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主体行为分析

时间:2022-09-25 11:44:52

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主体行为分析

【摘 要】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主要涉及政府、共享参与者和共享管理者三方主体。这些主体的行为意愿直接决定共享平台能否顺利运行。政府应从政策、法律、经济三个方面为共享平台提供保障。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使得共享参与者出现共享不足和共享过度的行为偏好。而共享管理者则应通过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和控制机制的建立找到共享不足与共享过度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行为分析;政府;共享参与者;共享管理者

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建立科技信息平台,能够节约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成本和协作成本。知识具有互补性,且这种互补性能够使收益递增。我国许多科技信息机构已开始纷纷建立自己的科技信息平台,但是基于区域的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还不多见。目前医学科学具有学科交叉、学科整合的趋势,科研合作项目和科研团队活动越来越多。因此科研人员迫切需要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这样一个综合性的空间,不仅实现信息保障和科学交流,而且提供一种集体学习和科研合作的方式。

该平台的建立主要涉及政府、共享参与者以及共享管理者三方主体。而这些主体的意愿,将直接决定该共享平台能否顺利有效地运行。本文将对这些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政府

政府的支持,是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的首要条件。其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保障

平台建设,政策为先。政策的支持是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先决条件。2006年,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纲要(2006-2020)》。纲要指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基于科技条件资源信息化的数字科技平台。并且强调建立有效的共享制度和机制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和前提。该纲要从政策上鼓励共享,利用网络,将科技信息积累、整合、利用起来,为科技创新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科技资源普遍存在医院分割和部门封闭的现象,有限的科技资源,特别是大型科研设备、顶尖科研人才等稀有资源往往分散在少数的医疗机构里面,造成了科技资源的利用度不高,对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支撑力度难以发挥。因此,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重要而迫切。

2.法律保障

在政策鼓励共享的前提下,还应该有法律作为保障。我国目前并没有明文规定医院及其附属科研机构必须进行科技信息共享,也没有针对信息共享制定相关的规定来规范各方的行为。这样一方面不利于调动共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已有的共享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不利于共享信息的安全。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共享平台的法律法规,明确共享原则、共享范围、经费投入、保障措施、各相关主体的责权利,为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针对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要从法律角度明确规定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同时,还应该对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其保障和激励功能。

3.经济保障

共享平台要持续有效地运行,必须保证运行经费的投入。政府作为共享平台的建设主体,对平台建设和维护资金的筹措负有主要责任,对共享的经费投入力度、增长幅度都要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只有政府的主体作用发挥好了,相关部门的配合才能有效的运行,最终实现多渠道筹资的方式。

二、共享参与者

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主要靠政府的支持。但其能否则顺利运行,则依赖于各个共享参与者的配合。共享参与者是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中的主角。他们的行为对共享平台能否有效地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将具有不同知识的共享参与者组合在一起,进行跨越各个医院层面的共享,为参与者创造了从共享伙伴中学习的机会。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导致共享参与者产生共享不足和共享过度的行为。

1.共享不足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公平感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如果共享参与者认为其付出和收益不对等时,就存在通过改变付出去恢复平等的意识,就会导致其在共享过程中的行为改变。由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流动性、扩散性以及公共品性质,因此在共享过程中,即使在共享参与者不主动窃取所有者知识的情况下,也会在客观上获得一部分知识内容。这种知识外溢性的特点,对于前期进行大量投入的知识所有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容易导致共享参与者对知识进行过度保护,限制知识流出,或提供少量和不准确的信息,使得其他参与者无法有效共享,导致共享不足。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讲,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实际上是给所有的共享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场所,抢先学习到所需资源的参与者可以随时退出共享平台,造成共享不足。

2.共享过度

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提出的机会主义概念指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采用非常微妙和隐蔽的手段,会耍弄狡黠的伎俩”。[1]机会主义说明人的本性中损人利己的一面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机会就会采取行动。

因此,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成为了共享参与者的行为原则。共享参与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在科技信息共享过程中窃取其他参与者共享协议之外的知识,导致对方知识被无偿占用,利益受损,竞争优势丧失,即共享过度。

三、共享管理者

作为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管理者,其主要任务应该是在鼓励共享,防范共享不足,使共享平台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地同时,保护共享参与者的利益,避免共享过度,在共享不足和共享过度中间找到平衡点。可以从建立下述三个机制入手:

1.信任机制

信任是一种自动的社会整合机制,它帮助社交主体克服“存在于所有社会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从心理上使成员之间产生一种安全感,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提供期望模式,并以此来维护秩序和稳定,是一个“正和博弈”,而且信任是从内部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较有效地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降低监督和协调成本。[2]有实证研究表明,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社会控制和激励对共享效果的正向影响优于建立在正式契约基础上的正式控制,可以更好地控制共享不足的风险。[3]

因此,共享管理者需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团结一致、相互融合的团队文化,树立起共享参与者取长补短合作互惠的共同愿景,通过各种方式增进共享参与者的相互沟通,减少共享过程中的习惯性防卫心理,将这种信任机制作为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日常运行的首要协调机制。信任机制作为共享平台的剂,可以降低共享平台的协调成本,节约了每个共享参与者以及整个共享平台的运行成本,包括签订合同的成本,解决纠纷的法律成本,相互监督的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增加共享平台的透明度和开放度,提升共享平台的经济效益。

2.激励机制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共享参与者一方拥有他方不知且难以验证的信息时,他方无法逼迫知情者真实透露信息,除非给予适当的激励。同时,由于公平感的缺失,导致共享参与者对知识进行过度保护。因此,设计合理的分配机制,可以防范和降低组织间共享不足风险的发生。

从共享管理者的角度,按照提供信息的数量,对共享参与者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知识产出的不确定性,减少共享参与者的研发成本和知识共享成本,提高共享参与者的风险报酬率,从而提高其进行科技信息共享的积极性,降低共享不足的风险。

共享参与者可以通过单方学习利用,或者双方合作开发等形式利用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在竞争市场结构下,技术知识产出的总收益由知识共享参与者互补技术知识投入所决定,由于共享参与者投入技术知识对总收益的贡献不相同,均衡状态下仅投入技术知识一方成员的收益率等于其投入专有知识对产出的贡献。共享管理者应敦促共享信息的使用者向提供者支付一定数额的技术知识使用费,具体数额由双方具体协商。

3.控制机制

信任本身是需要控制的。控制系统普遍存在于许多看起来是信任的场合,而良好的控制也有助于增进信任。经济学家达斯古普塔曾提出“基于信誉的信任”的概念,通俗地讲就是为了长远利益放弃眼前骗人的机会。它的存在需要一些基础和条件,即是成员A相信成员B不会利用A的弱点是因为A知道B这样做虽然可以带来短期利益,但长期内会使他的名誉受损,而好的名誉对于长期获利是非常重要的。[4]一般情况下,如果有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约束,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高于收益,共享参与者将不会偏好机会主义行为;反之,在监督和管理欠缺的情况下,由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高于成本,共享参与者就有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而言,共享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用于防范共享过度的资源分配状况。共享管理者要意识到知识保护的重要性并任命专人管理具体事务;对共享参与者进行教育和监控,提高警觉性和重视程度,制定相应的知识保护行为的评估和奖惩措施;强调重视专利的申请,充分运用专利制度对共享参与者的利益进行保护。

从制度制定的角度而言,通过设计合理的规章制度、信息与技术共享协议及对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的保护协议等,对共享平台各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详细规定共享信息的范围,对共享参与者窃取超过共享范围外知识信息的行为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明确出现不正当获取共享信息知识纠纷的处理与补偿方式,调整每个共享参与者的行为偏好和预期,降低共享过度的风险,维护彼此的合法权益,避免可能的冲突。

四、结论

医院科技信息共享平台要顺利运行,政府首先应从政策、法律、经济三个方面为共享平台提供保障;对于共享参与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出现的共享不足或共享过度的行为偏好,共享管理者则应通过建立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和控制机制在二者间找到平衡点。

参考文献:

[1]奥利佛.威廉姆森,斯科特.马斯滕编,李自杰,蔡铭译.交易成本经济学——经典名篇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2]李瑞娥,张慧芳.信心、信任与信誉:和谐社会的制度资本[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62-66.

[3]汤建影,黄瑞华.研发联盟企业问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6):63-66.

[4]Dasgupta A.Prat A.Reputation and Asset Prices:A Theory of Information Cascades and Systematic Mispricing[D].London,UK: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2005.

基金项目:成都市科技计划项目“成都地区贵重医学科研设备整合共享模式研究与应用”(12RKYB079ZF-002)。

作者简介:陈颖姣(1983-),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科技部科员,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卫生政策。

通讯作者:林玲(1965-),女,四川南充人,大学本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科技部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上一篇:尖峰冷却装置在发电厂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论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