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林中的一面旗帜

时间:2022-09-25 07:44:41

1985年春暖花开的季节,蒋文兰被安排到割胶岗位上工作,实现了她多年来的宿愿。

人生有了奋斗目标,才会有无穷动力。生性好学上进的蒋文兰,面对生疏复杂的割胶工作不甘示弱,知难而进。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蒋文兰的体会是,要争当一名优秀胶工,必须掌握一套过硬的割胶技术,而掌握过硬割胶技术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磨胶刀技术。

她说磨一把好胶刀,顶得半个好胶工,既提高割胶速度,又增产增效。她下定决心从磨胶刀开始,这项活计十分辛劳,需要时间长,动作单调,磨好一把胶刀需要两个多小时。在整个磨刀过程,还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小心谨慎,一不留神,不是伤着手,就是碰坏刀刃。有的胶工割了十多年胶,仍然磨不出一把好胶刀。

学习磨刀技术也是对人意志的磨练,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蒋文兰牺牲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手划伤过无数次,使磨刀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每次农场组织开展的职工磨刀技术比武大赛活动中,屡屡夺冠。

磨好胶刀难,割好胶更难。一棵胶树产胶多少,与割的深浅度有直接关系,割浅了产胶少,效益低;割深了伤树,损害胶树产胶寿命。为了掌握好割胶深度,她把岗位上的每一棵树的特点都进行了认真琢磨,对不同品系、不同形状胶树树皮的硬、软、厚、薄情况都熟记于心,对每棵树的行刀方法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蒋文兰割起胶来,眼、手、身、脚协调配合一致,行刀稳、准、轻、匀、快,十分规范熟练,这是经过千锤百炼铸就的。同时,她的高割线、低割线、阳刀、阴刀,四种割法都达到了熟练精准的程度,其割胶技术分年年考核都保持在89分以上,比全场胶工平均83分高出6分。

随着割胶技术的精益求精,蒋文兰实现了自身贡献率的最大化。

割胶技术水平的高低,最关键的是体现在胶树割面效果上,割面效果的好坏决定着胶树的经济寿命。从割面效果看伤树率、看耗皮量,看前后水线是否垂直。伤树率高造成大面积死皮,导致胶树不产胶提前报废;耗皮量超厚直接缩短胶树经济寿命,本可以割30多年的胶树,最终有可能只割20多年;前后水线不垂直,割点收刀不到位,减少排胶量,造成资源浪费。蒋文兰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精湛的割胶技术,割出了最好的割面效果。经她所割的胶树,割面光滑平整、纹理均匀、水线垂直,割掉的沙皮宽窄均匀、厚薄一致,皮薄如纸。

走进她的胶园,看到一棵棵胶树上完美无瑕的割面,有一种心情舒畅之感,也为她的绝技而赞叹。云南农垦集团公司工会孔令国主席到蒋文兰的岗位上看后说,要向蒋文兰这样身怀绝技的割胶工学习。每年,西双版纳农垦分局劳动竞赛检查考核组到东风农场检查时,分局局长都要到蒋文兰这个割胶行业的典型示范岗看一看。

为了达到这样的技术境界,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牺牲、奉献和艰辛,割低割线时,面对大部分的胶树,她必须跪下一只脚才能割到位,天长日久,使她患上了严重的关节风湿和腰椎间盘突出病,遇上天气变化,两腿就像灌满了铅似的,疼得她跪下去起不来。但她咬紧牙关,忍着巨疼,从来没有因病停割一刀。

高技术产生高效益,蒋文兰的亩产干胶达到了183公斤,比农场平均亩产136公斤高出47公斤;株产干胶8.3公斤,比农场的平均株产6.7公斤高出1.6公斤;耗皮量比同等树位降低1.5公分,可延长胶树经济寿命价值5年,一棵胶树多增收800元到1000元。

蒋文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她人生辉煌的诗篇。

上一篇:云南省总工会:及时深入盈江地震灾区慰问受灾职... 下一篇:让工资一飞