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

时间:2022-09-25 11:10:49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改革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实施的情况,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评价,日益成为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下面就本人在实施、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课堂的评价谈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课堂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做到因人而异

学生的数学基础各有差异,课堂上如果我们只用“一把尺”去衡量所有学生的话,那么基础好的学生用不着怎样思考就能回答“好”,中等生可以达到老师的基本要求但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学困生会因为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对课堂失去信心。这一情况在评价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学习水平作出针对性的评价。课堂中许多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进行及时评价。

二、课堂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做到评价新颖恰当

1.师生互评。师评生是激发学生乐学的动力,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鼓励与肯定的评价,他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成倍激增。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

2.生生互评。生评生是学生互学的手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互评时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气地指出不足。

3.自我评价。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监控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面,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本人,他对学习的自我感受往往比他人更贴切。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学习态度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评价。

三、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首先提出了“延迟评价”原理,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教师首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作出倾向性的评价,而是应采取迂回、周旋等延迟性的评价策略,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

四、提高评价语言的艺术性,最大限度提高评价的作用

置身于课堂,听到的最多的评价便是教师的“你真棒”、“好极了”。即使学生做对了一道很简单的计算题,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夸奖“你真棒”。这样泛泛的称赞和过多过滥的表扬是否也会让学生感到教师赞扬的贬值呢?要看到的是: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已经被老师称为“棒极了”,所以课堂上就左顾右盼,不再认真聆听了。

总之,教无定法,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水平必须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考虑,再结合量化的评估方法作出精确的评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个性飞扬。

上一篇:沉浸式色彩体验在移动媒体上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