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体育教学情境设计

时间:2022-09-25 03:29:36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情境设计

我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以直接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情境和体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赋予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教师的导向产生“共鸣”,形成“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以体育教材中基本的跑、跳、投为例谈谈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跑练习的情境设计

1.?耐久跑是跑教学中最让老师和学生头疼的内容,教师如果教得毫无情趣,那么学生会学得身心俱疲。为了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我创设了“传递奥运圣火”的情境,将学生分成5―10人一组,由第一人举着圣火领跑50―100米后将圣火传递给第二人,自己则跑至队尾,依次传递圣火,直至最后一人。传递奥运圣火是每个小学生心中的梦想,虽然只是一个模拟的情境,但举着奥运圣火的学生无不露出自豪的笑容。正是这种发自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也使得情境教学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2.?快速跑的教学在小学也是相当难的教学内容,从起跑到加速到最后的冲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会有相当的难度。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冲过雷区”的情境,将起跑线和终点线都用醒目的红色标示出来,并用严肃的神情告诉学生:“当你的脚离开起跑线开始,你脚下的定时炸弹就开始计时,你必须在它爆炸前以最快的速度冲出爆炸区!”在整个过程中,从枪响到秒钟紧急响起到最后的爆炸,都配上音乐背景,使得情境更加逼真。学生在此情境中练习,起跑和冲过终点这两个较难掌握的技术重点得到了很好的练习。情境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从无意到有意的过渡,在以后的练习活动中,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快速起跑,有意识地冲过终点。

3. 情境“送鸡毛信”,适用于障碍跑的教学。在战争年代,鸡毛信是紧急又重要的信息,送信时会有很多困难(障碍),要快速成功地完成任务,就必须克服这些困难(障碍)。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当学生克服重重关卡,勇敢地完成使命时,会产生满足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乐此不疲地练习。

二、?跳跃练习的情境设计

1.?立定跳远的情境设计自然和青蛙联系在一起,但是“青蛙跳荷叶”的练习做得多了,学生也难免会觉得无趣。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喜欢在荷叶上跳来跳去交换位置,于是我想,为什么不创设一个“青蛙抢占荷叶”的情境游戏呢?在整个荷塘里,有一两只青蛙没有荷叶,只能在其他青蛙交换荷叶之际乘机抢占。事实证明,这个情境游戏的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立定跳远的积极性。

2.?蹲踞式跳远从技术上而言,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步骤,但这些步骤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把蹲踞式跳远的步骤完整、自然、协调地连贯起来完成?练习时,我设计了一个“跳跃小水沟”的情境,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要,在水沟的另一侧把垫子由近渐远地铺开,使水沟由窄渐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水沟的宽度。由于水沟前方是软垫,学生在练习时踏跳准确率高,腾空也较充分,很多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向跳跃更宽的水沟进行挑战。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的自信心得以迅速提升,表现欲望大大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 在跳高教学时,我们通常会发现,面对着跳高架,学生助跑时就显得胆怯和动摇,往往还没有起跳就以失败告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跳高的技术动作和学生胆怯的心理,我设计了“跨跳上床”的情境练习: 将大垫子叠成一定高度,就像一张很高的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高度的床。练习时,学生将重心和摆动腿跳上垫子,起跳腿跟上,使身体平坐在垫子上。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起跳的意识和一定的起跳高度,面对跳高架时就不会产生畏惧心理,自然而然一跃而过。

三、?投掷练习的情境设计

1. 在中高年级垒球掷远教学时,我设计了“向敌区投弹”的情境,并且将敌区分成三个部分,最远的一个区域是敌人的重地,击中可得三分,积分以此类推。这一比赛情境符合小学生爱表现、不服输的心理,每一次练习学生都有掷得更远的欲望。在学生每一次得分后,是向他们传授技术要领的绝佳时机,老师只要告诉他们:“出手再快一些、狠一些!”“要是再高一些会更好!”学生在练习时就会发现,老师的话果然很管用。

2.?掷准练习情境设计一:“穿越奥运五环”。将奥运五环悬于2―3米高处,学生用各种轻物进行掷准,轻物从环中穿越积一分。练习时,投掷距离由近及远,积分也相应增加。情境设计二:保龄球。将装有细沙的矿泉水瓶摆成一字或三角形,学生用实心球在×米外抛掷,击倒几个积几分。以上结合游戏的情境设计,让学生有充分的游戏空间,整个练习过程体现了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促进了身心发展。

(作者单位: 苏州市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荣辱观教育例谈 下一篇:谈数学课堂中的复习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