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升F大调夜曲》赏析

时间:2022-09-25 06:56:29

【摘要】文章首先对肖邦的创作风格和作品作了简要概括,接着阐述了肖邦夜曲的特征,重点从赏析的角度去窥探肖邦《升F大调夜曲》的创作特色,该曲于1830年所创,是肖邦最优美的夜曲之一。

【关键词】肖邦;夜曲;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80-01

肖邦(1810-1849)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钢琴诗人”。肖邦作品的题材紧密联系波兰人民的生活,并深深植根于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壤之中。其作品涉及了当时的各种音乐体裁,包括3首奏鸣曲、4首叙事曲、19首波罗乃兹舞曲、27首练习曲、58首玛祖卡舞曲、以及即兴曲、船歌、回旋曲等其它许多作品。在肖邦的钢琴作品中,最能体现其“诗人气质”的便是他的夜曲。这一体裁由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首创,然而,却让肖邦传承了下来,并发扬壮大、独放异彩。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21首夜曲,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独特体裁,其旋律优美,极富歌唱性,音乐中常表现出安谧恬静,冥思默想的气质;在钢琴织体上非常精致,旋律本身富于装饰性,和声的色彩鲜明,格调高雅,并赋予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意境,在整个十九世纪的钢琴音乐体裁中独树一帜。

《升F大调夜曲》于1830年所创,是肖邦最优美的夜曲之一。作品中大量的采用了炫技式“加花”手法来修饰旋律,将声乐性与器乐性完美融合,进发出一种震撼人们心灵的悲剧性色彩。乐曲的曲式结构采用复三部曲式,由第一部分、中间部分、再现部分、尾声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采用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A、B两个乐段组成。在抒情缓慢的情绪中开始,就像一个孤独的少年在给人们诉说他思念亲人的忧伤。

A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升F大调,静谧的主题,柔美、华丽,宛如远处传来的哀伤的歌声。旋律声部的音符错落有致,并自上而下的迂回流动,伴以左手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织体缓缓出现,音乐委婉曲折。第11小节装饰性的弹奏,像是叹气和啜泣,附点节奏与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的巧妙组合,渲染出惆怅、悲伤的气氛。

第16小节的后半拍,音乐进入B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音乐转入升f小调。旋律先由一串上行的音符展开,清新、柔和,随后立即引出半音级进下行的华彩进行。此时,左手以琶音式的织体不断推动着,音乐的情感逐步深化,沉寂孤独的情绪渐渐的明朗起来:

中间部分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复乐段,在升F大调上开始。音乐与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反差,旋律声部的附点音符贯穿始终,给人以迫不及待的感觉,中声部以五连音的快速跑动,犹如波涛翻滚而来,低声部采取切分节奏与之相呼应,调式频繁变化,有推波助澜的效果,增强了音乐发展的动力,营造了音乐情绪的高度紧张化。从41小节开始,乐句扩展至12小节,此处起到了连接的意图。音乐始终以由弱到强的力度贯穿着,仿佛一浪接一浪的波涛在人们的内心翻滚着。

再现部是第一部分的缩减再现,调性回归。音乐的表现仍就十分充分,采用装饰性华彩变奏,音乐富有光彩,在一串色彩性极强的跳音快速下行,引出了全曲的尾声。

尾声部分先是在一连串的分解和弦中进行,随后在连续下行的摸进中进行,越奏越弱,直至渐渐消失,在一种意犹未尽的情绪中缓缓结束:

上一篇:世外仙姝寂寞林 下一篇:论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