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有“民”才稳、有“民”才富、有“民”才活

时间:2022-09-25 06:07:14

1890年,国内最早的机器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杨浦投产,标志着杨浦区与现代工商业的不解之缘就此开始。

回首近年来杨浦高速发展的辉煌历程,我们不得不用“一日千里”、“瞬息万变”来形容。产业转型,为杨浦增添了很多新地标: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复旦科技园、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创智天地、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同时,随着“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建设,杨浦区大胆突破、先试先行,科技金融风生水起,全区科技企业总数超过5000家。

而在这块科技创新的风水宝地上,杨浦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更是有所作为。在市级小巨人培育企业及区科技小巨人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的比重高达80%和92%。一些创新、创业企业,态势良好,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

“民营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区域经济的活跃度。”

到去年底,杨浦区民营经济主体共有4.04万户,占全区各类市场主体的89.6%。全区纳税民营企业占全区纳税企业总数的85%。实现税收收入占全区税收总量的33%。各类民营经济主体吸纳的就业率达到80%以上。

王立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党的基本经济制度。从众多数据和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已成为杨浦社会生产力发展、富裕群众的重要源泉,成为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力量。杨浦的民营企业,是创新杨浦、财富杨浦、创业杨浦的有力支撑。

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要求,要发展好民营经济,区工商联一定要努力做好“两个服务”。一是区工商联要组织好民营企业家服务区域发展。近年来,杨浦区面临发展转型的攻坚阶段,产业政策明确优先发展以现代设计为核心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优先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个进程中,民营经济已经是主力军和排头兵。二是区工商联要服务好民营企业发展。工商联要成为民营企业最值得信赖的“娘家”,要始终把提升服务作为自身的努力方向,开动脑筋,不拘一格,真心实意地为区内企业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区工商联要做好党委、政府联系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桥梁,做好民营企业之间相互连接的纽带。

“与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经济结构调整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三季度公布的报表看,虽然宏观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结构性任务依然突出,民营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瓶颈。每当企业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来找工商联这个“娘家”。除了在第一时间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机制,快速高效地解决企业面临的琐碎问题之外,如何处理好工商联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王立新:我自己有一个比喻。我就是一个征兵办主任,要把一个个的非公经济人士召集起来,并培养成优秀的代表人士,使他们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多作贡献。实践中,我的体会是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远”和“近”的关系。民营企业发展好的时候,我们要远远的关注,不要靠得太近,以免给企业添麻烦。当企业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紧紧贴近,及时听取并反映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的问题。最近,区工商联联手区税务局、工商局等部门,着力建设的杨浦区民营企业经济运行信息平台,通过纳税企业的数据波动的分析,建立起企业的预警、预喜系统,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把握企业的运营状态;

二是“大”和“小”的关系。所谓的大,就是要围绕区委的大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做好文章。所谓的小就是要从关心企业家的子女入学、身体健康检查等家庭琐事考虑,帮助民营企业家减轻不必要负担;

三是“有”和“无”的关系。要紧密结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发挥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整合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做一些其他地区、其他人不能做的事情,要敢于闯、敢于去试,做到“无中生有”和“有中争新”,努力打造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

对此,我要求我们工商联干部从大统战、大发展的角度思考和操作,把更多力量凝聚起来,把更多资源调动起来,拿出争金夺银的拼劲,打造更多拳头产品和特色品牌,为促进“两个健康”贡献力量。

“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要加强三个认同、争做三种人。”

自本市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启动之后,市工商联积极引导和帮助全市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进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提振对自身企业发展的信心。在区级层面,杨浦区工商联积极推进此项活动开展。其间一篇名为《“三信”入心求认同 多措并举显实效》的文章被全国工商联网站选中刊登。文中王立新部长提出坚持政治认同,做政治上的同道人;坚持使命认同,做业务上的领军人;坚持责任认同,做为人上的正派人。

王立新:“三种人”的理念是基于坚定“三信”内容,贯彻落实中央4号文件和上海17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因为很多民营企业家是企业做成之后,开始有序参与到杨浦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当中来,进入了参政议政和协商民主的政治平台,比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党外代表人士,他们一定要满足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这三个要求,并且在关键时候起作用。因此,在动员和推进此次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落到民营企业家身上就是我提出的“三种人”。要通过民营企业家忆自我成长、忆企业发展,来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政治上的同道人;要通过民营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来认同中国梦的使命,做好自己的企业,做本行业的领军人;要强调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强化责任认同,做群众认同的正派人。所有这些都是希望民营企业家在实现“企业梦”的同时托起“中国梦”。这个理念也得到了民营企业家的广泛认同。

而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具体实践过程中,区工商联除了抓好18个典型工作以外,还开展了“温情十送”活动。我们要通过不同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非公企业坚定“三信”,并为杨浦的建设献计出力,争作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后,区工商联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家赴临港对接自贸区政策,并邀请知名专家指导民营企业家如何在新形势下抢抓机遇。这体现了我们区工商联工作的高度敏锐度。

针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对区域经济和会员企业的影响,我们及时完成《上海市“营改增”税务试点对杨浦区域经济影响及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从政策宣传、政策执行、企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阶段性评估。《上海统战调研》专刊分两期进行登载。

同时,杨浦的工作也得到了市工商联领导的高度重视。8月16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福禧亲自前往杨浦企业第一钢市股份有限公司调研。针对企业家反映的关于目前许多钢贸企业牵涉融资联保拖欠银行资金等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后提交杨雄市长,并得到了批示,要求相关部门采取具体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围绕区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区工商联每年参与杨浦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先后有200多家会员企业推出近千个就业岗位。同时,在暑期我们组织民营企业家开放一些岗位,让在读大学生去见习,提前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民营企业家的发展过程,学习民营企业家的毅力坚固、艰苦创业、报效社会的情怀和精神。

我们通过一次次务实的活动,让会员企业真切地感受到工商联的温暖。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服务力度,做到活动不断、亮点不断。

“巩固成效,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凝聚民营企业的智慧和力量,为杨浦区的建设出力,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是杨浦区工商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基层商会也发挥了组织能动性,从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和商会自身工作水平出发,结合基层商会所在的区域特点,打造工作亮点,创建商会品牌,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

王立新: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还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重点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示范点的梳理,深入挖掘、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多角度、多方位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

二是参照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的做法,提请建立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加大服务力度,建立支持推进非公经济人士“三信”、“两个健康”的长效机制。

三是完善杨浦区民营企业动态信息分析平台,建立对民营经济现状的预喜、预警机制。在服务企业,特别是服务小微科技企业上作进一步的拓展。

总之,我们要继续以组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重点,把增强“三信”贯穿始终;以深入的调研,把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贯穿始终;以丰富的党建党引领,把培养和造就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贯穿始终;以鲜活的企业文化,把凝聚人心、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贯穿始终;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排忧解难、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贯穿始终。

上一篇:曼珠沙华之你的童心指数 下一篇:媒体语境中的农民工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