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8337”发展思路及加强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的路线研究

时间:2022-09-25 06:26:00

落实“8337”发展思路及加强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的路线研究

[摘要]“8337”发展思路提出“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明确了民生为重的发展路径,顺应了群众期待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将对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和边疆长治久安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民生的持续改善又必将激发各族人民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投入到学习贯彻“8337”发展思路的具体实践中。

[关键词]“8337”发展思路;兴安盟;社会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25.141

1 全面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

从教育的方面,党的“十”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保障民生的基础性工作。乌兰浩特市针对当前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师流动、规范择校行为、提升内涵发展……),在加大投入基础上,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促全市中小学生“上好学”,每个学生“学得好”。采取主要措施:补齐“短板”,推动教师校长合理流动、遏制择校,让每一个孩子就近“上好学”、提升内涵,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近年来,扎旗举全旗之力、集全民之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投资4.7亿元,新建校舍面积23.6万平方米;全旗各级各类幼儿园发展到169所,入园人数达到822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92%;实现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职业高中已成为全旗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的重要基地。

从文化的方面,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科右中旗以特色生育文化树婚育新风纪实。毛巾、挂历、围裙、纸抽……,印有计生宣传标语和生殖健康知识的计生宣传礼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和这些宣传礼品一起走进千家万户的还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他们采取的载体丰富氛围浓、特色文化人气旺和形式多样效果好。扎旗按照“着眼基层、大力普及、广泛参与、不断提高”的思路,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手,不断加大投入,倾力打造文体阵地,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2013年7月以来组织14个苏木乡镇(场)的群众开展了以“迎文明盛会、建和谐家园,享文化盛宴、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系列广场文艺演出活动。突泉县积极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全县9个乡镇、188个行政村文化广场、草原书屋全覆盖,丰富了干部群众文化生活。乌兰浩特市构筑文化载体打造文化名片。基本实现了“市有图书馆、文化馆,镇有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室”的目标,形成了以市文化馆、图书馆为重点,乡镇(社区)文化站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从卫生的方面,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健全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到2015年,每个旗县市重点办好1~2所县级医院。突泉县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在偏远的太和、和丰村建起了村级卫生室,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并做好药品“三统一”工作,确保药品“零差价”。

2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保证工程质量,实行“阳光分配”,让群众住的放心舒心。

社保体系建设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调节器”。2013年,突泉县坚持把为民解困、为民解忧作为民生工作的第一要义,突出抓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社会养老等方面工作,让贫困群体及时享受到“阳光救助”带来的温暖,奏响了一曲曲亲民、为民、乐民、惠民的感人乐章。乌兰浩特市为残疾人就业插上隐形翅膀。近年来,乌兰浩特市加大了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先后投放152万元专项资金建立了扶残助残基地,促进残疾人脱贫,帮助残疾人就业,让残疾人能够自立自强。为百姓养老保驾护航,截至目前,扎赉特旗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7120人,遗属53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确保了全旗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进一步巩固了基本养老金发放成果。

3 全力推进扶贫攻坚

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抓住自治区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县、厅局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鄂尔多斯对口支援和国家启动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扶贫规划的机遇,围绕建设“重要商品粮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风能利用与煤炭深加工基地、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片区定位,做好产业和项目规划,主动跟进对接,争取在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工程方面有更多的项目落户兴安盟。把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教育扶贫为抓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扶贫移民工程,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就业问题,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近年来,扎赉特旗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民心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人手,向群众交上了一份幸福答卷,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为民办实事所带来的实惠。近年来,扎旗把解决城市2008-2013年建设廉租房3396套,16.9万平方米;2008-2013年,共发放住房补贴17910户,42623人,发放补贴资金2615.7万元;2010-2013年建设公租房188套,1 1584平方米;2009-2013年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共达10964户。2013年,科右中旗以贫困户为对象,以贫困村为主体,认真做好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革命老区建设、产业化扶贫、互助资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社会帮扶等各项工作,涉及全旗173个嘎查,8.39万贫困人口,老百姓最大的感受“实惠多”。

4 突出抓好创业就业

党的“十”报告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2013年,扎赉特旗共组织劳务输出6.5万人次,巩固和新建劳务输出基地161个,发展经纪人175人,组织培训农牧民3.8人次。助全民创业一臂之力。截至目前,扎旗就业局共为551户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02万元,直接拉动就业1986人。

截至2013年10月20日,乌市新增就业人员4023人,高校毕业生就业92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2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58人,农牧民转移就业12468人,公益性岗位达到1800个,失业率控制在4.O%以内……这一组数据,见证了乌兰浩特市今年以来就业工作取得的不俗成绩。全市新增公益岗位500个,公益性岗位达到1800个,破解了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训各类人员4118人。其中,创业能力培训1043人,实现成功创业990人;城镇失业人员培训823人;城镇就业技能培训1269人;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983人。

5 加强社会治理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强化基层政权组织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健全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并且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2013年开始,兴安盟公安局在创新上做文章,全方位、多领域打造“升级版”平安兴安,给全盟人民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共享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创新“交巡合一”警务模式、创新警企联系制度、创新密切联系群众新渠道。扎赉特旗奏响民生“好声音”。倾己之力为农民工解忧,截至目前,扎旗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通过开展主动监察和受理群众举报、投诉相结合的举措,共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5起,经过认真核实,现已妥善解决24起,共为938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580多万元。乌兰浩特市建设局开通了“城建110”热线电话,自2008年2月开通以来,保证24小时开通,共接到群众电话反映问题、意见1536件,全部办结。

法律,是维护人间正义的准绳,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利器。2013年乌市开展以“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校园”、“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为内容的“六五”普法活动,推进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推动了“法治乌兰浩特”建设。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