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青少年学生权利的保护

时间:2022-10-15 05:48:51

浅议青少年学生权利的保护

摘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日益成为学校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对青少年学生的各项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有意或无意侵害青少年学生合法权利的现象还时常发生。对此,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找出导致侵害学生权利行为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利。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权利保护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日益成为学校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都对学生的各项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有意或无意侵害青少年学生合法权利的现象还时常发生,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损害。对此,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首先列举了教育教学中侵害青少年学生权利现象的表现,然后分析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保护青少年学生权利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引起人们对学生权利保护的高度重视。

一、青少年学生权利受侵害的主要表现

通过对当前现实生活的考察,发现青少年学生权利易于受到的侵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学生上课,不得随意开除学生。但实际上,青少年学生的受教育权经常受到侵害。主要表现为:学生因为迟到,不遵守纪律,未完成作业等。

(二)侵害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权

身体健康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身体健康不受侵害的权利,它是学生人身权的重要内容。教师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唆使他人侵害学生的身体安全行为。但实际上,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权的认识不够明晰,仍然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

(三)侵害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尊严

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格尊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中侵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还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讽刺、挖苦学生;故意侮辱学生,随意谩骂学生;给学生取一些歧视性的绰号或侮辱性的称号,如“弱智”、“笨蛋”等

(四)侵害青少年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权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教师应当保护学生的人身自由权。但实际上,教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侵害学生的人身自由,主要表现为:以未完成作业或不守纪律为由,罚站、或不让学生按时放学,或剥夺学生课外自由活动时间。此外,有时也有非法搜身行为的发生。

(五)侵害青少年学生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教师不得侵害学生的隐私权。但实际上,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对待学生成绩、男女生交往等问题上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对学生隐私权的侵害。

主要表现为:不少学校为了激励学生相互竞争,习惯于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其排序;个别教师藉口防止学生早恋,私拆或扣留学生信件,翻看学生的日记、短信等。

(六)侵害青少年学生的休息权

休息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应保护学生的休息权。保护学生的休息权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实际上,教师侵害学生休息权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一些老师不能按时下课等。

二、青少年学生权利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教师侵害青少年学生的权利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导致侵害学生权利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公民普遍存在着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不高的现象。

(二)学生对自己法定权利了解有限

当今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对自己权利的了解有限,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这也造成教师侵害学生权利行为的发生。

(三)法律监督缺乏

我国的法律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是在教育法律的贯彻执行中,往往“违法难究”。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教育运行机制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来行使执法监督的职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出现问题往往以道德评价代替法律评价。

(四)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缺陷,就是重义务、轻权利。又加之我国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中,师生关系存在严重的不平等。

三、保护青少年学生权利的对策与建议

青少年学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容任何人侵犯。因此,为了预防和有效制止教师侵害学生权利行为的发生,我们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

教师法律素养的提高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学生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师不知法,不懂法,自己犯了法都不知道,又怎么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呢?因此,应要求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 提高教师对学生权益保障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使教师明确学生所享有的权利,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从根本上提升广大教师的法律素养。从而使教师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管理工作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权利。

(二)培养学生的法律保护意识

为使学生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保护意识,使他们清楚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当自己的合法权利遭到侵害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这对遏止侵害学生权利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法律监督

要保护学生的权利,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法律法规的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应借鉴国外教育法制化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教育调解、申诉和仲裁制度,建立和完善与教育法律法规监督相关的一些权威性机构,从而加大监督力度。

(四)树立民主的师生观。

当今社会是民主社会,作为当代教师,教育观念必须与时俱进,明确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性,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人格尊严上师生是平等的,对作为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的学生,应给予加倍的呵护,认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五)加强法制宣传

要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中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还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让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学生在校应享有的法律权利,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共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作者简介:海成(1988.2 ―)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07法本1班学生。

上一篇:简介韩国民法中的准占有制度 下一篇:浅述我国"洋垃圾"法律规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