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时间:2022-09-25 04:22:53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育实践已经证明,激发学生在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体验到乐,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这就是提高教学效能的一个窍门。怎样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唤起他们对知识的爱,唤起他们学习知识的自觉性。这里,我们就谈谈几年来我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以趣引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

有的学生虽说不爱学习,但对唱歌、看电视特别感兴趣,我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兴趣,通过兴趣的迁移,培养新的学习兴趣。以趣引趣,形成正面转化,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我任教的班级有个同学,对语文不感兴趣,但我发现她平时挺爱唱歌,苏轼的《水调歌头》、的《沁园春 雪》等都会唱。我首先肯定她唱的不错。又询问她这些歌词的意思以及与之有关的人物故事等,一问她茫然了,我给她作了讲解。使她充分理解唱词,了解其创作背景,把歌唱得更动情、更感人。终于,她从喜欢唱歌发展到喜欢诗词、喜欢文学、喜欢语文。随着语文兴趣的增长,她的语文成绩也提高了。

青少年对电视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我就因势利导,开展相应的语文兴趣活动。学校每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后,我就布置学生通过座谈、征文、出专刊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课前三分钟演说,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对学生实施说话训练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存在较为普遍的心理障碍,诸如:惧怕心理、胆怯心理、紧张心理、应付心理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我长期坚持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具体步骤如下:

1.阶梯式训练,逐步扩大范围。学生的害羞紧张心理,大多是在听众较多、气氛较为严肃的场合才出现的。因而在训练初期宜在小范围内进行,使学生思想放松,提高训练的成功率。学生在小范围内说话训练取得满意效果后,说话兴趣就会被逐渐唤起,训练冬季得以巩固和促进。多次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还可同时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大范围,由个体说到小组说,进而到全班说,不断扩大,学生说话的胆量可不断增长,渐入佳境。

2.降低要求,重在鼓励。有的学生见识少,普通话水平差,特别是在大众场合一说话就脸红。因此,开始训练时应降低要求,允许学生出现错误,也允许他们经过短暂调整自省,弥补缺漏。

三、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外活动由于不受教材的限制,能及时地、广泛地传播各种信息,更有利于学生借助语言工具发展思维能力。例如:①提倡学生订阅包括,有计划地推荐好的书籍,举办读书报告会,阅读心得交流会,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知识视野,让学生从各方面摄取知识营养。②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有计划地让学生背诵一些课外诗文也是必要的。③定期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学生在朗读或演讲中,他们必须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情含蕴,而且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希望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就需要反复思考,从而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此外,通过建立学生广播站,让学生自己主持、编排节目、审定稿件,采写好人好事等来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他们以创造的机会。

四、办“手抄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平时的作文总是自己做好后上交,由语文老师批改,这样一篇文章的读者包括自己在内仅两人。办“手抄报”贴在教室或阅读报栏内,会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欣赏,这样有利于相互交流。

“手抄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检验办报人语文综合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的尺度。要办好一张小报,学生首先要广泛地搜集资料,通过涉猎,从众多的资料中选择出符合自己组稿意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鉴赏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要体现办报的宗旨,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办报者就要自己动手撰写文稿。实际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把报办得新颖、活泼、办报者就要对版面进行精心的构思,这就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插图题花,誊写篆刻等等。这一张小报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信息来源,同时还启迪了学生的心灵,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也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活动。

上一篇:浅谈培养好习惯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下一篇:快速修改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