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杂草”较量 在贫瘠中耕耘

时间:2022-09-25 11:15:42

与“杂草”较量 在贫瘠中耕耘

我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曾被评为武昌区优秀班主任,武昌区“百名”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也曾授予“武汉市先进班集体”光荣称号。班主任工作虽然繁重,但却很有意义。我深知,要管好一个班级,既要花大力气,又要方法灵活。

“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然而,在一个团体中,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对一批后进生,他们并不是生理有缺陷的弱智学生,而是身体健康,由于后天原因致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偏差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这类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后进生,普遍情况是由于学习或品德差,却未得到正确引导,而逐渐导致了不良后果。作为班主任,我们就要尽量避免后进生的出现。在这点上,我做出了大量细致而耐心的工作。

案例背景:胡怡松是本年级无人不知的“风云人物”,他天资聪颖,头脑灵活,接受一切事物总是最快的,但是他并没有将其好好利用。他厌恶学习,从不愿完成作业,在班上喜欢搞恶作剧,上学期还上演了离家出走的惊险一幕,从那以后,逃课和迟到便成了“家常便饭”。面对一个如此令人头疼的学生,我更为关注的是胡怡松的家庭情况了。细细回忆,孩子是三年级时转入我班的,过去只以为基础不好而导致成绩不理想,也没太在意,事实是由于父母忙于所谓的工作自然无暇顾及教育管理孩子,他们虽然自知欠孩子的较多,但却错误地认为满足胡怡松的物质需求就是最好的弥补。曾在一次班级零花钱调查中发现胡怡松一天的零花钱竟高达二十多元,过多的零花钱支配及母亲过分的溺爱,加上父亲粗暴简单的家庭教育方式,使胡怡松误入“歧途”。因此,如何成功转化胡怡松成了我教育主题的一个重心。

案例过程:

一、放大“闪光点”树立新形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后进生也是如此,他们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寻找、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要肯下一番真功夫,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寻找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后进生的闪光点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闪光点,也常常是“一闪念”的,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因此,教师一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以此使它成为后进生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如果我们能找出其闪光点,并进行激励,调动后进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使其产生进取的动力,并使他们的积极性向多方面扩散,则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专家考证,不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只发挥30―40%,而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可以发挥到80―90%。这个数据就更加有力地告诉我们激励的作用,是多么不容忽视!

本学期开学,在班干部竞选会上我就发表“我不曾了解所有同学的过去(实际上是善意的谎言),我也不会了解你们曾经的过去”的感言,其目的是希望进入新学年的胡怡松能从“坏孩子”的阴影中走出来,以全新的态度面对新的开始。其实胡怡松也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孩子”,他也有许多优点,比如:劳动积极主动、同学遇到困难会乐于相助、讲义气、反应较快,尤其是他的体育成绩不错,是我们班唯一的“全能冠军”。因此,通过我推荐和同学选举,让他担任了体育委员。很长一段时间,胡怡松都能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各种锻炼和体育活动,高标准严要求地带队做操和放学,对自己的常规工作是毫不懈怠。运功会,他极力发挥自己的运动才能,为我班争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自此,他在同学中的新形象慢慢树立,自信心因此大增,一个月后还选为校国旗队成员。

二、改变家访策略,由家访告状转为家访报喜、家访探讨

记得第一次家访由胡怡松带路,二十分钟的路程他尽往偏僻小路拐,企图捉弄“告状”的我,最后甚至把我引到了姑姑家,制造家中无人的假象。

经过观察,我又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胡怡松在教室里等我,告诉他替我带一封信给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我写了封信,随后我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随后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虽然他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我走出了教室,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一会,发现这孩子谨慎的打开我的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稍后,我进教室将信封好交给了他。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带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之后的日子里,胡怡松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中间,我利用了学生禁果逆反心理,引导了孩子,达到了多次谈心都无法达到的说教效果。

当然,针对胡怡松家庭的教育方式,我多次与他的父母沟通、探讨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由于自始至终与家长平等探讨和非居高临下的说教,因此家长也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有效的家校联系,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和风细雨处理违纪现象

青春期的男女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其实学生的顶嘴是对成年人态度的较量,因此对于青春期的男女生尽量用问号,少用句号,基本不用惊叹号。对于胡怡松所犯的违纪行为我时常很生气,但尽量克制自己的情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实只要老师不动怒,学生自然没法与你发生冲突,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顺手多了。当然也绝不能姑息他所犯的错误。曾有一次,胡怡松借口肚子痛不去做操,我把他叫到办公好要求补做,他自然不答应并且态度强硬,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老师也知道办公室有那么多老师盯着你,确实有点不好意思,”于是我把他叫到走廊,他仍然不做,我灵机一动说:“老师明白了,没有录音机你做不了!”于是我就亲自一节一节喊口令,虽然一脸不乐意,但最后他还是认真地把操补做了。正如胡怡松周记所写:我算领教了刘老师的“厉害”,自此类似的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四、善意“隐瞒”过激行为

上学期的一个星期一早上,一向准时到校的胡怡松第一节上课了还未到校,以为孩子生病了,我拨通了家长的电话,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家长告诉我:“孩子上学了啊,和平常一样的时间出的门。”糟了,他会去哪呢?焦虑、担心顿时侵占了我整个头脑。家长寻找一天都无果,最后还是报了案。那一夜特别冷,北风四起,我整夜未眠,半小时与家长联系一次,得来的都是“孩子未找到”的坏消息,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第二天下午,一位满脸烧伤的年轻男子打通了家长电话,告知孩子和他在一起,马上到家了……胡怡松这一天一夜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谁都不敢去想。最后才得知,胡怡松星期天不愿做作业与家长发生了争执,第二天装作上学的模样,书包早已藏好了几件衣服,是在火车站遇到那位有烧伤的男子的,他一心想离家出走,还在那位男子家借宿了一夜。我们想,这位奇怪的男子扣住孩子一天一夜,又主动把他送回来,最后还找家长要了一点所谓的感谢费。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胡怡松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上一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下一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