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乐

时间:2022-09-25 05:06:45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乐

摘 要: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音乐课堂结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努力获得情感体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提升音乐素养。

关键词:情感;体验;感受;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24-01

音乐是一门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启迪等等效应上。就如人们说“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快,而活跃、热烈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振奋。” 而音乐的这些情感功能需要学生的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注重体验,将使学生更多地获得审美愉悦,达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老师引导下,在学生的亲身参与下,从而达到自我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努力获得情感体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提升音乐素养。

一、在想象中体验,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容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上,我们习惯于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即教师先分析歌曲的风格、主题,提出演唱要求以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等等,然后让学生顺着教师设定的轨道运行。这种方式的教学,教师先入为主,多是硬性的、理性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缺少了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在新课程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乐为中介,通过师生的语言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兴致和情绪。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去过吗?”“谁知道有哪些名胜古迹?”同学们纷纷举手。“有布达拉宫~~~”“我感觉我到了,真美丽。”“我听过青藏高原,可好听了”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我顺势播放《北京的金山上》,一边讲述美景一边欣赏歌曲。在才旦卓马高亢的歌声中,孩子们仿佛到了大自然,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而后,我进行范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特点是宽广,明亮的。这样,在学唱歌曲时,学生的感情非常投入,准确地表现出歌曲活泼,开朗,热烈的情绪特点。

又如在欣赏《劳动歌》时,学生初听后,我提问:这时候好像在干什么?学生高高举起手,要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好像在敲烂铜烂铁。”有的说:“挖金子。”有的说:“在拔河,感觉有很多人在唱。”还有一位小朋友说:“大家一起在劳动吧。”我对学生们的想法都表示赞同,觉得孩子们很有自己的见解。随后,我让他们在“嘿哟!嘿哟!”的地方,跟录音机唱起来,并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表现出来。学动作、学叫声、学挖土等,这时的教室,简直成了一个忙碌的劳动场,他们的动作是那么逼真,那么自在,脸上洋溢着笑容,真正投入到了音乐之中。这不就是这课的主题――愉快的劳动!

成功的音乐课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感应和共振,是大家积极主动参与的结果。通过学生的想象,学生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朗诵中体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

朗诵是一种富于情感表现力的语言艺术,小学生普遍对这一形式很感兴趣。我抓住这一特点,每次在教一首新歌之前,首先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歌词,激发他们对歌词包含的感情的理解和共鸣。一首歌曲学会以后,在巩固练习和复习歌曲阶段,仍要让学生朗读歌词,目的在于通过反复朗诵,激发学生的情绪,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而体验就是认知知识使其内化的催化剂。《大鹿》这首歌的歌词内容富有故事性(“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非常贴近生活,学生对兔、小鹿等小动物都非常地喜爱和了解,贴近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所以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对话的活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以“谁来把门敲?咚 咚 咚 和谁来把门开?依 呀 呀”所用节奏为×× ×× × O│×××O│来进行问答,看谁说的最有感情!看谁的动作最逼真!学生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动作与同学交流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歌曲的歌词、节奏,更为歌曲的重新创编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通过这种情境体验,让学生自由地与周围人相互作用,思维辐射在这里得到展现,他们看到听到了身边更多的美好事物,充实了他的认识结构,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三、在实践中体验,让学生领悟音乐的思想

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洗手绢》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喜欢动手参加劳动的特点,准备了盆、手绢、衣架等道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创编洗手绢的动作,分角色进行表演,并用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有机配合,让学生亲身体验“洗衣服、洗手绢”劳动的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上二年级器乐研究课《过新年》时,我和一组学生一起用小锣按“X X”节奏为歌曲伴奏。刚演奏完,一位学生就评价说:“我觉得这样伴奏不好听,太吵了!”听了学生的评价,我问:“为什么会吵?怎样才不吵?”另一名学生回答说:“因为锣发出的声音长,第一次敲的声音还没完,又敲第二次,听起来就是乱七八糟的。”然后又亲手敲了一遍,虽然没有语言说的那样完美,我仍然表扬他“你真了不起,说明你非常认真在听,在思考!”我为学生能主动进行评价而欣喜。实践告诉学生在以后的伴奏中不但要注意整齐,还应注意打击乐器声音的特点。由此我深深感到,要想让学生成为具有好奇的、创造性的和不断探索的人必须留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必须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必须让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仓库,而应当是思维的发源地,让学生成为知识掌握过程中活跃的、兴趣盎然的参与者,从小处着手让他们做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在体验中感受音乐,让每个孩子树立活动的信心,让孩子们为了集体调整自己的行为,让孩子们找到更好地表现、创造和鉴赏音乐的规律。在体验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得到更多的成功,这些感受将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