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学困生喜欢上数学

时间:2022-09-25 08:30:24

如何让数学学困生喜欢上数学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和抽象性都很强的学科,初中数学教材与小学数学教材相比,知识点更多、难度更大,加上初中考试科目明显增多等原因,初中数学学困生数量大增。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因其各方面的独特性,一直是学校、教师和家长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让数学学困生学好数学,关键是要让他们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尊重学困生,走近学困生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学困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学困生,心理很脆弱,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从师道尊严中走出来,尊重和关心学困生,走近学困生,经常与他们接触。例如,上课前几分钟,教师特意不拿作业本,到教室之后,请某一位学困生帮老师到办公室取,还表扬他勤快;平时测试,请他们帮忙分发测试卷;课余,邀请他们一起打篮球,与他们拉家常等。教师的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丝赞赏的微笑,每一个告诫的眼神都应饱含关爱之情,使学困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信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凡是得到某位教师关心和帮助的学生,学生就会喜欢和尊敬这位教师,而这种对教师的好感又往往迁移到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兴趣,会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于是会主动、积极地去学好这门功课。

二、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1. 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水平差异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阶段渐进原则是数学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课堂教学中总是从探究比较基础的知识开始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给学困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比如在学完分式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说说分式与整式的区别,或尝试辨析一些式子,说说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等等,这类基础题就可以让数学学困生来回答,使他们也能感受到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而且,要尽可能地让不同的学困生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让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困生口头回答问题,让作业书写工整的学困生上台板演。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时就应让中等生和学优生多加展示。这样分层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大大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练习与作业也应分层设计,有与教材上的例题类似的基础题,也有难度更大的扩展题,要使学困生也能完成不少练习作业,让他们感觉自己也能行。作业布置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学困生起初只要完成较容易的必做题,慢慢地视做题情况引导并鼓励他们向选做题“跳一跳”,这样,既能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又能培养学困生的挑战精神,使他们渐渐地喜欢数学。

2. 用好教材,强调数学的应用性与趣味性

不少数学学困生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无味的,是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的,所以无法喜欢数学。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调呆板的教学模式,不能只会教教材,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比如在探究《矩形的判定》这课的时候,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教师出示一块矩形小铁片,并提出问题――某公司的林老板想招聘一名质检员,他拿出老师手中的这个四边形零件,问正在参加应聘面试的陈华:假如现在你只有一把刻度尺作为工具,你能检测出这个四边形零件是否为矩形零件吗?若能,该如何检测呢?让学生猜测、讨论片刻后,教师告诉学生,陈华利用他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快就回答出了这个问题,面试顺利过关。再问学生是否想学习陈华解决这个问题所用到的知识?这样引入新课,学生马上会感觉到学习矩形的判定有趣又有用,可以大大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学习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若只讲解教材提供的内容,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学这些内容没意思,也没啥用。教师可先出示一道题: 口算1532-1522,问学生能否口算出结果,学生感到疑惑时,教师立刻说出答案并请学生检验是否正确。甚至还可以选一些更复杂的题进行快速口算,让学生感到吃惊和好奇,这时告诉学生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与趣味性,使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倍增。

3. 体现主体,促进学困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动地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事无巨细地“灌”,学生只能一次一次地听、一条一条地背,那么学生一定会无比厌烦,当学生面对新知识时,他们依旧很“受伤”。因此,教师应避免“满堂灌”“一言堂”,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唤起他们沉睡的学习热情。比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活动,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互相纠正、互相补充。学困生在这个时候往往会表现得更主动,更能得到锻炼。在学习小组内开展互帮互助,让学习好的学生多帮助学困生,检查学困生做的基础练习,并帮助他们解决练习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正像某些学困生说的“我在与同学交流时,就觉得更自由、更放松、更容易理解新知识”。有些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获得,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协同大脑主动思考,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时,教师先安排学生准备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木棍(规定木棍的长度),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围三角形,想想怎样的三根小木棍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对于学困生还可以作适当的提示:围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根木棍中,较短的两根木棍长度之和与最长的木棍长度作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用三根小木棍无法围成三角形的情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内容。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升学习能力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在为学困生补缺补漏的过程中,以数学学习中问题的解决为载体,让学困生逐步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比如教师要指导学困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简单的问题课前解决了,课上就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指导学困生记好课堂笔记,监督他们独立完成作业,坚持课后复习,及时系统小结;引导学困生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利用图形、表格、知识树等形式,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形成框架结构,便于理解和掌握……这样,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会逐渐提高,会感到数学越来越好学,慢慢地喜欢上数学。

总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十分艰巨、长久的工作,需要教师给学困生多一份尊重和关爱,多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也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让数学学困生喜欢数学,进而让数学学困生学好数学。当然,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也会不同,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关注学困生的成长,最终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少一些遗憾 下一篇:谈数学学习中的做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