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9-25 08:25:02

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探究的过程首先应该是提出问题。然而在课改中,问题往往是教师提出,学生按照探究的一般模式演绎过程、获得答案,这与课改的理念相违背。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意识;探究性学习;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67-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理解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它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问题意识的重要作用

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和认知的发展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否提出有效的问题将是能否进行主动探究的起点。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这将促进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进而促进学生探究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另外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启动思维,搜寻知识,分析知识。这种积极的思维将使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强调问题意识不但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还会促使人们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构建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其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其个性品质会得到完善,主体性逐步形成、发展。

二、学生问题意识匮乏的原因

第一,在传统教学中你问我答、一个问题一个标准答案的模式,让学生养成了思维惰性,变得不要问;第二,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老师的教学思路对不上或过于“幼稚”,招来老师的呵斥和同学的取笑,让学生变得不愿问;第三,学生长期接受“你问我答”的训练后,思维禁锢,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这造成学生不善问;第四,教师往往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得满满当当,课堂上大多数教与学的行为均有教师或部分优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没机会问。

三、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营造适宜的问题意识环境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第一,要废除传统课堂里的诸多“规矩”,扫却学生心理上的阴霾,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营造一种宽松、宽容、富有活力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敢想敢问。第二,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物的奥秘,或者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或者关注生活中的事实和现象等,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思维活跃,问题火花迸发。第三,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还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时间,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宁可课堂上少讲一点,也要让学生多想一会,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因为新知识与旧知识总会存在着某种递进关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一般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因为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在引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激发疑问,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条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如何质疑、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疑问,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很重要,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常见的质疑方法有:因果法、比较法、推理与验证法、从特殊到一般或从一般到特殊、极端法、转化法、反问法、联想法、实验法、生活观察法等。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障——采用“发展性评价”

教师应当利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对敢于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其次对学生提问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最后在学生提出的问题找出闪光点,从而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把学生提出问题的心理体验和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重视发展性评价,保护学生问题意识的萌芽。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都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我们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欣喜地听到学生身上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丁远毅,崔鸿.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有趣味才有好效果 下一篇:新课程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有效提问的策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