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化妆艺术

时间:2022-09-25 05:52:30

神奇的化妆艺术

化妆就是把人内在的东西外在化,即性格外化。

每提及中国的化妆界,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及,他就是中央戏剧学院霍起弟教授。

在当今这个时尚泛滥、炒作成风的商业社会里,很多人一夜成名,抛去一些似是而非的因素,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常常让潮流人士如数家珍。我暗暗问自己:霍起弟教授究竟有哪些足以蔚然成风的杰作抑或是他有多少高深、前导性的化妆技巧不得而知。但业内人士提到他,总深怀一种敬意,我相信他们是发自内心的,便愈加对霍教授有了探究的好奇心。

一位谆谆长者。这是我见到霍教授的第一直觉,他的平和甚至让我对他的个人经历产生了怀疑:从事化妆教育四十多载,直至有今天在中国化妆界的地位,其间的经历真的如他的叙述一样平淡吗

霍教授最早从事的是舞台设计专业,简言之就是舞台化妆造型,与现今的形象设计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前者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特性来塑造形象,要把人物内在的东西通过思考、创作而变成一种外在形象。后来,霍教授又转到化妆设计专业,介入了生活,算来也有三十多年了,他感慨当初是以专业性质为理念的,较少顾及商业效益。

有朋友向我介绍说,霍教授虽然一辈子教书育人,但却不是“学院派”。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他,霍教授爽朗地笑了,他说:“如何区分学院派和时尚派,关键一点取决于他对时尚的态度和行为。人们普遍认为学院派墨守成规,很呆板,但它也有优势,那就是重视基本功和素质的训练,他们所欠缺的只是对流行时尚的敏锐跟踪和学习。”

多年来,不管在何种环境下,霍教授都始终坚持着他的舞台化妆理念。他说:“化妆就是要把人内在的东西外在化,即性格外化。在这一点上,舞台化妆和生活化妆是共通的。其实,生活化妆也是艺术化,就是要表现出一个人符合自然、真实的状态。这种艺术化很像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电影,虽然内容人们都谙熟了,但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下,依然能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教学之余,霍教授常常骑着单车,穿行于京城各个时尚展示场所。他已经跳出了学院派单纯囿于教学的狭小圈子,融入了整个时尚潮流中。“在路上”――一个源自西方的描述意象,清楚地昭示着他永不止步的艺术探索。他认同时尚化妆师们的创作冲动和努力,认为任何现象都应有先导性的人物来寻求突破,化妆界也如此,包括他自己。

站在个人的立场上,霍教授同时认为探索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化妆毕竟是西洋味的,由于地域、人种、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俗等等的不同,只能借鉴,不能盲目照抄。他坚信时尚也是具有民族性的,比如把最具中国味的京剧脸谱用到时装上,就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他设计的服装款式上,我们很容易找到源自长城、古建筑的影子。这就证明,时尚的民族性越强,流行意味才越浓厚。

霍教授自谓从事的是默默无闻的工作,虽然桃李满天下,但由于他们从事的是幕后工作,极少有登台亮相的机会,因此大多不为人所知。更甚至连一些工作纪录都没有,无论是多么成功的造型,一落幕也就卸掉了,连个念性也留不下。我不禁说:“这太遗憾了。”霍教授却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性质。”

他是习以为常了,我们却无法保持平静。他们从事着塑造美、张扬美的工作,事迹却鲜为人知,付出与回报是如此的不成比例,这仅仅是社会时尚的疏忽吗

常常想到一位老人骑着单车,行色匆匆地穿行在北京街头,相对于身边的锦衣华裳、雪肤娇容,他是那样的毫不起眼,但又有谁知道他从事的恰恰是最时尚的事业呢?

上一篇:刘姥姥的名牌 下一篇:性感女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