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不是“空中楼阁”

时间:2022-09-25 08:51:34

金融危机不是“空中楼阁”

少了空话、套话,直接从民本的角度去审视十年前的金融危机,李光耀这种务实的姿态值得中国许多政府官员思考。

没有任何一个年代像现在的中国一样,会对一项纪念活动如此兴师动众。从政府高层到众专家学者,再到一些民间组织,无不热衷于大谈特谈亚洲金融危机。一曰,金融危机给我们什么警示,二曰,金融危机是否还会重现。

看似具有反思和前瞻意识,实则乏善可陈。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在于几乎三分之二的反思,无不站的太“高”,看的太“远”,最后却都摆脱不了“隔靴搔痒”的宿命。1994年,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权威学术杂志《外交事务》上称,东南亚经济是一只“纸老虎”,“亚洲奇迹”建立在沙滩之上,“迟早会坍塌”。克鲁格曼当时的理由很是“落地”,也很“实在”―即东南亚国家只重数量扩张,高投资和所谓的劳动力优势制造了一种财富幻觉。

世人在事后大夸克鲁格曼的独具慧眼,却丝毫没有学习“老克先生”从细节看经济发现与金融状况的意向,再一次“飘”在了空中。这厢是一如既往地斥责亚洲的裙带资本主义,那厢又是对架构问题的大讨论。

先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新加坡吧,日前在谈到亚洲金融危机时,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一边称亚洲地区经济基础已经加强,危机不会重演,一边开始关注起新加坡房地产价格的节节上涨,并发出提醒,称“绝不能让新加坡房价与房屋租金像香港那样昂贵”。

少了空话、套话,直接从民本的角度去审视十年前的金融危机,李光耀这种务实的姿态值得中国许多政府官员思考。今年以来,北京、深圳、广州等我国主要核心城市房价不断攀升,然而在不少官员看来,这似乎与金融危机扯不上什么关系,换句话来说,与金融危机有关系的是汇率制度,多盖了几座房子似乎没什么影响吧。

要知道,10年前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正是房地产的过度投机,1992年到1996年的5年间,泰国曼谷新建住宅就有76万套(其中15万套闲置,到1997年危机发生时,闲置住宅高达85万套)。

尽管多数人认为,短时期内我国房地产投资需求不会出现萎缩,外资也“舍不得”这块肥肉,银行也不用为呆坏账感到太多的担忧,但是又有多少人会为“居者难有其屋”的社会困局发出一声唏嘘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官员、学者们与其为国家的汇率制度指点江山,不如以社会个体为关注和研究对像。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几年前曾撰文称“不应把马车放在马前面”,他认为东南亚及韩国的最大错误在于没有让泰铢、印尼盾、林吉特和韩元变得灵活前就仓促地放开资本管制,致使热钱泛滥。然而现在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则盲目将埃斯瓦尔的寓意给“延伸”,随心所欲地调控,并美其名曰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并用。这种调控往往是一种扭曲的调控,不但没有使得市场上的疯狂投机行为有所减缓,没有令平民百姓的福利增加多少,反而使得寻租行为更为泛滥。房地产市场上诸如“限外令”等三令五申的调控是最为鲜活的明证。

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便在于各种内在不稳定的新力量、一些权力色彩浓重且“超常规”的恶性调控,正在被建构成或默认为一套金融新制度。房市与股市光怪陆离般飞速发展的景象,和阴差阳错式调控的愈学愈烈,使得穷者愈穷,强者极强。其更为严重的后果之一是,整个社会的信任系数急剧下降。民众不相信市场也不相信政府,市场不相信政府,政府也不把市场当市场。本来应相互依赖而共生的三方主体之间,信任感却越来越淡薄,如果我们继续将之看成经济转轨时期的“正常现象”,那么美国经济史学家金德伯“危机每隔十年轮回一次”的预言或很快就会应验了。

上一篇:商家们需要多关注微软等 下一篇:它们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