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

时间:2022-09-25 10:36:28

小学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课程改革也更加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提出了要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虽然学生接触的问题类型大都比较简单,但这却是今后解决复杂类型问题的基础。可以说,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到他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

一、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现状

从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来看,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列出正确的算式,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也很强,并且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能力弱的学生在数量关系的分析、计算方法的选择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遇到学生不熟悉的情境时,甚至有些学生不能够完全读懂题意。更有“投机取巧”现象的出现——最近学习什么内容,学生就选择什么方法,并不深入思考这个方法是否正确。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得到的多是失败的学习体验,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不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弱。

二、产生原因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类型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低年级,学生几乎学习了所有简单问题的类型,单就一年级来说,就学习了求总数、求剩余、求部分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等问题类型。问题类型多,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多变的问题情境和语言表述又使学生出现了胡乱使用计算方法的现象。

2.学生理解水平存在差别,不能完全自主地从生活中提取有用的经验。虽然低年级的题目多是学生生活中的场景,但学生还没有习惯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因此即使学生之前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也很难主动地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场景中。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图文组织能力比较强,这些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而有些学生对于题意理解的不到位是造成解决问题的障碍之一。

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时期,不同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也有先后差异。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对问题还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小红吃掉了3个,还剩7个,问妈妈买了几个苹果?这是一道典型的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学生学习时的困难比较大,原有的、去掉的、剩下的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原有的-去掉的=剩余的,这是按照事情发生顺序的一种表述,也是学生熟悉的表述。当学生读到的顺序——去掉的+剩余的=原有的——和事情发生的顺序不符时,就会产生理解障碍,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就会出现困难,造成解题错误。

4.问题呈现形式的多样。与以往单一文字信息的问题不同,现在问题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图画形式、图文结合形式、文字形式、表格形式等等。学生不仅要从各种不同形式的问题中收集正确的、有用的信息,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这也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

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点措施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措施:

1.与计算教学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从认识到灵活运用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对于一种新的问题类型熟练掌握是有困难的。在计算课中适时融入解决问题,不仅能对学生还不很熟悉的问题类型进行巩固,学生在计算课上学习兴趣也能有所提高。同时,解决问题时也能对计算进行不断的练习,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2.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困难,有很大一部分是语言能力带来的。语言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也比较强,自然解决问题的困难也相对较小。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从语言这方面着手: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将题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解题的思路,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有条理的表达出自己的思路,找准解题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耐心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

3.进行解决问题的类型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学生如果能够正确判断出问题的类型,就能够找到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准问题的类型,分析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时,可以在学生间进行解决问题类型的训练或竞赛。由教师向学生出示所学过的问题类型,不要求学生列出算式,而是要求判断出所给问题的类型。学生虽然没有列出算式,但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有效提高了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有了很大提高。当学生从学习活动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后,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也增强了。

例如,在求两数相差多少时,通过学生之间的操作和交流,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就用减法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地比较清楚,掌握了问题分析的思路,避免了学生仅仅依靠对体重某些词语的一段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

只要我们能够找对思路、找准方法,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也能够很简单、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上一篇:如何帮助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初中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