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评估增值直接转增注册资本辨析

时间:2022-09-25 09:12:04

企业资产评估增值直接转增注册资本辨析

一、案件基本情况

浙江省温州市东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瓯集团公司);住所:温州火车站站前1号地块:法定代表人:何金弟;注册资本:叁亿陆仟捌佰万元;实收资本:叁亿陆仟捌佰万元;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筑装修装饰、机电安装(不含电力设施)、园林古建筑、钢结构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消防工程、铁道工程的总承包,建筑装饰设计(以上均凭资质证书经营);工程技术咨询;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销售建筑材料;设备租赁。

东瓯集团公司为了取得“国家建筑行业特级资质”,于2006年12月31日以何金弟等31位股东的名义,将自己名下的固定资产“温州市火车站站前1号地块的‘东建大厦’北楼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委托温州中源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进行评估,2007年3月24日温州中源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做出温中源资评字(2007)03l号评估,评估结论为资产评估值30348,35万元。2007年3月24日,何金弟等31位股东以临时会议性质的方式召开了“关于‘东建大厦’北楼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分割确认书”会议,将公司名下的“温州市火车站站前1号地块的‘东建大厦’北楼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所有权”按照股东的股份额分割给何金弟等31位股东所有,共分割非货币资产84.22%的评估值,计25562万元,其中温州市火车站东建大厦北楼建筑物实物资产6646万元、温州市火车站东建大厦北楼土地使用权资产18916万元。并于2007年3月26日以何金弟等31位股东召开股东会决议,落实分割后的非货币资产重新按股份以非货币增资注册资本。同时,东瓯集团公司以何金弟等31位股东的名义伪造了“3l份购房《收款收据》和两份《商品房购销合同》”;于2007年3月27日取得温州中源会计师事务所(另案处理)作出的“温中会变验字(2007)030号”部分内容虚假的《验资报告》,进行增资注册资本31735万元,其中非货币增资注册资本25562万元、货币增资6173万元,于2007年3月28日向工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由5065万元变更为36800万元。

温州市工商局经过听证等法定程序认定,东瓯集团公司以何金弟等31位股东名义分割公司资产、伪造购房《收款收据》、《商品房购销合同》,取得内容虚假的《验资报告》等,虚报公司注册资本25562万元并取得变更登记,同时鉴于其行为未造成直接损害后果,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99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于2008年11月17日以“温工商处字[2008]第52号”行政处罚决定,对其作出责令改正,罚款766.86万元的行政处罚。

东瓯集团公司不服上述处罚决定,依法向温州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温州市人民政府经过复议。于2009年8月5日作出了“温政行复[2009]70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了温州市工商局行政处罚决定。接着,东瓯集团公司便向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鹿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被诉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处罚恰当,程序合法。于2009年12月3日作出“(2009)温鹿行初字第231号”行政判决,同样维持了温州市工商局行政处罚决定。东瓯集团公司再次不服,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0年4月21日二审作出了“(2010)浙温行终字第30号”行政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至此,这起罚款数额巨大,曾引起多方关注的大案以温州市工商局胜诉而告终。

二、案件争议焦点

综观案件全过程,无论是在听证,还是后来的复议、诉讼过程中,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违法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方面的相关问题上。

1.认定东瓯集团公司为违法主体有没有问题

东瓯集团公司将公司名下的固定资产“‘东建大厦’北楼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增值溢价),评估值30348.35万元。然后通过公司股东会,将该溢价房产按照股东的股份额分割给31位股东所有,共分割84.22%的评估值,计25562万元。此后。公司又以股东会决议,落实分割后的非货币资产重新按股份比例以非货币增资。与此同时,公司又以何金弟等31位股东的名义伪造了“31份购房《收款收据》和两份《商品房购销合同》”,取得内容虚假的《验资报告》后向工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将公司注册资本由5065万元变更为36800万元,其中25562万元是公司通过玩弄“空手道”运作而成的。相关股东根本没有履行认缴(或实际)出资义务。相关事实均是公司之行为。因此认定公司为违法主体符合相关规定。

2.东瓯集团公司有无“虚报注册资本”的主观故意

东瓯集团公司始终向有关部门辩称自己没有“虚报注册资本”的主观故意,把事情的起因归咎于是“上级建设主管部门要求其申报特级企业”。实际上,上级建设主管部门有要求东瓯集团公司申报特级企业,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企业做强做大,并没有要求东瓯集团公司“打肿脸充胖子”,更不会要求东瓯集团公司进行违规操作。这种辩解,是东瓯集团公司推卸责任的表现。其违法故意性是客观存在的。另外,东瓯集团公司自辩增资前曾咨询过相关主管部门这样操作可行,如有错误,也非故意违法,责任亦应由有关部门共同承担,不应完全归咎于公司。可在这方面,东瓯集团公司根本就无法提供可采信的证据。退一步来说,假如事情发生前真的是存在相关部门“误导”,东瓯集团公司也不能因此推卸法律责任。

3.东瓯集团公司行为构成虚报注册资本行为的要件是什么

“东建大厦”北楼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所有权登记是东瓯集团公司的财产。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资产评估增值处理的复函》等有关规定,在资产评估增值未实现时,只能是暂时记人“资本公积一资产评估增值准备”,待该项资产发生对外交易,产权实际变动时,企业才可将实现部分转入“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转入”。“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依法是不能转增为资本(或股本)的。东瓯集团公司在公司没有发生改制或公司房产没有发生交易的前提下。违规把公司财产以股东个人名义进行分割,增值溢价部分“凭空”变化为股东个人转增资本(股本),很明显就是虚报。

东瓯集团公司自以为资产真实,价值不存在虚估。就不存在“以无报有”或“以少报多”。有意把公司“注册资本”和“公司财产”混为一谈,甚至把两者等同,这是在偷换概念,达到混淆视听目的。

4.东瓯集团公司将资产评估增值

直接转增注册资本行为的危害体现在哪里

东瓯集团公司一直以自己的行为没有造成他人直接损失为由辩解没有危害后果。实际上,东瓯集团公司通过组织股东擅自分割公司房产,伪造购房《收款收据》、《商品房购销合同》等手段,取得内容虚假的《律师意见书》和《验资报告》,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并骗取变更登记,违反了《公司法》第199条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68条的规定,侵犯了国家公司登记管理制度,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资本和债务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三、案件评析

本案二审开庭前,京衡律师集团事务所组成“专家论证组”,于2010年1月19日在北京对东瓯集团公司“虚报注册资本”案进行了“专家论证”,并在该所律师、本案上诉人之一陈有西学术网上公开发表了《关于温州东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虚报注册资本”工商行政处罚案的专家论证意见》。主要有以下五点:(一)东建大厦北楼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虽在名义上属东瓯公司所有,但实际上系何金弟等31位股东个人集资购置。东瓯公司以其增资实际上是以股东个人资产增资。(二)退一步讲,即使东建大厦北楼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的所有权属东瓯公司所有,东瓯公司将公司所有的资本公积转增为注册资本,也于法有据,不构成“虚报注册资本”。(三)“虚报注册资本”的实质是对注册资本进行虚报高估,东瓯公司申报的增资资产价值真实,未虚报高估,不能构成“虚报注册资本”。(四)东瓯公司的增资行为在程序和形式上确实存在一些瑕疵,但这些瑕疵并不涉及增资资产及价值的真实性。不能据此认为增资行为属于“虚报注册资本”。(五)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问题与虚报注册资本的认定亦无关联。

二审开庭后,陈有西又在“陈有西学术网”和相关博客里公开发表了《温州东瓯建设集团不服温州市工商局虚报资本行政处罚案第二审词》,提出以下八点意见:(一)注册资本的实质是保障公司的对外偿付能力。是否虚假,要害是审查这个注册资产是否为公司拥有,是否实际存在,是否由公司实际控制支配,是否有偿付能力。如果这些都具备,就不构成虚假注册。(二)公司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有明确的《公司法》和行政规章的依据,没有法律障碍,东瓯公司行为完全合法。(三)公司股东和增资股东完全重合,通过决议用公司公积金转增资本,是合法权利,无需纳税,可以直接转增。(四)本案增资资产实际确为增资股东所有,转增中的补产权手续,实质不虚假没有伪造,不可能构成可以行政处罚的情由。(五)一审判决认为“公司增资应在公司现有资产总量外进行额外加资”的法律理解是错误的,直接违反公司资本公积可以增资的《公司法》规定。(六)根据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信赖原则,工商局批准后又重罚属于行政,直接违法。(七)东瓯公司没有行政违法的故意行为,不构成行政法上的应罚行为。(八)被告自己案审观点、温州市政府的行政协调纪要认定事实和处理意见自相矛盾,违背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原则,直接违法。

杭州市工商局“老法规”魏均新同志在陈有西博客上看到他发表的上述词,按捺不住辩驳的冲动,于是便有针对性地写了《关于辩驳上诉人律师二审词的意见》,直截了当地批驳了上诉人词出现众多对法律概念误读和“外行”语言:上诉人不是公司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而是虚构公司股东非货币出资的虚报注册资本行为:是否纳税确实不属工商机关管辖范围,但此与本案无关,等等,给温州市工商局予以有力的声援。

温州市人民政府的复议决定和温州市两级审判机关的判决,均维持了温州市工商局对东瓯集团公司的处罚决定,实质上已澄清了上述所谓“专家论证意见”和有关“词”中观点(意见)不足以采信。正如“(2010)浙温行终字第30号”《行政判决书》最后总结的那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7条、第169条、第179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可以采取股东认缴新增资本出资或公司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两种方式。就本案而言,涉案大楼已经登记在东瓯公司名下,该大楼原先是否由股东集资购置并不影响其产权归属。东瓯公司以此为由主张该大楼属股东个人所有,可以作为股东新增资本出资,本院不予支持。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35条、第167条的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由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因此,在公司尚未解散、清算前,股东只能通过利润分配的方式取得公司财产,而据东瓯公司2006年、2007年3月份的利润表反映。该公司的利润总额远低于成本价值5000余万元的大楼,东瓯公司诉称涉案大楼可以通过股东分红、资产量化分配给股东个人并由股东进行再投资,事实上无法实现。况且涉案大楼属于公司财产。未经过户直接以股东名义再投资,形式上亦属违法。最后,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十)项的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因此,涉案大楼的账面价值不能通过评估予以调整。综上,东瓯公司通过固定资产评估增值的方式增加注册资本,资本实际无法到位,属于账面虚增注册资本。东瓯公司在股东没有实际出资以及没有足够公积金可供转增的情况下,隐瞒涉案大楼已经登记在公司名下的事实,提供与房屋所有权证记载内容不符的《商品房购销合同》、《收款收据》,通过资产评估增值的方式虚报注册资本,已经构成虚报注册资本。东瓯公司诉称其不存在虚报注册资本的故意,与事实不符,本院不予采信。东瓯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公司登记管理制度。依法应予处罚。东瓯公司主张其行为没有造成危害社会的后果,本院不予支持。……”

由此可见,资产评估增值直接转增注册资本。其实质就是虚报注册资本。企业资产评估增值不能直接转增注册资本。

上一篇: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问题探讨 下一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