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网络资源导航库--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视角

时间:2022-09-25 01:01:18

建立网络资源导航库--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视角

摘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己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网站的开发、应用与管理,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建设和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网络学习 网络资源导航 建构

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中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交互式合作学习以及社会化学习,改变了人们以往的学习方式,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虽然网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工具的观念已经存在并得以实施,但是,由于目前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网络学习的效果,同时由于高中生自身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也影响网络学习的效果。

一、影响高中生网络学习的几个问题

(一)互联网信息超载

1.可能导致学习者信息焦虑的产生

网络学习者在查询信息时总希望能获得尽量多的有效信息,而不希望有所遗漏,他们认为知道的越多,对学习就越有帮助,因此潜意识中总希望自己能不断保持与现实存在数据量的同步。但事实证明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对信息的选择加工能力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过量堆砌的信息如果来不及有效处理,必然导致各种信息焦虑的产生。

2. 可能带来学习者“信息迷航”现象

信息的过量堆积所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很可能是学习者迷航现象的出现。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运用的环境中,由于大量采用超文本的方法组织教学材料,且由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极容易偏离学习目标,出现了系统或个人所接收的信息超过其处理能力和信息未能有效应用的状况。这被称为网络学习中的“信息迷航”。

3.对学习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信息超载除了造成学习者网络学习的困境,还会对学习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各种影响。长时间的信息搜索加工过程不仅会导致学习者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而且会使学习者大脑处于过度疲劳状况,降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有力,严重的会此起生理上的头晕、烦躁、厌食等多种症状。

(二)缺乏对中学课程学习相关网址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上网获取信息也主要是通过使用常用搜索引擎来查找,学生对与自己学习相关的网站知道的非常少。而使用搜索引擎收集的大量信息缺乏针对性,无法有区别地对待用户的需要,也无法提供各种层次的用户的信息需求,使检索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缺乏网络搜索技巧和搜索经验,搜索能力较低

大多数高中生虽然在学校接受过一定的信息技术教育,有一定的上网经验,但他们缺乏网络搜索信息的技巧和搜索经验,当需要从网络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时,他们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如何更有效地确定搜索关键词,因此在查找所需的信息时,难免会出现查找不全、不准,其查全率、查准率相对比较低。

二、高中课程网络资源导航界定

高中信息技术课网络资源导航库是以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为单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设定各个学习专题,对Internet上的相关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分类、组织和有序化整理,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内容揭示,建立分类目录式资源组织体系、动态链接、课程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平台,于网上,为高中的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导引和检索线索的导航系统,是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支持的系统。它的建立将方便高中广大师生查询信息技术课程内外的网络资源,促进高中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网络资源导航库的构建

(一)信息技术基础

本模块主要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本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

本模块的宗旨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本模块的教学,应注意与数学课程中有关内容的衔接,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这些问题。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改善人机交互效果、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合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四)网络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介绍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要结合实际条件,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要充分展示网络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展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

(五)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本模块是针对数据管理技术应用而设置的。本模块的教学,要突出对数据库技术中“关系”这一核心特征的理解,着眼于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关注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介绍一种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彩叶.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点滴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年(4).

[2]靳涛.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1(2).

[3]李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1(9).

上一篇:基于WSN的智能家居设计 下一篇: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