影响植物对居住区小气候的调节和除尘减噪的能力,还有对CO2的吸收和对空气质量的改进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隐形消防车道设计

因为消防车道只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需要施救时才会用到,所以只要短时间内能够承受消防车轮的重压而不发生下陷就可以。其面层处理有多种选择,园林景观设计中通常会设计为隐形的。

3.1隐形消防车道的一般处理手法

早期做法是在消防车道上直接铺设硬质,例如石材、硬度好的广场砖,彩色混凝土等材料,使其与周围路面融合;有时还把其边缘处理成不规则状,使之成为貌似小区步行系统的园路(图2);再有针对过宽的路面摆放上易于移动的盆栽和雕塑小品等,把消防车道融合到步行广场里使之成为小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这些均是针对消防车道的美化措施。

随着园林景观品质的提高和新型材料的出现。景观设计师在满足消防的前提下,对原建筑规划的消防车道进行更大的调整。将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占人行道、院落车行道合并使用时,并设计成隐蔽式,即在4米幅宽的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有效地弱化了单纯消防车的生硬感,提高了住区景观效果。混凝土植草砖或PVC植草格,然后面上铺上草皮,形成透水型地面既可以降低夏季的地表温度,又可以蓄积雨水调节局部大气湿度,同时满足停车要求。

3.2隐形消防车道的基层做法

隐形消防车道最初是在4米宽的车道两边或是一边铺上植草砖,砖下则是可承受重载的结构层,基本上是借鉴生态停车场的做法。植草砖路面的结构层设计,一般是素土夯实,夯实度≥95%,200厚的插石灌浆,填200厚混合土,混合土的比例为25%的细碎石,15%中粗砂,60%的养殖土,然后再用2~3cm的沙铺砌植草砖,根据砖的大小留20~40mm的砖缝,最后在砖缝或砖洞内放种植土,洒上草籽或直接种草。此做法的地面系统较多发生植草砖移位、翘曲、断裂,路基局部沉陷等现象,从而影响停车场美观。另外一种做法是素土夯实,夯实度≥95%,200厚的插石灌浆,100厚C20混凝土,?8@250单层双向,上铺200厚混合土,混合土上再洒60厚种植土,然后铺草皮。因为草皮的土质要求不像乔木与灌木的种植土厚度要求那么高,所以这种方式较易形成良好景观效果。现在一些城市对于消防道的基层做法有新的材料技术,是将透水混凝土的即在原有碎石垫层的基础上再浇上200mm厚的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对于透水混凝土草坪等地被植物的根系可以不受阻碍往下生长,甚至穿过混凝土和土壤相接;同时这种构造的隐形消防车道在雨季还有蓄水功能(视其基层总体厚度)。但是目前透水混凝土在各地的应用还不普及,相信以后能够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3.3隐形消防道的设计要易识别

消防道的识别是个较为矛盾的课题。设计师力图将其设计的与周边环境完美结合,不露痕迹。即使在占用通过空间道路也力图将采用植草的形式最大程度的增大绿化面积,保证景观效果。但是为了防火要求,还要最快最好的对其进行识别。

矛盾总是在转换,目前对于过度隐形的消防车道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增强它的可识别性:一是人为的设置识别标志;二是利用植物造景的手法以车道两侧多层次的列植或丛植乔灌木作为消防车道导向指示(图3)。前者如果是就地画根线是很容易做到的;后者实现较难,关于巧妙采用绿化处理手法来明确消防车道未来可以专题来研究。

4.结语

消防车道的设置对居住区环境影响很大,设计中很难做到隐形切容易识别。面对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出现的问题,未来随着住区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消防通道的设计与应用一定会得到更好完善。

【参考文献】

[1]俞伟.居住区环境景观营造的生态设计技术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2]董明荣.路面工程植草砖应用与检测问题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8,(21):18-19.

上一篇:200MW汽轮机冷态启动胀差增大原因分析及控制 下一篇:钢结构厂房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