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常心对待你的欲望

时间:2022-09-25 12:47:12

我在健康讲座开场白时用的是中医理论来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归转。自古以来为民众保健防病所重视。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内容丰富,立论精湛,然诸多论述散载于各种古籍文献,给今人以启示。

老子《道德经》主张顺乎自然,清境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知足常乐。庄子的“清静无为”就是指清心寡欲,指对万物发展不加干预,任其发展。管子养生思想认为“静胜躁”,“静则得之,躁则失之”,且提倡“老则长虑”,若“老不长虑,困乃竭”。即老人如不经常动脑思考问题的话,就会很快变得呆顿,促使衰老。

再从中国的文字论“患病”。“患”:“串”与“心”,一串串烦恼压在心上,才成为真正的病人。“病”:“病”字头里面为什么是一个“丙”字?让我们看看中华文化中“十天干与五行和五脏配属的关系”就明白了。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乙属木、属肝,丙丁属火、属心,戊己属土、属脾,庚辛属金、属肺,壬癸属水、属肾。丙就是心!我们祖先创造的“病”字与创造的“患”字均提醒我们,心病才是最主要的病因。

心主神明,心主要掌管的是人的精神和思想,而思想是统帅,是指挥者。很显然,中医强调养心,强调的是人的思想修养与道德教育,即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层面的内容。所以,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在频繁的接触中,难免会跟别人发生磨擦或冲突,或是,因为外界事物而影响自己的心境,这是现代人普遍的困扰之一。

想要常保一颗宁静而又平常的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并不容易做到。当我们登上高山或是站在海边时,一望无际的景色,让我们敞开心门,此时,世间纷纷扰扰的烦恼,都会消失无踪。因此也有人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们的心,如果也能够像原野、海洋、天空一样开阔,就能够容下无限的东西,也更能享受生命的自由。

心不开朗就是苦,心境豁达就能转苦为乐。所谓的平常心,就是指我们非常清楚环境里的是是非非、好坏美丑,对所有现象一目了然,但却丝毫不受影响,即使身处在那样的环境里,也不会随外境起舞,也就不会受环境里的种种情况影响而浮动。人有了定力之后,就不容易被外在情况动摇。能保持身心安定,能把自己的情况看得很清楚,对于能做、不能做;该做、不该做的事,也都非常清楚,这就是智能。

想要让心保持清明安定,就不要心随境转。“心随境转”是指失去自己的主宰,老是被环境的动态所影响,也就是说,发生状况的时候,心不要立刻被当下的环境所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呼吸从鼻孔出入的感觉,或是观察内心的感受,只要将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感受上,心情就会安定下来。

其实,烦恼心未必都是不好的,事实上,它是清明心的基础。因为,对于有善根的人,遇到困扰时,觉得这是一种麻烦,希望能够将它转变为宁静、清明的心。这时候,烦恼心反倒是一种助缘了。

所以,如果懂得以智能、慈悲来处理问题,心里就不会经常打结,而能清明自在。那不管身处在任何的状况中,都可以保持平静、稳定、自主、自在的心境。

闭上眼睛好好地想想:自己是不是因为心浮气燥,而搞砸过很多事?自己是不是常常被环境、被人所影响?自己是不是常常为了小事生气,不放过自己?

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能。

(作者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上一篇:关注CPI比关注GDP更重要 下一篇:乡村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