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不瞪眼

时间:2022-09-25 09:13:58

作为爸爸,有件苦恼的事一直压在我心头――每当我教育儿子时,儿子总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才几岁的小家伙,逆反心理却很明显,他要么昂着头,一副刀枪不入的架势;要么用眼斜视你,很“仇恨”的样子。儿子的这种表现,让我很生气,也很沮丧。我感觉与儿子的沟通很困难,效果当然也就很差劲。

我把自己的苦恼说给同事赵先生,并跟他表达了我的沮丧――孩子才几岁,就这么对抗我,我感觉我当爸爸当得很失败。我问赵先生:“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向着和睦融洽的方向发展呢?”

赵先生开导我:“你与孩子的关系不融洽,原因很多,但我想主要原因出在你身上。”

赵先生与他儿子的关系那是出了名的融洽,我很在意赵先生的指导。于是我问赵先生:“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吗?”

赵先生说:“一般来说,是你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让他感到不舒服――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有一种本能,不舒服了要么对抗,要么逃避。作为孩子,他与你同在一个屋檐下,逃避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能选择与你对抗。父子之间会因为这种对抗变得很不融洽。”

“批评孩子的时候,如何让他感到舒服些呢?”我急切地追问道。

赵先生没有急着说原理,而是给我讲了一个例子:“比如,早晨孩子睡懒觉,你喊孩子起床,声音是越来越大:起床了!起床了!!起床了!!!这样,孩子就会感到不舒服。因为在你越来越大的喊声中,孩子感觉到来自你的压力越来越重,于是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排斥意识,对抗你的喊叫,你越是大喊,他越是不理你。相反,如果你用越来越小的声音喊:宝贝,起床了――起来吧――乖――这样,孩子就会感觉比较舒服,因为你的声音虽然越来越小,但他觉得你越来越可亲,于是听从你指挥的意愿就会变得积极。”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来,赵先生让孩子感到舒服的高招,就是从心理上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简言之就是大人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顺应孩子的心理,而不是逆反孩子的心理。

想想我平时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少有“顺”着儿子心理感受的做法,多是“逆”着儿子。比如,我让儿子站在我面前“受教育”,总是一脸严肃,不给儿子笑脸,更不给儿子安慰,而且语言十分生硬,还时不时说些伤害儿子的话。

说实话,我是一个刻薄的爸爸,我的刻薄与儿子需要尊重、需要关心的心理需求相悖。正是因为这种相悖,儿子才对我反感,并时常反对我――父子关系的隔阂,问题果真出在我身上。

我决定遵照赵先生的指导,改变教育儿子时的刻薄相。

一天,儿子在小区的宣传栏里乱写乱画,物业管理人员将其当场“抓获”,并交代我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不懂事”的孩子。

儿子站在我面前,还没等我开口说话呢,就把头昂得老高,显出与我对抗的样子――这是我曾经的做法给他造成的习惯性结果。

我没有生气,也没有开骂,而是坐下来,把儿子揽到跟前,温和地说了一句:“在宣传栏里乱写乱画不太好吧,不过以后我们不画就是了。”这次,我没有用对待“敌人”的方法对待儿子,“朋友”式的举动让儿子马上收起了准备与我对抗的架势。

犯了错误的孩子,不仅需要批评,还需要开导和安慰。我“照顾”了儿子的这种心理感受,所以他不再与我“瞪眼”。不待我多说,儿子已经自知有错。

我想,只要我以后在与儿子的交流过程中始终关注并尊重儿子的心理感受,那么我一定能成为儿子心目中的“亲爱老爸”,他一定不会再跟我瞪眼。

上一篇:“生活式早教”现在最流行 下一篇:九旬夫状告七旬妻:返还我的居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