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成了“手机控”怎么办

时间:2022-09-25 08:04:27

学霸成了“手机控”怎么办

典型案例

晓斌中考成绩非常出色,被一所重点高中录取了。爸爸很高兴,奖励他一部苹果智能手机,哪知他却成了手机控。

晓斌下载了大量歌曲和小游戏,整天戴着耳塞,跟家人交流越来越少。一有闲暇,他就不停地用手机刷屏或者打游戏;晚上看书做作业时也要玩手机,就连上个厕所也把手机带在身边。

本来,晓斌就是个较内向的孩子,平时不太与他人交流。自从有了手机,就更不愿意和人当面交往了。

更严重的后果是,晓斌的学习成绩退步很大,老师说,再这样滑落下去,就要转到普通班去了。

为此,晓斌和家长都很着急,但要晓斌完全不用手机也不现实。那么,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心理分析】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类有四种基本本能:一是寻求新体验、好奇的本能;二是寻求安全的本能;三是寻求反应(爱情、友谊等)的本能;四是寻求赞扬的本能。凡是能够满足人们这些本能的事物,都具备让人成瘾的条件。而手机本身新颖繁多的功能、网络间接互动的特性、便携隐蔽的特点,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些愿望。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变化最激烈,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变少,而转向寻求同伴的认同,并且对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而手机恰恰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尤其是许多不擅长和同伴面对面交流的孩子,通过QQ、微信等延时交流工具,可以更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达成一种获得广泛交流和认同的心理假象,在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满足感的同时,难免过度沉迷其中。

“机不离手”的青少年就像“活在气泡里”。这一层气泡隔绝了“自我”和外界的关联,让人变得孤独,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从而懒散、消沉。同时,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容易出现注意力障碍,这对以学习为主业的学生而言,不良影响尤其明显。

【心理处方】

首先,晓斌要深刻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并从内心产生主动改变的愿望,而不是为了服从家长被迫改变。这是戒除任何成瘾行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其次,制定使用手机的时间规定,对犯规惩罚到位。晓斌可和家长约法三章,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行(比如读书学习期间坚决关闭手机),并要求家长严格按规定奖惩。

为培养意志力,晓斌可在手腕上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在非规定时间有玩手机念头时立即用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

另外,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如参加游泳、打球,登山等活动,尤其要积极参加可以和同龄人良性互动的团体活动。

最后,充分发挥同学同伴的力量。平时,晓斌要多和同学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少用手机短信和QQ。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心理需要时,手机对你而言就不会那么重要了。

上一篇:洗手太勤,男人也得“主妇手” 下一篇:散货集运涨跌互现(7月30日―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