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支架后胸痛怎么办等

时间:2022-09-25 08:19:51

>> 植入支架后胸痛怎么办

我今年54岁,2年前突发心绞痛。2008年4月做造影检查后,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植入一药物洗脱支架。术后不久两侧胸部无诱因交替出现疼痛(左侧居多),有时放射到背部。半年后去医院做造影检查结果无异常,中医认为是“胸痹”,但服中药效果不佳。请问胸痛症状与服波立维、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有关吗?应如何诊治?

陕西汉中王××

王读者:

根据您提供的病史做出如下分析及建议供参考。

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因为它是目前唯一能直观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而您病情的诊断正是建立在那上面的,因此是可以相信的。既然冠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狭窄,自然应该及时植入支架,以扩张狭窄的血管,疏通血液循环,恢复供血供氧,营救受梗而尚未坏死的心肌;随着支架的植入,就必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波立维(氯吡格雷)等(此类药不会引起胸痛),作为冠心病2级预防(即对早期冠心病患者的预防)药物,可长期服用,一般没有影响。

您从植入支架后一直有胸痛,但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这就充分证明胸痛并不是冠心病导致的。冠心病可以引起胸痛,但胸痛不一定就是冠心病,引起胸痛的疾病很多,如心脏神经官能症、大叶性肺炎、胸膜炎、胃炎、胃十二指溃疡、胆石症、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均可能引起胸痛。建议您去三级医院做心脏以外疾病的有关检查,明确了病因才能对因诊治。而中医所说的“胸痹”泛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主要可选择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止痛、解痉等药物,但其中“温通心阳”一类中药也不可忽视。

安徽中医学院中西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尹兵

>> 腿沉指胀是何原因

我今年40岁,最近早上醒来时感觉双小腿沉重、不适,手指肚发胀,白天和正常时候一样,晚上小腿肚左上侧有时出现疼痛。2009年秋也曾出现类似情况,医生认为是神经末梢炎症,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针1周后病情缓解。我周中骑自行车上班(每天约20公里),周末帮家里干农活,已十余年,家人认为是累病的。做过多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请问我得了什么病?应如何诊治调理?

山东平邑李×

李读者:

从您的病史、年龄、生活习惯等分析,首先考虑为劳损性病变。虽然您腰椎CT无异常,但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腰椎磁共振检查。如果证实存在腰椎劳损性病变,那就应该睡硬板床,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白天戴护腰带,以利腰椎恢复;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注意劳动姿势;急性疼痛期间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平时的饮食,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奶制品、虾皮、海带、豆制品等。

如果您的主要症状是感觉异常,可考虑末梢神经异常。可以作下肢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以证实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另外应作空腹血糖或糖耐量测定,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此外,胶原-血管性疾病、接触各种有毒物质、一些营养缺乏与代谢性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均可引发神经病变而引起不适。考虑到您有手指肚发胀情况,也可考虑下肢循环障碍,应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心脏原因、肾脏原因、内分泌原因引起的肢体水肿,而下肢静脉曲张、脉管炎也可以产生肢体不适。

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针剂有利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可以继续进行,但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诊断。

上海华东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金永寿

>> 地中海贫血怎么治

我孩子3岁,脸色苍白,诊断为β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请问应如何用药?日常生活中有何需注意之处?

广西昭平潘×

潘读者:

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是由于基因突变或缺失所致的遗传性疾病。该病有轻型、中间型及重型,您孩子的基因型提示为重型,必不可少的两种治疗措施是长期正规输血(浓缩红细胞)和去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本病的唯一方法,有条件者应作为首选。

正规输血治疗不仅可以维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避免慢性缺氧导致的心功能不全、骨骼畸形、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等各种并发症(长期大量输血时需同时加用去铁治疗),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移植的成功率。有效的输血治疗一般为每2~5周1次,维持输血前血红蛋白(Hb)>105克每升,输血后Hb≤140克每升,如每年输注量>200毫升每千克体重,则提示可能有脾功能亢进或者供体红细胞破坏增加,应该考虑脾切除。

推荐去铁治疗开始的时机为输血20次以上,或者血清铁蛋白>1000微克每升。广泛使用的药物有去铁胺及去铁酮,足够的剂量和使用频率(≥225天每年)是确保铁螯合剂治疗充分有效的重要因素,目标是维持血清铁蛋白

建议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动(要注意如果血红蛋白不能达到一定程度,过多强调运动反而可能因贫血而引起缺氧),饮食均衡搭配就行。该病重在预防,应积极开展优生优育工作,以减少基因遗传。

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李婉丽

>> 甲状腺结节可以保守治疗吗

我67岁,曾因“发现左侧纵隔包块及颈部包块”入院,入院查体发现左侧甲状腺增大,气管偏右侧,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甲状腺增大(密度欠均匀),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多发结节,2009年测甲状腺球蛋白83.04μg/L(微克/升),2010年3月检查该值为122.6μg/L,彩超显示甲状腺结节大小无明显变化,一直无明显不适。医生建议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但我对手术有畏惧心理。请问是否有保守治疗方法?

成都青羊吴××

吴读者:

从您提供的病史分析,左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成立。就本病而言,不论患者的年龄、性别与结节性质如何,均有恶性可能(发病率为5%~20%),所以有人主张,对本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尤其是冷结节患者应尽早手术,避免向他处转移。如果不愿意手术,建议作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判断结节的性质,如果是冷结节,仍应尽早手术;如果结节为良性,应在医师指导下给予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片保守治疗,具体用药方案请当面咨询正规医院医生。治疗后有些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可以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如治疗后甲状腺结节不消失,应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形态和功能变化。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午喜

>> 坠胀能否治愈

我今年69岁,2008年开始出现坠胀、烧灼感并持续至今,现在仅每天早上稍感舒适,上午便后一两小时就开始出现坠胀,夜晚加重,就寝时痛苦得无法入睡。医生指检后认为是肠黏膜松弛下垂、内脱,行排粪造影提示:直肠下垂、直肠前突、会阴下降,采用保守治疗,予补中益气中药等治疗后症状稍有改善,但易反复,医生不建议手术。我现在坐卧不宁。请问我的疾病可否治愈?应如何治疗?

江苏南京苏××

苏读者:

您目前的主要症状是坠胀、烧灼感,但不知排便情况如何,如每天排便几次、大便是干是稀、排便是否带血或黏液、排便是否费力、排便时间有多长、有无排便不尽的感觉、目前是否服用泻药、是否做过结肠镜或直肠镜,还应除外结直肠肿瘤、炎症。至少要做镜检查,看看是否有肛窦炎、痔疮等。最后,才能决定疗法。

从症状来看,您患有肛窦炎的可能性较大。肛窦感染发炎时会产生如下症状:急性期发病较快,肛管灼热、坠胀、疼痛,排便时加重;慢性期以肛内坠胀、时轻时重为特点,伴有肛管及会不适、肛缘潮湿,排便时有短暂的微痛或不适,病程较长,有时伴有精神症状,如心烦,失眠,焦虑等。

如确为肛窦炎,治疗上可选用中药外洗、外用栓剂以及中药灌肠等。外洗时可用芒硝50克,生大黄、马齿苋各15克,紫草10克等,水煎先熏后洗(注意水温不要太高);灌肠可用三黄汤,取生大黄、黄芩、黄连各15克,浓煎50~100毫升,保留灌肠。必要时可以手术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刘仍海

>> 皮肤下的小包块怎么治

我妻子68岁,小腿部分的皮肤内长有很多小包块,看起来没有大问题,不痛不痒,在医院取包块活检,病理结果提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稀疏的炎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小叶内较多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另见较多红细胞溢出,诊断为小叶性脂膜炎。用红霉素和活血化淤中成药治疗十余天,无明显效果。由于她肝功能异常,不得不停药。请问她的病应如何治疗?是否需要再吃抗生素?对肝脏有无影响?

重庆渝北钟××

钟读者:

脂膜即俗称的皮下脂肪层,原发于脂肪层的炎症称为脂膜炎,主要有间隔性脂膜炎和小叶性脂膜炎两种。临床上,小叶性脂膜炎包含多种疾病,但最常见的病就是您妻子所患的结节性脂膜炎。

本病临床多见皮肤散在成批结节,大小不一(0.5~10厘米),一般边界清楚,中等硬度,并常伴有发热和内脏损害。目前尚没有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如因感染引起,首先应使用抗生素以去除感染灶。也可尝试氯化喹啉、氨苯砜、沙利度胺、吲哚美辛和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同时应停用可疑药物。中医治疗应贯彻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原则。

即使一般药物,长期大量服用也很可能影响肝功能。而在抗生素中,四环素、抗真菌药物、抗结核菌药物等对肝功影响尤其较大。您妻子如无明显感染,可不再使用抗生素,如果出现肝功能损害,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应药物,并使用保肝药支持治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皮肤科硕士李峰/教授李斌

>> 大腿痛能治好吗

我今年71岁,2005年开始右大腿股骨头处出现疼痛,此后病情反复,痛点不定,大腿后侧、股骨沟、股骨头处有针刺样疼痛,走路尚可,但抬腿、上台阶、穿裤子时疼痛难忍,经CT、磁共振等均未见异常,先后诊断为滑膜炎、扭伤等,多方治疗均无明显效果。请问我得了什么病?应如何治疗?能治好吗?

吉林乾安张××

张读者:

不知您做CT或磁共振检查的是哪些部位,建议查双髋关节和腰椎,以排除股骨头坏死或腰椎病变。因为从您提供的病史,尚无法完全准确判断病情,当然也无法提供完整的治疗方案。而只有诊断明确,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保证疗效。从您所描述的症状来看,初步考虑您可能患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如果经检查确诊,治疗起来就非常困难了。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复杂,致残率很高,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跛行一般与疼痛同时出现,早期为痛性跛行,后期因为单侧髋关节不稳定而呈单侧摇摆跛行。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虽无特殊药物,但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疗法。非手术治疗对早期和初中期疗效较好,包括针灸、推拿、小针刀、内服外敷药物等。

除以上保守治疗方法外,还可选择中药熏蒸、高压氧、脉冲电磁、蜡疗等物理疗法。中、晚期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方法如介入疗法,髋关节手术等,并配合中医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人工全髋置换,只有股骨头缺血坏死十分严重,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或老年股骨颈骨折(囊内型)、骨性关节炎等患者才会酌情考虑,并尽量推迟人工关节的置换年龄。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坚持治疗和功能锻炼结合,患者平时应尽量避免用激素药物,保持良好心态,禁酒,低脂饮食。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软伤科主任中医师郭剑华

上一篇:食道癌饮食 下一篇:心脏保健冬季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