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节约”概念理解不同

时间:2022-09-25 05:16:59

对“节约”概念理解不同

中国人讨论问题容易扯皮。扯皮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讨论问题的双方概念不清。大到国家、社会、政党、人民、公民、纳税人等等概念不清,小到“节约”这样的问题上概念也不清。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政府采购法颁布十年来,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十年间增加了十倍,累计节约财政资金六千六百多亿元。消息一出即有人质疑:十年节约资金六千六百多亿元,是怎么算出来的?

政府采购办公室负责人解释,政府采购信息统计中的节约资金,是指采购金额与采购预算的差额。这一指标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试点一直沿用至今。

政府采购就是政府花纳税人的钱买东西,既有行政办公用品,又有公共产品和服务。比如,铁道部花一千八百五十万元买一个署名“导演张艺谋”的五分钟中国铁路宣传片,这就是政府采购。

实行政府采购,不但要有采购预算,还要公开招投标。不是说按市场上的价格买回来就行了,政府采购有集团购买的优势,类似团购,数量大;同时,政府支付能力强,一般不会赖账,据此形成议价能力,可以在市场上以最合理的价格买到政府所需要的东西。按道理说,政府花了该花的钱,买了该买的东西,谈不上节约还是浪费。

怎么冒出政府节约财政资金六千六百多亿元来的呢?原来,政府的财政预算粗制滥造,水分太大。有人计算:一千八百五十万元足够拍四部《舌尖上的中国》,够拍两部《失恋33天》,够拍一部半《桃姐》。倘若铁道部预算花一千八百五十万元请张艺谋导演,实际上只花了八百五十万,或张艺谋只收了八百五十万,这可以说节约预算资金一千万元。但从公众的角度看,也许这一千万元原本就不该花,花了就是浪费公帑,不花只能说是应当。说成“节约”就是把“不是”当“是”说。

我们不善于搞好预算,特别是搞出精打细算的预算,不是因为我们缺少精算师,而是我们的传统就是“宽打”。过去,没有预算时,下级向上级打报告要钱,总是用六十万要一百万,给上级留出“下刀”的余地。上级一刀砍下三十万,欣欣然,“我严把资金关”。下级亦欣欣然,多要了十万,可以多吃几顿好饭。这无疑是官场游戏而已,而你说这是“节约”,我看这就是扯淡。

现在有了粗制滥造的预算,比没有预算是一大进步。但距离合理花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本周一《人民日报》要闻版刊登一篇报道,题为《一身正气严把关,二十五年切掉高估冒算四亿一千七百万元,陈玉晋军中“审计一把刀”》。陈玉晋是审计师,他为部队审减地方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工程款四亿一千七百万元。现在,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虽然已经达到一万一千三百三十二亿元,但不少购买性资金仍游离于政府采购监管之外,特别是多数工程项目没有纳入到政府采购管理范围内。从财政部自报政府采购十年节约六千六百多亿到陈玉晋一人审计切掉高估冒算四亿一千七百万元,我们不难看出预算与合理开支有多大差距。

尽管公众与财政部双方对“节约”的概念理解不同,但目标还是一致的。财政部不必介意公众对“节约”的质疑,多想一想怎么把钱管理使用得更好更有效益。公众理解的“节约”是能不花就不花,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财政部的“节约”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钱不能不花,能把高估冒算砍下来就算是“节约”了。

上一篇:孩子哭泣着弹奏《欢乐颂》 下一篇:少儿节目“少儿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