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时间:2022-09-25 10:55:11

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为了尽快帮助绝对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根据中央的要求,2007年我省将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开创了从制度上抑制贫困和从制度上扶贫的新格局,这是继1986年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我国扶贫历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一制度启动以后,我省现有的255万绝对贫困人口将全部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农村低保制度解决的是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长远发展仍然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在2007年1月下旬召开的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给大家介绍,国际上划定贫困人口比较通用的办法是“比例法”,也就是将收入水平低于人均收入水平二分之一的人群视为贫困人口。根据王国良的分析,我国将有1亿多贫困人口。那么我省的情况会是怎样呢?1978年以来,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从85%左右下降到2006年的55%左右,30年下降了30个百分点,而且由于在近三四年内,我省农村相对封闭的状况很难得到根本改变,因此,这个比例还有可能继续下降。按照“比例法”标准和“正态分布”的状态,在我省3000万左右农村人口中,将有1500万左右处于贫困状态,这就是下一步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如何帮助低收入农村贫困人口实现长远发展?从全省宏观层面考虑,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大宗的、带有普遍性的产业,使从事种养业的农民实现持续增收。从我省的实际出发,发展草地畜牧业是最好的选择。

早在1996年,省委、省政府就已经提出了建设畜牧养殖业大省的战略,我省畜牧业进入了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发展阶段。2003年,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力争把我省建成生态畜牧业大省。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省畜牧业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十五”期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6%,比同期农业总产值增速高4.6个百分点。到2006年,我省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6%,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发展畜牧业,重点在于发展草地畜牧业。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我省30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中,有相当部分要转变成为城市人口,有相当部分将在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但总有一部分要从事种养业,这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种,需要土地;养,需要饲料,而饲料最终也需要从土地上产生。因此,农民增收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土地问题。现在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面临一些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人多地少。我们强调在我省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就是因为我省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而草山、草坡资源比较丰富。我省的耕地数量有两个数字,一个是农业部门的2630.25万亩,也即人均0.67亩,这是传统统计数字,刚好当口粮田,用于种养业已没有太多的潜力;另一个数字是国土部门的数字,6757.5万亩,这是航片室内判读和现场调查在地形图上投影分析的数字,农业部门不承认。但两者之差4127.25万亩把它变成牧草地还是可以的。所以有关部门分析,我省现有的坡耕地中,可以拿出一部分建设人工草场,加上已有的可以改造成为人工草场的草山、草坡资源,我省将有4000万亩左右的草场可以用来发展草地畜牧业。4000多万亩比起2000多万亩是一个很大的潜力。按照两亩草场养一只羊的标准,从理论上讲,我省的草山、草坡资源可以养2000万只以上的羊,如果能达到这一规模,草地畜牧业必将成为我省农业中最大的支柱产业。所以,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这是我们要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我省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草地畜牧业。我省降雨丰富,年均降雨量1100至1300毫米,日照200至240天,非常适合牧草生长,这方面的条件要比西北地区好得多。在晴隆,播一次草种,可以管12年,除了放牧而外,冬季还可以把草割下来当青贮饲料。

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晴隆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晴隆县当初仅仅靠10万块钱起步,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0多万只羊,解决了几万人的贫困问题。晴隆县靠10万块钱起步都能做到今天的水平,现在省扶贫办给20个试点县每个县补助500万元,做不好是没有理由的。因此,发展草地畜牧业,关键的问题并不是有没有钱投入,而是钱投进去了,能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地方资金来得太容易了,反而不会去珍惜,不能把钱用到刀刃上,而是敷衍了事,最后钱都打了水漂。现在有了晴隆这样的成功例子,只要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推广,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加上省委、省政府给大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在发展草地畜牧业上杀出一条血路,使之成为我省农村种养业的重要支柱。

发展草地畜牧业,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也可以说第四个原因,就是促进生态的恢复。有些人担心,放牧山羊,山羊会把草根都啃掉。但那是在草地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草地资源充足了,山羊是不会啃草根的。而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石漠化问题突出的省份来讲,大面积种草,有利于固土,防止水土流失,从一定意义上比种树的作用还要大。种树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但树底下的土壤流失照样在进行。国务院扶贫办的同志在晴隆县开现场会时就发现,头一天晚上虽然下了一场暴雨,但第二天早上起来,池塘里的水是清的,这就是通过种草恢复生态的结果。2007年,国家已经在制订西南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规划,必将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我省是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肯定会成为国家支持的重点。而用于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利建设、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都可以打捆使用,这也为我们发展草地畜牧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原先,在我省制定的“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中,对草地畜牧业特别是种草养羊也作了一些规划。我觉得还可以加大力度。“十五”期间,全省肉类总产量从2000年的124.0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87.01万吨,增加的62.95万吨主要是猪肉,羊肉从4.21万吨增加到5.5万吨,才增加了1.29万吨。因此,作“十一五”规划时,主力还是放在猪肉。按照“十一五”规划,全省肉类总产量将从2005年的187.01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82万吨,但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仅为3.9%,只比2000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养猪当然还应该发展,但实际上,养猪在我省发展潜力十分有限,主要是受饲料制约。用生饲料,当然也属草地畜牧业;而从外地运进饲料,加上运费,成本很高,我省比运出地没有比较优势。目前多数还是用玉米当饲料,4斤粮食才能转化为1斤猪肉,转化率很低,我省是一个粮食自求平衡的省份,拿不出更多的粮食来养猪。因此,从我省的省情出发,未来五年我们应该筹集更多的资金,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大幅度地加快羊和牛养殖的发展速度。

原来一直强调资金,现在资金投入基本解决,关键在于要货真价实地去抓,钱投进去以后,一方面农民可以靠养羊致富,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把羊收回来,再投入到别的农户,从而实现滚动发展、良性循环。农民能致富,羊又收得回来,只要这两个目标能够达到,投多少钱都不怕。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要认真总结现有的成功经验。比如晴隆县的经验,什么是做得好的,什么还做得不够,好的要巩固,不够的要提高。同时,还要与省外乃至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模式进行比较,比如新西兰,我们的羊是从那里引进的,草种也是从那里引进的,但是,新西兰养这么多羊都通过什么途径卖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是关键。要认真分析一下羊的市场,而且不能仅仅是说说而已。不少人都在讲,我们的羊可以卖到日本去、卖到韩国去。但是,到底日本能卖多少、韩国能卖多少、香港能卖多少、广州能卖多少、上海能卖多少、北京能卖多少?怎样才能卖到这些地方去?这些问题一定要搞扎实,不然羊多了羊肉只能卖到玉米的价钱,我们还养羊来干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寻找市场比筹集资金还要困难。

第二,要迅速引入后续加工和销售企业。要广泛收集信息,列出省外和国外在牛羊加工、养殖、销售等方面最先进的龙头企业,千方百计把他们引进来与我们合作。哪怕在短期内我们吃点亏都可以,只要能够把农民养的羊最终变成商品,只要能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最好等我们站稳脚跟再说。我们也可以培育我们自己的公司,可以支持他们到国外去参观,让他们向国际最高水平学习,比如晴隆县现有的这个公司,要帮助它进一步提高水平,引入后续加工和销售。

第三,要扎实抓好试点工作。2006年,我们搞了10个试点,这些试点的有关工作落实了没有?要认真检查,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2007年,我们考虑增加10个试点,明年还可以再增加10个。如果这30个试点县每个县有30万至40万亩草场,全省的草场就会超过1000万亩,能够饲养的羊群就能够达到500万只。这是一个理论数据,如何通过扎实的工作使这些理论数据变为现实?相关部门和试点县都要认真去研究,认真去抓落实。关键是要把支持的重点放在那些愿意抓并且能抓好的县身上,放在那些有能力把事情办好的农户身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发展速度。对于那些给了钱却没办成事的县,不能再继续支持。对于那些生活有特殊困难,又没有能力通过发展草地畜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农民,第一步可以将他们纳入农村低保,而不是把他们列入扶持的对象,等到那个地方养羊真的形成气候和习惯,才慢慢去教这批人去养。因此,政府的钱不要急急忙忙发下去,一花就花光了,要摸清情况,选准扶持对象,确保达到政府的目的。

第四,发展草地畜牧业要建设七大体系。一是良种体系;二是科技创新应用体系;三是保护体系,包括防疫、卫生安全等方面;四是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五是市场信息体系;六是资源和生态保护体系;七是社会化服务和管理体系。现在我们安排草地畜牧业试点,都是分片推进,比如黔西南是一片,毕节是一片,六盘水是一片,这七大体系也应该分片建立,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是林树森同志2007年4月16日在省扶贫办调研时讲话的一部分,发表时略有删节。)

上一篇:做好贵州劳务输出这篇大文章 下一篇:打工二十年 走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