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有效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方法

时间:2022-09-25 10:06:18

浅述有效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方法

【摘 要】 机械制图课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职校学生普遍感觉机械制图课难学,任课教师也感觉机械制图课非常难教。本文从寓教于乐、教材编诗歌、加强直观性教学、由浅入深突破教学难点四方面来阐述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探索。

【关键词】 寓教于乐 直观性教学 由浅入深 突破教学难点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是职高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的教学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教学。职高学生是工厂工人的后备军,机械制图的教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因此,机械制图是职高新生必须学好的课程。

机械制图是一门培养学生绘图能力、看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课程,是一门通过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把平面图形(视图)想象出空间图形(立体图形)的课程。这门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既抽象又难懂;既枯燥又乏味。

职校学生是中考的失利者,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不会主动学习,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无学习的耐心。思想上,离散性较强,聚合性不足;思维上,想象性较强,逻辑性不足;智力上,记忆性较强,理解能力不足。他们有学习的潜力但无学习的耐力。职高新生在初中没有接触过立体几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均不足。因此,职校学生普遍感觉机械制图课难学,任课教师也感觉机械制图课非常难教。

怎样才能解决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的两难局面呢?我从下面几方面作一些探讨。

1 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操作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在乐于接受的状态中进行学习,那么教师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人处在快乐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孟昭兰)。寓教于乐的着眼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由“外在乐”向“内在乐”转化。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如果教师平铺直叙,学生往往对主视图的选择原则印象不深。在熟知职高生很喜欢小姑娘的基础上,我给学生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某一天,我在路上溜达。突然,远方出现一位小姑娘的背影:窈窕的身材,长长的头发。心里想:今天运气真好!路上遇到这么漂亮的姑娘。我急忙追上去,悄悄地超过她,回头一看。哇!脸颊难看得象个老太婆。我接着问:“看女孩要看背面还是正面?”学生会答“看正面。”我接着说,看女孩,要把反映容貌特征的正面作为主要的方面来看;画组合体视图时,也要选取最能反映物体结构形状特征的视图作为主要的视图来画。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再变到“我爱学”。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调控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从教材内容中去挖掘;可从生活中去挖掘;也可通过多媒体动态画面去激发;还可利用教师的语言智慧、仪表情态及利用学生的好奇、兴趣爱好等等来调动学习兴趣。

2 教材编诗歌,厌学变爱学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每一位职高生都能随时背出这首骆宾王的《咏鹅》。“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谁会不熟悉这首诗呢?诗歌,形式整齐,内容丰富,韵律严格,修辞手段多样,在声、韵、表意方面有显著的特点。它能获得雅俗共赏,它能令人喜闻乐见,它能长久流传。将这文学史上的瑰宝运用在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中,同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各类平面的投影特性后,学生往往记不住各类平面投影的区别,更无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题。如果将一个平面在三视图中三个投影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一首美妙的诗歌:“平面平行一个‘面’,一框对着两直线;平面垂直一个‘面’,两框对着一斜线;平面斜对三个‘面’,三框边数都不变。”

根据这些诗句,学生就能轻松地记住各类平面投影的特点。这些诗句,朗朗上口,在上课时说上几句,就能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诗歌能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诗歌能使教材变得绚丽多彩。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写诗歌,那么教学效果还会更好。编写时,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三个因素:①内容上能真切反映机械制图的理论和技能,道出人们共同的心声,引发大众的共鸣;②停顿节奏顺口易记,平仄声韵和谐悦耳,充分显示汉语特有的音乐美;③语言通俗而意味深长,有蕴含隽永的警句相点缀。例如:在讲授读组合体视图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读三视图的要领来编一首诗歌。通过思考,有的学生编出了这样一首诗:“抓主视,看大致;分部分,想形体。对线条,找关系;合起来,想整体。”有的学生编出了这样一首诗:“看清视图明关系,划出线框分部分;对着投影想形状,综合起来想整体。”

通过编写诗歌,学生对所付出的努力有了成就感;通过编写诗歌,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思考;通过编写诗歌,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多的兴趣。

3 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降低理解的难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也能降低制图课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投影变换、截交线、相贯线等内容用模型演示,效果往往欠佳。如果将它们用AUTOCAD及3DMAX等软件制成三维动画,学生能在任意角度观察到物体的投影,相应知识点的学习难度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明显提高了。如果让它们动起来,教学效果还会更好。多媒体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较传统教学手段有明显的优势,某些抽象的东西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4 由浅入深,突破教学难点

《机械制图》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它的重点和难点往往交织在一起,要学好它必须把一个个难关攻破。要攻破难关必须深刻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

学习机械制图,是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地设计。下面就以对组合体补画缺线为例,来讲我的做法。

在讲授解题方法之前,对各种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出解题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①制模法;②画轴测图法;③空间构思法。前两个方法比较直观,容易掌握。但制模法需要其它辅助材料,耗时耗精力;画轴测图法则解题速度较慢。空间构思法解题速度快,不需要任何辅助材料,但是它不容易掌握,难度大。

教学的初期,先用第一种方法来讲解,使学生能听懂,逐步培养出他们的读图能力。接着,采用第二种方法来讲解。当学生基本能读懂三视图时,采用第三种方法来讲解。这样能使学生听懂学好。

当学生对三视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掌握时,给学生讲述几种解题速度较快的方法,使学生能学精。解题速度较快的方法主要有:

4.1 利用投影规律补画缺线。利用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对所给的三视图进行检查,凡是不符合投影规律的地方必定有漏线存在。

4.2 应用“组合体表面的连接关系”补画缺线。

4.2.1 有些视图中,用投影规律检查不容易发现的缺线,用“不平齐”的原则去检查,即同一个方向上,层次不同的面,应用不同的线框表示,若用同一线框,则说明两面的结合部位必定有漏线(除重影)。

4.2.2 当平面与曲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存在交线。

4.2.3 两面相交时,必定产生交线。若遇到两面相交的情况,应检查相交处是否有交线。如没有,则应补上,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平面与平面相交,交线是直线。②平面与曲面相交,交线是截交线。③曲面与曲面相交,交线是相贯线。

4.3 应用“线面分析法”补画缺线。

4.3.1 垂直面的投影特征是: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另两个投影面的投影是实形的类似形。检查给定的视图时,如果发现某个面在投影面上的投影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时,则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必是实形的类似形。

4.3.2 当两个面相交,交线为一般位置直线时,往往不能一下子直接画出来,应先求出该交线两端点的投影后再连接起来,从而补画出缺线。

结束语:“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学生快乐地学;“教材编诗歌”的方法,助学生轻松地记;“直观性教学”的方法,促学生轻易地理解;“由浅入深”的方法,带学生轻松地突破。运用以上方法,《机械制图》教学效果将提高许多。

上一篇:让品德课彰显生命张力 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