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伦理的哲学透视

时间:2022-09-25 07:35:45

【前言】关于企业伦理的哲学透视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对我国经济和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揭示了任何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的产生及形成,都将受到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观念以及道德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

关于企业伦理的哲学透视

内容摘要:文章从哲学的角度,通过总结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伦理的现状,从企业伦理的主体、特质、价值诉求三个方面透视企业伦理的辩证哲学思想,进而提出了企业伦理建设的参考性途径,旨在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及各类企业的重视,推动市场经济下企业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伦理 哲学 伦理建设

企业伦理,作为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多地被众多研究者及企业所关注。从1962年美国政府公布的第一个关于企业伦理及相应行为的声明,到1997年全球第一个企业道德规范标准―社会责任标准体系(SA8000)的制定,充分说明遵循和研究企业伦理将是21世纪企业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而,从哲学的角度透视和分析企业伦理,是有重要意义的。

马克思的经济伦理思想

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作为经济伦理理论及其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经济伦理学这一学科。在马克思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阶段中,都非常关注经济伦理问题。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可以发现他并没有使用过“经济伦理”这个概念,但著作中却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经济伦理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经济主体的伦理特性、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经济所有制形式与经济主体的对应伦理关系、经济范畴的伦理分析和批判的思想”(余达淮,2003)。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础,一方面强调经济基础对道德发展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注重道德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体现了伦理是经济的目标,经济是实现伦理目标的手段的相互作用关系。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对于伦理学学科的发展将提供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将促进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也将扩大伦理学研究的领域。

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对我国经济和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揭示了任何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的产生及形成,都将受到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观念以及道德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对于当代社会背景之下应当建立的符合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规范体系具有十分明显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鼓吹的制度永恒性的幻想,描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伦理关系和经济理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提供可参考依据。

马克思对经济主体、经济制度和经济范畴所进行的伦理分析,促使人们清醒地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密切重视企业的自由度,与别的经济主体发生经济关系的正当性等问题,在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指导下做出现实的回答。

我国企业伦理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被推向市场,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平等的经济实体,无论规模大小,都无法回避经营行为是否正当、是否道德的问题;无论何种性质,都必须服从市场规则和社会道德准则:既享有一定的权利,又承担一定的义务和道德责任;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切实处理好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否则企业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而丧失信誉,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经济活动领域不道德和企业伦理缺失的现象日渐增多,主要表现在:

漠视社会责任。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尽量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

提供不合格的服务和产品。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并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使得消费者对市面上的商品持怀疑态度;厂商做出的虚假广告会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

企业的非法和恶性竞争。产品恶性竞争,贬低他人,或仿造他人产品以获取利润;不正当价格竞争,引起市场混乱和产品质量下降;非法获取竞争对手的内部机密等。

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不符合健康标准,缺乏相应劳动保障措施,员工,尤其是农民工的健康得不到保护。

环境保护不利。较少考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不利,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伦理现状并不乐观,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的道德水平出现滑坡,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国家对这个问题也尤为重视,反复重申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方法论去引导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企业伦理的辩证理解

(一)企业是伦理建设的主体

首先应强调企业伦理的主体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体是一种自由的、能动的交换主体。企业作为参与交换的主体成员,对道德责任的诉求具有客观必然性。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伴随着政企分开、政府权力下放、企业自提升的改革,企业的主体性在不断地张扬。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习惯于强调自身的经济属性和经济存在,只承认自身是经济主体,在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过程中,经济效益、经济指标成为企业的唯一目标,企业不愿承认或干脆否认自己也是伦理主体。当务之急,社会、政府应督促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重新确认自身的社会责任。要使企业认识到自身不仅仅是经济实体,同时又是伦理实体,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二)企业伦理的特质

企业主体面对各种各样复杂多变和难以预料的评估选择和行动决策是与其身处的具体背景环境密不可分的。如何能找到一种使普遍伦理规范在具体情境中现实化,同时令企业主体受制于这样一种规范的方法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此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者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即要求决策者在具体情境内的行动选择的实践当中去落实,证实在这样一种实践中修正普遍性的伦理规范。企业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将企业道德责任与企业主体性、行为自由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体虽然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制约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但其在本质上服从于作为“经济世界”中的普遍法则的客观市场经济规律,同时企业主体性、能动性得到最广泛的认可。企业主体是在有限的行为选择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在实践中其行为选择是从自身的主体性的利益需要出发,且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市场活动,即企业主体既是自由的又有诉求道德责任、义务的必然性。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下,在相关经济法规和相关行业规定的“硬约束”,以及在公众和社会舆论的“软约束”下,为企业主体的行为自由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为企业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同时为企业承担道德责任提供了切实基础。企业道德责任不是一种外在的义务,而是企业能动地开展自身活动的必然诉求,是彰显自身主体性地位的内在条件。

(三)企业伦理的价值诉求

企业管理一直以来是以效率作为其核心价值取向的,从管理学的产生、发展和理论演进来看,效率问题一直是人类管理活动面临的首要问题,管理者总是谋求以最少的劳动力投入和最经济的劳动要素的组合来获取最大的劳动成果,从而有效地分配、利用和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动态平衡。但企业伦理讲求的是道德基础上的效率实现,也即管理创造效率必须取之守道。这里的“道”,既指生态方面的社会道德责任,又指企业在承担社会关系方面的责任,也就是企业在社会生活中应扮演的角色,更具体说来,就是企业对员工、消费者、公众、政府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社会性是道德性的重要特征。企业伦理以道德性作为其价值诉求,从本质上说是其自生自觉的伦理品性决定的。

企业伦理建设途径

如前所述,企业伦理决策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企业伦理水平要从加强外部建设和内部建设两方面入手,外部建设是一种外因,迫使企业去从事合乎伦理的活动,内部建设是一种内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通过外部建设的加强迫使企业主动加强内部建设,提升其伦理观念,并且将其固化为企业稳固的一种道德信念,由低层次状态最终能够上升到高层次状态,由一种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主要途径如下:

(一)加强外部建设

健全与完善法律体系,形成“强约束”。一国法制的完善程度和社会道德状况往往成正相关关系。法律制度具有伦理教育作用,它可以强化某种行为倾向,人们受到外在法律制度约束会被迫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选择,逐渐就会形成为一种习惯,此时,外在的制度约束就转化为个人的自我约束,伦理水平由此得以提升。通过健全与完善法律体系会对企业行为形成强约束,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的反伦理行为,促使企业尽快形成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效能是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为以社会伦理规范为准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市场信息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提供公共产品,合理组织非市场经济领域活动;保护竞争,防止垄断;调整收入再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必要的调节措施避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震荡。通过以上职能的履行使得企业能够成为真正的经营实体,在自利和竞争的压力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提高企业伦理水平。

构筑社会公众监督系统。由政府出面联络银行、中介部门、税务、海关、工商及驻外机构,建立全国性的公开的综合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以提供各类企业的各种信息:如企业营业范围、注册资本状况、资产负债状况、经营作风、产品或服务质量、年检情况、履约信用等商业信用信誉状况以及与金融、政府、司法等机构关系等。这样一个综合信息网可以公开让交易各主体在网上快速准确获取有关对方的信息,防止上当受骗,形成“软约束”。

(二)强化内部建设

加快SA8000认证,制定企业伦理准则。一方面,积极向有关评审机构申请社会责任标准认证(Social Accountability ,简称SA8000),提高企业的社会和国际公信程度;另一方面,建立企业自己的伦理准则,规范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关系,形成企业自身行为约束。树立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竞争合作、顾客至上、尊重员工等现代企业伦理观念,并且依据现代企业伦理观念来制定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以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社会责任为要求的价值规范体系。

加强员工的伦理教育。企业伦理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有赖于企业员工不去从事各种反伦理行为;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企业员工积极配合对企业反伦理行为的揭发和监督。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的伦理教育,提高员工道德认识水平,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这有助于企业成员坚定道德信念,形成道德习惯,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经营水平,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提高企业领导者的伦理素质。领导者是道德型战略的设计者、执行者,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对整个经营战略的影响是关乎全局的。企业领导者的伦理素质是企业伦理的轴心,企业领导者的人格塑造是企业伦理建设的重点,企业凝聚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人格魅力,培养道德型的领导也是企业开展伦理经营的重要保障。企业家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企业家本人应自重、自爱、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约束自己;要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在权力、地位、人际关系方面自我约束,要求员工遵守法律、道德和纪律规范,自己首先要带头严格遵守,只有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才会带领企业不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并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兰芬.秩序:管理与伦理[J].苏州大学学报,2005.3

2.曾黎.论科学发展观下我国企业伦理的构建[J].企业经济,2009(7)

3.陈雷.企业诚信的缺失与回归[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姜继英.企业伦理初探[J].中州大学学报,2004.7

5.夏绪梅.企业伦理建设的途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3.7

6.迟爱敏,秦玉良.关于现代企业伦理意义及作用的哲学思考[J].企业经济,2004(8)

上一篇:体育消费支出量的影响因素探讨 下一篇: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形态下技术转移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