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教育智慧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

时间:2022-09-25 01:27:24

善用教育智慧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

摘 要:现在的初中生不喜欢动脑,特别是在不参加中考的地理课上,课堂一直都是教师处理教材,然后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讲解,学生主要任务是听讲。由于学生习惯了听讲而不习惯自己去研究教材,所以对教材没有任何把握,即便学生在课堂中也与教师对话或与同伴讨论,在看似交流或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但这种状态下的思考是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没有产生真实的变化,处于一种伪学习状态,极易产生思维倦怠,更谈不上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地理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改指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舞台,并非教师展示自我的地方。获取同样的知识,新课改主张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而不提倡由教师灌输。

所以,教师应转变观念,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改变师授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做到把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所以我在地理课堂上尝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学期,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先活跃起来,先学后教,在难点上进行引导。把“听讲”变成“自学”,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与教材建立直接联系。教师主要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是“学习反应”发生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教学方式变为创造性地指导阅读、提供帮助、创设学习环境。让教师的教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已知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新知,发展自己。七年级地理下册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从学习范围上来说其实就是对《世界地图》的一个较为详细的认识和了解;从学习内容上来说,无论是大洲的一部分还是国家的学习,都可以分为两部分: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学习能力上来说是对上册书中介绍的地理原理性知识的综合运用;从学习方法上来说,主要是读图法和区域间学习时常用的比较法;而我们的地理课堂改革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教。

为了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备课的关键便落在了问题设计上,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牵引着学生不停地思考下去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一棵知识树?对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注意程序性。用一个个程序性问题去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怎么阅读教材,哪些信息去文字中找,哪些信息需要从地图和图片中挖掘,什么样的信息藏在了“活动”里,哪些信息要到“阅读材料”里去提炼。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建构知识结构,而且还将大大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印度自然环境》为例体验“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区域:哪个大洲?这个大洲的哪个部分?哪个国家?

生:“亚洲”“东南亚”“日本”。

师:想一想我们怎样学习日本的自然环境的?没想起来的同学请你打开课本回忆一下。

生1:地形

生2:气候

师:自然环境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就是“地形和气候”,要想了解一个区域的气候,我们还需要首先明确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印度的自然环境》。请大家看《自学提纲》。“提纲”中给我们提供了三方面的学习内容,也就是黑板上所写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纲”在5分钟内完成印度地理位置的学习。师板图,后巡视,边巡视边提示“注意从手中不同的学习材料里收集和提炼信息”。

师:5分钟到。关于印度的位置特点,哪位同学存在疑问,请举手。

生1:老师,我不懂纬度位置特点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给他讲解一下?

生2:印度的纬度位置是在10°N-30°N之间。属于热带。

师:非常好,再具体说一下你是怎么判断的好吗?

生2:把靠近印度最北端的纬线描画一下,再把靠近印度最南端的纬线描画一下,读出这两条纬线的度数,就是印度的纬度范围。根据地球五带的划分,印度的绝大部分应该属于热带。

师:棒极了。(对生1,“你明白了吗?”生1点头。对生1:“谢谢你的同学。”)

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惑?生无语。

……

这种“自主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近两个月的实施中,整个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课堂中只是针对部分学生的个别问题和大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或者提供解决信息,随着后续学习的深入和对“自学提纲”的熟悉和了解,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中做起了小主人,能够自己主动去学习了。

二、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

为了在地理课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开展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预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与自主学习能力。我先给学生分了小组,以前后桌4人为一组,这样虽然不是最好的分组策略,但是在目前条件下不失为一种最快最简约有效的分组策略。

并不是节节课都能进行合作学习,我们还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内容。课堂教学只有短短45分钟,因而课内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启发性,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为了追求形式,不管内容是不是适合,课课合作、时时合作,拿来就合作。要选择切实需要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开展合作学习。

下面以《欧洲西部》为例体验合作学习:

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什么?

生:地理位置。

师:对了,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什么?

生:气候状况。

师:很好。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什么?

生: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这样,我把学生分成三个组:一组解决欧洲西部的位置,一组解决欧洲西部的地形,一组解决欧洲西部的气候。学生分组阅读欧洲西部地形图,并派代表指图讲解,组内学生可提醒补充。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选择具有探究性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不要把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和策略完全对立起来,而应相互配合、灵活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利用探究性讨论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时,教科书上往往没有现成答案,教师通过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起学生提出种种问题和推测,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最后有所发现,得出自己探究的结论。例如:在讲《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节时,学生讨论:“我国到底是地大物博,还是地大物薄”,学生辩论的很激烈,效果很好。使学生认识到对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分析时要一分为二,我国地大物博不容置疑,地大物薄也是事实,只是从不同角度分析的结果。

不难相信开展这种课堂讨论,一定会使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有的探究性讨论题要事先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这是课堂探究在课外的延伸。

总之,新课程所倡导的地理教学方式,教师不是单向地将现成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的结论传输给学生,它主张教师在教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强调过程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则成为这些学习方式得以实现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中,如何运用新的地理学习方式已势在必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悟到“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选择具有探究性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确实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最有效方式。

上一篇: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 下一篇:对当前西北高校阿拉伯语专业师资现状的调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