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对话考试下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浅析

时间:2022-09-25 07:41:53

人机对话考试下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浅析

[摘 要] 从2010年开始,温州市中考的英语口语交际考查改为英语口语考试和英语听力考试,实行人机对话的考试方式。面对人机考试,我们英语教师应该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 人机对话 提高口语能力

从2010年开始,温州市中考的英语口语交际考查改为英语口语考试和英语听力考试,实行人机对话的考试方式。“人机对话”不仅是考试形式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将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一系列变革,同时也将促进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及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引领中学语教学回归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交流与沟通。但这一新的考试模式也给学生以及老师带来许多困惑:学生该如何调整自己?教师该如何做好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我曾在我班做了一个关于能否熟练朗读八年级上册Unit2 sectionB的3a的调查。我班共有学生36人,此篇章共有单词103个。调查结果:能够熟练朗读(不会读的单词少于5个)的仅有5人;基本能够熟练朗读(不会读的单词少于15个)的有10人;朗读全篇文章困难较大(不会读单词在30—50之间)的有10人;基本不会读文章(不会读的单词超过70个)的有11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无法熟练地朗读篇章,英语口语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探究学生不敢说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学习方法,对开口说英语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受到其他学生的耻笑或老师的责备,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非常紧张,影响其正常思维,同时也成为口语教学中的最大障碍。

2.教材与教学问题。新教材容量大,生词多,而课时少。我校学生英语学习起步晚,教学任务重而教学时间紧。为了迎接考试,老师强迫学生去背单词、记语法、做习题,学的是高分低能的“哑巴”英语。

3.环境问题。学生和家长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不足,英语报刊杂志几乎没有,学生课余生活中接触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在教学硬件设施上的投入还不能满足英语教学的要求,学校没有语音室。

二、找出方法,提高学生说的水平

针对口语教学中的不同问题及原因,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打破常规,改进教学方法。

1.重视“说”,提高说的水平。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种语言,有声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的语言是第二性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重要的是通过听说,很少通过读写。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加强口语训练和业务学习。在每次考试中,增加口语测试,引起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视。

2.培养“说”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口语的教学与训练有声有色。例如在《新目标英语》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SectionB,我结合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向学生提问:Who is your favorite star?有一位喜欢打篮球的学生积极站起来,说:“My favorite is 比尔盖茨。He has much money.“教师充分地将英语口语表达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喜闻乐见的事,在成功的表达中感受到说英语的乐趣。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采用语言传递法玩游戏:在第一位同学的耳边说一句同学很感兴趣的语言,一个一个地传到最后一位同学,让最后一位同学大声地表达出来。如说错了及时纠正,给予鼓励;如说对了给予表扬。这样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

3.清除“怕”的心理,正视“说”的错误。由于学生缺乏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习俗和文化差异的了解,其口语表达往往不得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语言的同时,还应该讲一讲英语使用的特定语言环境特有的文化习俗等,尽量避免汉语文化的干扰而形成中文式英语。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和提高其口语表达的能力,增强他们说英语的自信心。对学生在口语中表达的错误不一定立刻纠正,即使纠正,也要根据学生错误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活泼大胆、性格外向的学生,反应迅速,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同时对他们从严、从高要求,让他们说得对、准、好;性格内向、胆小怕羞的学生,对他们多鼓励,消除他们“怕”的心理,培养他们敢说、愿意说的好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口语交流时,尽量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自纠错误,使其更加明白英语句子结构。

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用英语教学,用简单、清楚、流利的英语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不论是教学活动还是布置作业,甚至是提醒学生的课堂纪律,都要用英语表达,给学生创造大量的“听”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彭聃龄《认知心理学》[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0)

2.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3.唐德斌 王孝红《建构主义的英语教育》[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上一篇: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 下一篇:如何留住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