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形势综述

时间:2022-09-25 05:40:16

世界军事形势综述

2004年,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剧烈动荡。大国关系基本稳定;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不定,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更加肆虐;中东、西亚、南亚、东北亚等地区安全形势有喜有忧;各主要国家继续调整军事战略和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军队的信息化转型;国际裁军与军控领域举步维艰,军备竞赛、核扩散形势异常严峻。

伊拉克局势依旧动荡

伊拉克局势不但没有随着萨达姆的被俘而得到改善,相反一度更加紧张和混乱。面对伊境内此起彼伏的反美抵抗运动和恐怖袭击,美军疲于应对,无法恢复正常秩序和开展战后重建。从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在伊拉克花费的军费高达2250亿美元。截至12月2日,美军阵亡人数已达1259名。2004年的伊拉克安全局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年初到6月28日,政权移交。伊各地爆发大规模反美武装抵抗运动,美军采取军事打压手段,南北两线同时作战。4月5日,美军对费卢杰发动代号为“警惕决心”的大规模清剿行动。4月8日,美军向南部圣城纳杰夫发动了代号为“决心之剑”的军事行动,以镇压什叶派领袖萨德尔的武装力量。 4月底,为了减少伤亡和避免多线作战,美军被迫从费卢杰撤出战斗,集中精力对付南线纳杰夫的反美武装。双方打打谈谈,僵持不下。美英加紧帮助伊拉克建立军队、警察等安全部队。

第二阶段从6月28日到8月27日,纳杰夫停火。在移交政权后,反美武装的抵抗活动不断增多。7月,美军在拉马迪、巴格达和希拉等城市连续遭到袭击,遂对这些地区的军事目标实施空中打击,并展开激烈的地面战斗。8月,美军开始重点进攻萨德尔占领的纳杰夫。 27日,在什叶派领袖的出面调解下,持续20多天的纳杰夫冲突最终得到解决,萨德尔及其“迈赫迪军”撤出盘踞5个多月的什叶派圣城纳杰夫。但是,伊抵抗组织对美军和伊军警的袭击并未减少,绑架人质事件不断出现。

第三阶段从8月底至今,拿下费卢杰。从8月底开始,美军为捉拿伊“基地”组织头目扎卡维和消灭反美武装组织,频频对费卢杰城实施空中打击。11月8日凌晨,美军对费卢杰发起代号“幻影愤怒”的军事行动,以控制反美武装占据的“逊尼三角地带”。经过一周的激烈战斗,美军于15日宣布完全占领费卢杰。美军在此次行动中死亡 50多人、伤数百人。美军对费卢杰的军事进攻,激起反美组织在摩苏尔、拉马迪等地更强烈的反抗,许多地区掀起了新的抵抗浪潮。这种局势将对2005年 1月伊拉克大选产生破坏作用。

恐怖活动更趋肆虐

以“基地”组织为骨干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不断积蓄力量,在中东、东南亚、外高加索和非洲等地区展开更疯狂的恐怖主义活动。国际反恐斗争远未达到预期效果。一些国家采取以暴制暴、单边主义、片面军事打击的反恐方式,奉行反恐的双重标准,忽视恐怖主义产生的深刻根源,造成了“越反越恐”的形势。

(1)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特点。一是中东地区仍然是恐怖活动的重灾区。 4月21日,沙特国家安全总局大楼附近发生自杀性汽车炸弹爆炸,至少10人死亡。4月27日,叙利亚大马士革发生多起爆炸,4人死亡。10月7日,埃及塔巴遭遇针对以色列人的连环爆炸,至少35人死亡、160人受伤。二是欧洲首次成为大规模恐怖袭击的目标。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发生旅客列车连环爆炸事件,至少198人死亡、约1800人受伤。三是俄罗斯成为新一轮恐怖袭击的中心舞台之一。2月6日,莫斯科地铁列车发生爆炸,近41人死亡、130多人受伤。5月9日,俄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在格罗兹尼遭遇车臣分离主义炸弹袭击身亡。 6月21~22日,车臣非法武装袭击了印古什共和国多处地点,92人死亡。8月 24日,俄罗斯2架客机遭恐怖袭击几乎同时坠毁,89名人遇难。8月31日,莫斯地铁站再次发生自杀爆炸事件,60多人死伤。9月1日,32名车臣劫持了俄别斯兰一所中学的近1300余名人质,338人死亡。四是外高加索、中亚、南亚、东南亚地区形成了恐怖活动高发的“弧形动荡地带”。中亚地区的恐怖活动显著增加。3月29~31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发生连环自杀爆炸,42人死亡。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频繁发生恐怖事件。由于“基地”和印尼伊斯兰祈祷团等组织在东南亚地区的活动,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国内的恐怖袭击趋于活跃。值得关注的是,“基地”组织逐渐意识形态化,各恐怖组织散而不破、相互勾连,已形成更危险的恐怖主义网络。

(2)各国采取措施加强反恐合作。一是加大反恐资金投入。2005财年美国国土安全部的预算是32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2日亿美元。9月14日,俄罗斯宣布给国内各安全机构增加拨款54亿卢布,把2005年反恐预算追加到201亿卢布。日本2004财政年度反恐预算为260亿日元,2005年度为381亿日元。二是完善国内反恐机制和法规。4月,美国组成一个跨部门的联合反恐工作组。7月 14日,俄罗斯合并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局和联邦保卫局,成立国家安全部:9月13日,俄签署一系列反恐怖主义紧急措施法令。三是加大国际多边合作反恐的力度。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盟、北约等国际组织纷纷采取合作反恐新举措。6月l?日,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启动地区反恐机构。6月18日,欧盟理事会出台反恐行动计划,10月21日又公布新的反恐措施。10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566号决议,呼吁各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中充分合作。各国还进行了海上多边、双边反恐演习,共同打击海盗、走私、贩毒等海上恐怖主义活动。

地区危机持续不断

地区安全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中东、西亚、东北亚的紧张与对抗有所升温,而南亚地区的印巴冲突趋于缓和。整体看来,地区安全形势中喜忧参半,热点问题依然持续高温。

(1)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前途迷茫。首先,以军的“定点清除”行动激起了以巴之间新一轮的大。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3月22日)、哈马斯领导人兰提西(4月17日)等被以军“定点清除”,巴极端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报复行动。其次,以色列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引起巴方强烈不满,巴极端组织对以发动了一系列袭击和爆炸事件。第三,巴以和谈陷入僵局,以色列宣称将长期占据约旦河西岸大片地区,“和平路线图”名存实亡。此外,巴勒斯坦内部矛盾重重,加之阿拉法特病逝,使巴勒斯坦内部在权力继承、各派力量平衡等问题上增添很大变数。巴以和平进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2)朝鲜核危机得到控制、隐含问题。 2月,第二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美、朝严重缺乏信任,双方在弃核定义、核冻结、核查等问题上存在深刻分歧。6月,第三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各方都认同实施核冻结,同意循序渐进地寻求核问题的和平解决,通过了关于工作组会议的概念性文件,但在弃核的范围和方式、冻结的范围和相应措施等方面仍存在严重分歧。9月,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韩国承认其科学家在1982年和2000年进行过钚和浓缩铀试验,并未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申报。朝鲜当即表示朝也没有理由放弃发展核武器的权利,并指责美国在核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预计未来六方会谈势必与韩国核问题挂钩。与此同时,美国加紧在西太平洋地区调整,进行军事演习,加大对朝鲜的武力成慑。

(3)伊朗核危机起起伏伏、前途未卜。 3月,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伊朗迅速提交其核活动的详细材料,尽快批准保障监督协定附加议定书。伊朗方面做出强烈反应,威胁要终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

敌人在哪里?无处不在的恐怖活动替代常规作战,成为上要的军事威胁。的合作。6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又通过决议指责伊朗。伊朗表示强烈不满,并于6月27日宣布重新组装浓缩铀离心机,准备恢复提炼浓缩铀。伊朗核危机再度紧张,美国要攻打伊朗的风声四起。伊朗坚持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美国态度强硬,主张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并进一步对伊朗实施制裁;英、法、德三国则出于自身利益,反对把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和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经过积极的斡旋,法、德、英三国与伊朗最终达成了一项临时协议。11月14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书面声明,承诺停止几乎全部与铀浓缩有关并引起争议的核活动。至此,伊朗核危机暂告一段落。

(4)印巴关系加速缓和、势头良好。1月,两国恢复了民航联系和中断2年的边境事务会谈,实现了首脑会晤,决定重启巴印全面对话进程。2月,两国高级官员就克什米尔等问题进行谈判,确定了今后和谈的框架。5~6月,双方就建立信任机制和克什米尔等问题进行了会谈;6月进行核安全会谈。8月在边境举行交换战俘仪式。9月结束克什米尔问题第一轮和谈,11月开始第二轮和谈。 10月,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提出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新思路。11月,印度总理辛格宣布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部分撤军。这些迹象表明,印巴关系正在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5)阿富汗艰难重建、充满变数。11月3日,卡尔扎伊当选为阿富汗第一届直选总统。但阿富汗国内局势仍很不稳定,袭击和爆炸事件不断发生。和在积蓄力量、伺机反扑。阿富汗的重建进程仍将充满反复和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导火索都可能导致再次出现剧烈动荡。

各国调整军事战略

随着世界安全形势的变化,世界各主要国家从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着眼,积极应对现实威胁,继续加强各自安全政策和军事战略的调整。

(1)美国出台新国家军事战略,调整全球战略部署。年初,美国推出布什政府上台后第一份《国防战略》和《国家军事战略》。《国防战略》提出了美国国防面临的四个挑战、四大目标和四条指导原则。《国家军事战略》提出当前和未来美军面临的三大挑战,以及“保护、预防、战胜”三大军事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强化美日、美澳、美韩等双边军事联盟,加紧调整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频繁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2)俄罗斯应对北约东扩,调整本国军事战略。在俄、美间纷争加剧、北约东扩的形势下,俄罗斯坚决反对北约和欧盟向独联体国家扩展的企图。针对日趋严峻的反恐形势,扩大“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范围。为显示军事威力,开展了大规模军事演习,如2月的“安全- 2004”战略核演习、6月的“机动-2004”、军事演习等。

(3)日本加速从“专守防卫”转向“主动先制”。彻底突破了《和平宪法》的限制,为日本主动参与美国主导的国际军事活动扫清了道路。发表了2004年度《防卫白皮书》,明确提出“积极海外干预”的防卫政策方针,并把日美防卫合作的范围扩大至台湾地区、,以及中国的南海地区,主要矛头直指中国。出台了《新防卫计划大纲》草案,明确了防卫力量的三大任务,把参与国际行动提升为自卫队的“基本任务”。强调“先发制人”军事打击,将行使武力的时间从“遭敌人入侵后”提前到“受敌人威胁时”。

(4)欧盟推进一体化防务,出台统一安全战略。5月,欧盟实施历史上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东扩。波兰等 10国入盟,使欧盟扩大到25个成员国。 7月,成立欧盟军备局以加强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军事合作。9月,欧盟出台新安全战略,积极推进欧盟一体化独立防务建设,增强人道主义干预能力,建立到 2007年拥有19.5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1.5万人的人道主义干预部队。9月,法国等5国国防部长签署了组建欧盟宪兵部队意向声明。

积极推进军队转型

随着国际军事安全领域中不稳定因素的扩增和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的深化,世界各主要国家积极推进军事力量的信息化转型。

(1)保持大幅度军费投入。2004年美国国防预算额为4013亿美元,加上伊战和阿战的追加拨款870亿美元,总额高达4883亿美元;俄罗斯国防预算为 4114亿卢布(约合141.86亿美元);日本国防预算为4.96万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印度国防预算增加至7700亿卢比(约合168亿美元),德国国防预算为244亿欧元(约合300亿美元)。  (2)调整军队建设方针。美军提出建立一支应对不确定安全环境的全能型联合部队,确立以能力为基础的“1-4-2-1”建设指标(保护美国本土,在欧洲、东北亚、东亚沿海区和中东/西南亚等4个地区威慑敌对行动,在同时发生的2场战争中迅速击败敌人,并至少在其中1场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俄罗斯称其已完成对武装力量的激进改革、转入军事建设,目标是要建设一支能有效维持俄罗斯大国地位并为经济和政治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做好战斗准备的武装力量。日本自卫队根据新的防卫大纲,应建设成为一支“多功能、灵活的防卫力量”,能够保卫海上航线、应对恐怖袭击、实施导弹防御,迅速对“国际活动”做出反应。英国捉出建设一支灵活、快速反应、多用途、能重新组合的部队。  (3)调整军队编制体制。1月,美军联合部队司令部向国防部提交《联合转型路线图》,提出建立一支“转型联合部队”。俄罗斯将在年底前把军队人数从 120万削减至110万,继续推进合同兵役制改革。11月,日本宣布裁减自卫队的人员和装备数量,彻底改革自卫队的组织结构,使其具备应对恐怖主义和大杀伤性武器扩散的能力。英国实行部队“轻装化”改革,建立新的空降“突击步兵”营,使其能在10天内到达世界上任何战区。

(4)大力研发、采购新型武器装备。美国重点购置3艘导弹驱逐舰、1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42架F/A-18战斗机、15架KC-130J运输机、27架“黑鹰”直升机,24架F/A-22“猛禽”战斗机等武器装备。俄罗斯正在研发新型战略潜艇、大型水面舰船、第五代主力战机,批量生产“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采购“苏-34”战斗机,改进“苏-25”强击机、“苏-27”战斗机和“米格-29”战斗机,提高武器的精确打击能力。日本武器装备继续向大型化、远程化、高技术方向发展,购买“标准-3”导弹、升级“爱国者-3”反导弹系统及战术数据系统。印度武器采购费在总军费中的比例猛增至43%,增幅高达60%。除积极研发“烈火-3”、“大地-Ⅲ”导弹外,还将购买“幻影-2000”战斗机、“蝎子”级潜艇、P-3C反潜巡逻机和“费尔康”预警飞机。

军控裁军举步维艰

国际军控与裁军部分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整体上看进展缓慢。各国在当前国际环境中的不安全感普遍增强,国际军备竞赛趋势日益明显,全球与地区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困境”局面有所加剧。

(1)国际裁军与军控取得进展但推进缓慢。4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决议(第1540号),要求禁止非国家行为体制造、获取、拥有、开发、运输、转让和使用核、生物、化学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通过有关防止核恐怖主义、加强核安全、改进核保障监督系统等一系列重要决议。6月9日,八国集团首脑峰会通过了加强全球防核扩散机制的行动计划。7月19日,俄罗斯批准了有关《欧洲常规力量条约》的法案。从总体上看,个别领域的成果无法掩盖国际裁军与军控整体推进缓慢、步履维艰的状况。

(2)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快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2004和2005年度,美国为建设导弹防御系统拨款87亿和 100亿美元。预计年底前完成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包括10枚拦截导弹)的部署。美国继续谋求建设全球范围内的导弹防御能力。在欧洲,英国已原则同意在其领土部署拦截导弹;德国将与美、意一起开发导弹防御系统;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表示愿意部署美国的反导导弹;英、丹、挪已原则同意美国改进其境内的预警雷达系统。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美国以乌兹别克境内基地为起点,力争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建立军事基地,部署配备激光拦截武器的战机。在亚太地区,美国把日、韩作为反导试验场,开始部署“标准-3”海基反导系统;7月,澳大利亚签署了加入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备忘录,商定共同研发反导早期预警雷达,日本为了与美共同研制导弹防御系统,11月制定了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方针,2004、 2005年度为导弹防御系统支出1068亿和1442亿日元。

(3)美、俄等国加紧研制新型核武器。美国提出了研发“坚实型核钻地弹”和“先进概念倡议”的两个核武器项日, 2004年正式投入750万美元用于坚实型核钻地弹的研发。11月20日,美国国会否决了布什政府提出2005年继续拨款2700万美元资助钻地核弹头和低当量核弹头项目研发的建议。根据原计划,布什政府未来5年期间投入总计4.847亿美元资金用于新型核武器的研发。11月 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防部高级军官会议上宣布,俄罗斯正在研发“新型核导弹系统”。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的年度报告指出,目前军备竞赛主要表现在高额的军费投入、太空武器的研制、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核扩散、新型智能武器的研制等5个方面。此外,生物和基因武器技术扩散迅速,预计未来5年内会出现能够在易感人群中激活的基因武器。

(4)核扩散形势依然严峻。巴基斯坦、印度科学家泄漏核技术的事件频频曝光。9月,朝鲜称其已从核燃料棒中提炼钚原素并制成了核武器。同月,韩国曾经提炼钚和浓缩铀的活动被曝光。此外,据外电称,巴西也拥有核计划和原子弹;以色列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其核武器发展计划。目前仍有130多个国家未签署或批准防扩散附加议定书,美、印等12个国家仍然拒绝批准1996年生效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世界上有40个以上拥有和平利用核能计划的国家已经掌握了产核武器的技术。更糟糕的是,恐怖织也在试图获取核武器,核恐怖主义胁正在逼近。

(5)太空开发与军事化日显端倪。月,美国正式公布其空间武器计划单,包括具有防御能力的卫星系统和海空天基攻击性反空间系统,表明空武器将成为美军未来武库的一部分。月,俄国防部宣布建立“国家空天防系统”,航天预算资金将超过250亿布。此外,印度等国也积极谋求空间术的开发。

上一篇:未来战斗系统的“中枢神经”――网络系统 下一篇:给车一对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