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给排水节能设计

时间:2022-09-25 01:50:38

浅析建筑工程给排水节能设计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环保与节能意识的逐渐增强,因此,在建筑项目工程建设中,设计人员及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在强调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同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水电浪费。作者以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措施,从节水系统的设计、节水设备及器具的选用及雨水、中水的收集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系统

1 节水系统设计

1.1 合理限定各用水点的水压,防止水资源浪费

根据GB 50555-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民用建筑设计中给水、中水、热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的,分区内各低层部分应设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本规范的目的是有效控制用水点的使用压力,防止超压出流带来的水量浪费。

节水水嘴半开和全开时最大流量分别为: 0.29L/s和0.46L/s,对应的实测动压值为0.17MPa和0.22MPa。按照水嘴的额定流量q=0.15L/s为标准比较。节水水嘴在半开、全开时其流量分别为额定流量的2倍和3倍。由此可知,控制配水点处的供水压力是给水系统节水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按压节流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充分的证明。

1.2 景观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井

随着民用建筑的发展,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更注重小区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在小区内经常设置有人造水景的湖、水湾、瀑布及喷泉等。这些设施的建设的确使业主们感觉身心愉悦,但同时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用水形式严峻的现状,为贯彻“节水”政策及避免不切实际的大量采用自来水补水的人工水景的行为。GB 50555-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景观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井。”在设计中我们应优先采用中水、雨水收集回用等措施解决人工景观用水水源和补水的问题。

1.3 减少热水系统的水量浪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功能的完善,建筑热水系统已逐渐成为建筑供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据了解,大多数热水供应系统都存在着严重的水量浪费现象,下面是我在热水系统节水设计中的几点心得。

1.3.1 用水点处冷热水压力的平衡

根据GB 50555-2010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不宜大于0.02MPa。在具体工程中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实现: 控制热水供水管路的阻力损失与冷水供水阻力损失平衡;选用阻力损失不大于0.01MPa 的水加热设备;在用水点采用带调压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可保证用水点的压力平衡,以此确保出水水温的稳定。

1.3.2 热水系统的循环

根据GB 50555-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用机械循环,保证干管、立管或干管、立管和支管的热水循环。其实在热水设计中我们真正想做到的是实现支管的循环,这样才能保证用户在打开水龙头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舒适的使用水温,避免了在调节水温的过程中产生水量浪费,以此可以达到很好的节水效果。但在工程设计中要真正实现支管循环,却很困难,目前解决支管中热水保温的有效方式是采用自控电伴热的方式,现在已经在很多工程中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节水设备、节水器具、计量仪表

节水设备如下:加压水泵的特性曲线应为随流量的增大,扬程逐渐下降的曲线,这种水泵工作稳定,并联使用可靠;市政条件许可的,可采用叠压供水设备,这样不需设置二次供水的低位水箱(池),减少了清洗水箱带来的水量浪费; 水加热设备宜采用换热效率高的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浮动盘管型、大波节管型半容积式水加热器,并要求水加热设备的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不宜大于0.01MPa,目的是保证冷热水用水点处的压力平衡。

节水器具如下:坐便器采用设有大、小便分档的冲洗水箱;居住建筑应使用冲洗水量不大于6L的坐便器;小便器、蹲式大便器应配套采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感应式冲洗阀、脚踏冲洗阀;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洗手盆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水嘴;水嘴、淋浴喷头内部宜设置限流配件。

民用建筑应根据规范要求在系统中设置计量水表。由水务部门实行合理的分级水价,最好能做到节水奖励、浪费惩罚的管理模式,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大家把节水时刻放在心中,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的意识。

3 浇洒水源、喷灌及微灌

据推测,到2030年我国城市绿地灌溉年需水量为82.7亿m3,占城市总需求的6%。由此在设计中我们采用非传统水源雨水、中水来代替自来水进行绿地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节水措施。我们以前大多采用大水漫灌和人工洒水的方式进行绿化浇洒,这样不但浪费水,而且会出现过量浇洒和浇洒不匀的情况。经过试验发现喷灌比漫灌省水约30%~50%,微灌比地面漫灌省水50%~70%。由此,传统的漫灌已不能满足节水要求,在设计中应采用更高效节水的喷灌和微灌技术进行浇洒。

4 非传统水源雨水、中水的利用

节水设计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综合利用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可用于景观用水、绿化用水、汽车冲洗用水、路面地面冲洗用水、冲厕用水、消防用水等非与人身接触的生活用水,雨水还可以用于建筑空调循环冷却系统的补水。

4.1 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并得到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水质后,再进行利用的过程。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流程是: 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入到设于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沙后的雨水流入蓄水池,由水泵送入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入中水管道系统。为解决除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2min的降雨撇除。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用水和污水处理的负担。

4.2 中水利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房地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但同时大量污废水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和水源,可怕的是我们国家本就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面对这种局面,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有效的回收淡水资源。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对中水系统的研究。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中水试点工程。以后,各地纷纷展开了对中水系统的研究和试验。就以运行的中水系统来看,中水长期用于冲厕、冲洗汽车、绿化、浇洒道路均达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故中水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不仅节水,同时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节能与运行管理

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需要加强与运行管理相结合。节能不仅仅停留在设计阶段,用能系统的维护管理对节能有必不可少的作用。节能需要运行管理单位定期对建筑物用能系统进行维护、检修、监测、保养及更新置换,及时清除系统故障,保证用能系统处于节能状态运行。分级配置给水计量表具,保证项目投运后能源消耗量的统计和管理的需要。

结语

建筑节水技术和措施是工程设计阶段节水的关键,在工程设计中我们通过给水系统的节水设计,选用节水型洁具和设备,及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雨水和中水给水系统,相信一定可以使宝贵的水资源得以良性循环,满足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明远、岳秀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2。

[2] 唐楚丁、镇祥华: 《建筑给排水节水与环保》,西南给排水2002。

[3] 程卫山 :《节水节能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福建建筑,2004。

上一篇:浅析博爱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工程建管措施 下一篇:浅谈新型节能材料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