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5 11:19:00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6月在我院心内科行PCI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术前宣教,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3d后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通过导管采用各种方法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达到解除狭窄,减少再度梗死,改善心肌血供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及抑郁的心理。焦虑、恐惧作为一种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可直接或间接地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2]。作者通过对9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6月在我院心内科行PCI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1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2.4±5.2)岁,,两组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且在年龄结构、性别组成、冠心病介入治疗方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一般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行PCI的患者,由责任护士在其术前1~2d进行测评,护理干预后在其术后3d由同一责任护士对其心理状态再次进行测定。在测定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进行评分并记录[3]。责任护士将测定HAMA及HAMD每条问题的含义及量表的测定方法给予解释及评定。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失眠,食欲减退,排尿困难,伤口渗血,统计后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术前宣教,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 将HAMA14项总分>14分定为焦虑标准分、HAMD24项总分>20分定为抑郁标准分分界。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根据以上评价标准,观察记录所得计数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使用SPSS16.0软件行?字2检验和t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分别t=0.288和t=0.365,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d后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分别t=1.81l和t=1.907,均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对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介入治疗能有效的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但其有效性却与医师的技术经验及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脏介入手术对于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原,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影响手术的效果。心脏病患者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由于手术患者心理应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焦虑性情绪,有文献报道冠心病介入诊治术前患者的担心、焦虑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而高度焦虑、紧张、极端不安的情绪容易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而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抗病能力下降,亦可造成插管困难,诱发心律不齐,甚至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4]。心血管疾病多伴有抑郁及焦虑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前52.02%的患者处于焦虑状态,35.48%的患者处于抑郁状态,过分焦虑抑郁可使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造成血管痉挛,直接影响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焦虑、恐惧和紧张等负性情绪下,患者易再次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心肌缺血加重[6,7]。术前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但能增强患者的信心,还可以保持心身的完整,缓解心理应激的冲击。

健康教育能调动患者应对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相结合。通过健康教育干预,使患者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有所了解,逐渐减轻其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患者对介入治疗的紧张心理和对疾病的恐惧,以减轻由于精神紧张而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作,出血等并发症[8-10]。

本研究显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术后处于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梅,蒋文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一年内健康行为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10(13):185.

[2]谢纳新,孙小春.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1):122-125.

[3]郭田生.实用精神科医师处方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745,978.

[4]董良红,胡显花,张燕,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8):4387-4388.

[5]杨长影.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2):62-63.

[6]殷洁,张丽莉,肖坤.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6):568-9.

[7]武成莉.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9):137-138.

[8]张慧萍,何晓艳,须琼英,等.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8):1171-1172.

[9]孟锡敏.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69-1070.

[10]黄玉兰.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6):117-118.

上一篇: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关节镜下滑膜组织切除术治疗P... 下一篇:前瞻性护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