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9-25 05:15: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而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法越灵活、越有创造性,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越有发展。所以我更注重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在自主积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点燃创造的火花。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几点成功尝试。

一、转变角色,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但要遵循上课的规律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要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应从“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转变。教师应扮演各种角色,这些角色随课堂教学需要而转变。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共享教学乐趣,在双向交流中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气氛

数学教学课堂中每一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而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同一来源的材料中探求不同的答案。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既发展了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这样就使学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得以形成,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教学长方体的概念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准备一个有各种物体的纸箱,让学生亲自摸一摸,猜一猜,再谈一谈,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有时学生会说得很离谱,连一点边都沾不上,这时我总是说:“你再想想好吗?”而从不说“你说的不对”之类的话。只要学生敢于站起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我就给予一定的表扬。

三、更新形式,探索新教学方法

冲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束缚,寻找新型的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当务之急。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十册每单元的统计时,我让学生自己调查家庭人口数,并制出统计表。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调查,认真制表,气氛相当活跃,不到十五分钟,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统计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始终很投入,各有各的统计办法、各有各的调查方法,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气氛中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掌握了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不拘一格,创造性地控制课堂教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兴趣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便会逐渐消失。根据年龄和个性特征,小学生好动,自控能力差,这就为我们顺利地进行小学数学教育设置了一些障碍。创造性地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能有效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于是我随机应变说:“比如一个鸡妈妈有许多孩子,鸡妈妈的两个孩子加上鸡妈妈的三个孩子等于几个孩子?”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等于鸡妈妈的五个孩子。”我又问:“为什么?”学生答道:“因为鸡妈妈的三个孩子加上两个孩子一共是五个孩子,鸡妈妈没变。”然后我因势利导说:“鸡妈妈像分母,孩子像分子。所以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这样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这个道理,解决了问题,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创新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自然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地训练。我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研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做到人人敢创新,人人有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会创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上一篇: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下一篇:文理科学生写作思维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