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5 01:42:12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7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在超声监护下行宫腔镜电切术,观察其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75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0、Ⅰ型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Ⅱ型中有2例因肌瘤较大未能全部切除,切除范围≥70%,无1例子宫穿孔及过度水化综合征。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前要选择好肌瘤类型、大小,术中注意手术技巧和监护。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 宫腔镜 安全性

宫腔镜肌瘤电切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最佳手术方式,尤其适合于0、Ⅰ型黏膜肌瘤,对Ⅱ型肌瘤切除应慎重手术。现将我院宫腔镜电切黏膜下肌瘤75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取2008~2010年在我院经宫腔镜及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75例。根据荷兰Haarlem国际宫腔镜培训学校制定的黏膜下肌瘤的分型标准[1],子宫黏膜下肌瘤0型40例,Ⅰ型28例,Ⅱ型7例。超声测肌瘤大小直径1.0~5.0cm。术前患者均取内膜组织活检,排除恶性。

术前准备与仪器:术前纠正贫血使血色素>8g,检查同常规开腹手术,要注意血糖情况、排除生殖道炎症。手术前夜口服或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片400μg,以软化扩张颈管。手术器械采用为WOLF公司生产及ERBEICC300E智能型高频电刀,切割电极功率60~80W,电凝电极功率40~60W,压力为80~120mg,膨宫液为5%葡萄糖液体,糖尿病者选用5%甘露醇。

手术操作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适度充盈膀胱到宫底超声能完全监护,扩张宫颈管至10~12号。在宫腔镜电视系统引导下,先观察整个宫腔形态,肌瘤的大小、部位与内膜的关系。0型肌瘤找到瘤蒂自根部完整切除。Ⅰ型肌瘤在根部宫腔处做对应电切,使瘤根变细再行卵圆钳钳夹、扭转取出,切除剩余包膜组织。Ⅱ型需要先切除肌瘤突向宫腔部分即“开窗”或“减压”,然后应用缩宫素迫使肌瘤突向宫腔,用环形电切切除逐渐向宫腔内突出的肌瘤组织,最后切除面用滚珠熨烫,避免伤及周围正常内膜组织。术中超声全程监护可提示切除范围及深度,防止漏切及子宫穿孔,切除组织送病理。

结 果

手术情况: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70分钟;术中出血5~100ml;切除肌瘤组织重5~180g;住院时间2~4天。所有0、Ⅰ型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Ⅱ型中有2例因肌瘤较大未能全部切除,切除范围≥70%,无1例子宫穿孔及过度水化综合征。术后病理子宫黏膜下肌瘤72例,子宫腺肌瘤3例。

术后情况及随访:术后均应用抗生素2天。术后复查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均正常,术后1周内有粉红色分泌物排出。在术后1、3、6、12月随访,了解月经改善、贫血纠正情况及B超检查,必要时宫腔镜检查。其中2例患者术后阴道淡血性分泌物持续半月,门诊给予口服止血抗感染药物对症治疗治愈。75例患者术后1、3个月均来院复诊。48例患者术后1月月经来潮;23例术后推迟35~50天后月经来潮;3例出现闭经,均因年龄在46岁以后未要求治疗;1例术后两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粘连,给予分离,术后宫腔内置节育环。术后经期缩短,经量减少,月经规律,超声提示子宫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内膜线清晰,无残余肌瘤生长者为满意,有残余肌瘤生长且有出血者为不满意。术后0、Ⅰ型肌瘤满意率100%,Ⅱ型肌瘤有1例术后6个月出现残余肌瘤生长,12月复查残余肌瘤生长停止,且月经稀少未行处理。32例合并贫血患者均得到纠正;12例伴有痛经患者9例症状消失,3例改善。

讨 论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在宫腔占位病变中占10%~15%[2],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即使在瘤体较小时也可引起月经紊乱,经期延长、经量过多,常伴有中重度贫血和不孕,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传统方法是切除子宫以达到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目的,术中出血多损失大,断扎附件卵巢血供受到一定影响。宫腔镜技术临床已应用有20年的历史,宫腔镜手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微创等优点,是近代妇科领域一大突破,保留了子宫且不留瘢痕,减少了妊娠以后的剖宫产率。

通过对75例患者疗效观察,总结以下注意事项:①术前必须超声及宫腔镜检查,针对病情全面评估。0型和大多数Ⅰ型黏膜下肌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电切的最佳指针。②明确肌瘤外缘与子宫浆膜层的距离,最好为1cm,根据宫腔镜热损伤的基础研究[3]:热损伤厚度一般不应超过剩余肌壁厚度的20%,而单次电切和电凝的损伤厚度分别为1mm和3mm,因此剩余厚度≥1cm可以保证电切热量不会损伤到子宫外脏器。③肌瘤直径<5cm宫腔深度<12cm,数目≤2个,可考虑手术。如果肌瘤直径>5cm,手术难度相对较大要由熟练医师操作。若瘤体基底部血管丰富,可先电凝周围血管再行切断。④Ⅱ型肌瘤要先开窗,以针状或环状电极切开肌瘤的包膜,并辨认肌瘤和肌层界限;持续静滴缩宫素促进肌瘤向宫腔突出和止血便于切除。⑤控制手术时间,最好1小时以内,避免发生过度水化综合征。为预防发生术中可给予呋塞米10~20mg静脉注射,输注氯化钠或林格氏液。⑥勿追求“一次切净”不能切除者可术后3个月后再做,尤其不能深挖瘤腔,避免可能变“微创”为“巨创”。⑦要求妊娠者,术后早给予人工周期,可防止宫腔粘连又可促进内膜修复,避孕1年后可妊娠。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1(7):387-389.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

3 杨延林,陈杰,雷巍.宫腔镜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救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7):401-403.

上一篇:影响根管治疗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鼻内镜下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